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周周周清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522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周周周清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周周周清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周周周清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周周周清试题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放文化影响制度C区城经济均衡发展 D中央强化管理地方2.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A政府注重宣传宗教自治的思想 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C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 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3.汉初,王国内群臣史民对诸侯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史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 )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 B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4.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干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C宗法礼制仍然受到重视 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5.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6.“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A.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C.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教训D.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土地革命7.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据此,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其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9.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10. “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这段文字应出自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92年“九二共识”1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1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3.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14.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五国机制”15.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作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A皇权受到法律制约 B民主政治得以完善C公民反对宗教迷信 D皇权神圣不可侵犯16.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坚持司法公正的原则C既呆板而又有弹性D维护贵族利益的宗旨17.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D.政治体制的确立马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18.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9.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B.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于完善C.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20.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C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21.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22.“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这一论述A.系统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C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D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23.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南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B发展中国家正在追赶发达国家C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D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24.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25.“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26.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27.“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梁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这条世界著名的长河,非洲主河流之父,孕育了( )A中华文明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D希腊文明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28.中国对外交往经历了古代的朝贡外交和近代的屈辱外交,现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和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材料二、对于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华帝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果要了解其单方面的和不平等的性质,我们就必须回顾一下中国首先强加于西方来客的古老朝贡制度。这个古老的中国制度,也同取代它的条约体系一样,是不平等的。不言而喻,二者不平等的性质各有不同。值得回味的是,清廷对今日司空见惯的外交礼仪极力拒斥,对今日看来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割地赔款、治外法权等最不平等的条约款项,却相对容易接受;而西方列强则将清廷习以为常的朝觐礼仪,视为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待遇。王培培“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52-1953、1954-1955、1971-1972这三个阶段,影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中国外交的平等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94年,英国议会制定并颁发了正式法律,规定印花税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为国会议员,随后这一法律推广并应用到其他税种的税官。1700年,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任命的大臣一级高级官吏除外的特定官员以及1705年12月后设立的官职任职者不得担任下议员,议行相对二分的原则开始出现1707年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1712年,法律规定,禁止高级邮政官员从事一切选举活动。材料二、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7年),出现了人事行政的现代化迹象,即政府职位向社会开放,绝大多数官员均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得以择优录用,人事行政中崇尚人才主义,贯彻功绩原则,实施考绩考核,执行公务员常任制,提倡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分立,进行职位分类与专门人员的选拔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英国人事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在人事制度上改革的共同影响。(6分)30.法制发展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韩非子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西塞罗材料三、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有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3)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这一学说,举例说明这一学说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试卷答案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 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 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 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行省制度与民族文化无关;C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名师点睛】行省制度(1)行省的设置:元朝时期,全国分设十个行省。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辖地(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元朝以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受中央节制,下设路、府、州、县。(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4)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故A不选;B项中的民主题干无从体现;由“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可以分析出明朝初期重视法规的宣传以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错误,乡村宣读的是中央的律令法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3.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的加强【名师点睛】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4.答案:C解析: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先秦时期的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1)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它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3)它实质上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5.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名师点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特点、作用:1、表现明朝统治者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由皇帝控制。自秦朝以来在我国存在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和隋唐以来700多年的三省制度被废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皇权绝对专制的局面。明朝时期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内阁的地位虽然逐渐上升,权力越来越大,似最后的决策权仍然在皇手中。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行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了前朝的一些措施,又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空前强化。皇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体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代特征。3、作用积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德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作用:在绝对君主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国民大革命的认识,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反映了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使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到高潮的史实。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7.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例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8.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名师点睛】鸦片战争(1840-1842)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迅速兴起,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危机四伏。(英国: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和原料。中国:封闭、保守、落后、自给自足)。通过背景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香港问题的解决及回归。材料反映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抛出了“三角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参加谈判,遭到中国政府的断然拒绝。因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接受作为殖民侵略产物的不平等条约的条件,中国政府的态度反映了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的立场,故选D。A、B、C三项所述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0.C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确定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故A项错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B项错误。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1992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错误。11.D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美关系改善符合美国的需要,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属于备考热点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头三十年中,美国并没有正式承认这个政府。美国继续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并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可能性也随之完全破灭。1960年代末,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都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返国前中美共同签署了上海公报,在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中,美国宣布断绝与台北的外交关系,转而承认北京。美国再次重申上海公报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材料提及此会议上区别对待两种人,“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可见其“求同存异”,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14.B1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虽然法律上规定罗马皇帝居于最高地位,但皇帝自己要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规范,可见皇权受到法律的约束,A项正确,D项不选;材料中有皇权的存在,体现了专制主义,故B项表述缺乏依据;活着的皇帝不被神化并不意味着公民反对宗教迷信,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名师点睛】司法审判制度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体现古希腊法律至上的特性,但它与罗马法有重大区别,因为罗马法目的是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罗马法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16.答案: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司法公正的原则17.答案:B解析: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制特点【名师点睛】18.答案:B【考点定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安妮女王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掌握和认识。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了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剥夺了国王的征税权、军事权、立法权等诸多权力,但给国王保留了行政权。所以题干中安妮女王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在国王权限范围内,但问题出在安妮女王的行为没有经过议会。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初期的细节部分,属于考点中的一个盲点和易错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考点的掌握要全面而精确,尽量不要出现盲点和死角。19.B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立法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701年”并结合材料的内容“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可以看出,英国国王在处理事情时也要依据法律,国王不希望失去自己的权力,反映了君主立宪制还不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国王受法律的约束,没有涉及其他机构,无法判断是否制衡,故C项错误;英国国王在处理事情时也要依据法律,体现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是权利法案发挥作用的体现,故D项错误。20.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这是民主革命任务的继续,选择B项;AC项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是1917年;D项与“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不符,排除。21.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指1917年的二月革命。普里马科夫认为,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国,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故选D项。22.B2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经发生转移,所以需要商讨构建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不符合现实。C项说法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时期;D项错误,因为是世界论坛,并不只有大国。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影响【名师点睛】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由于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设置新情景、新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新增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答案:C解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A项排除;B项和D项中“美日是平等关系”、“世界大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由材料信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可知美国对日政策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答案为C。25.答案:C解析:无26.D【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说明安理会会起到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作用不等同于避免了战争的威胁,故A项错误;美国在历史上确实利用联合国推行霸权主义,但是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项错误;联合国宪章是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在世界多极化之前就出现了,故C项错误;在安理会中说五大国有否决权,说明大国的责任和作用,故D项正确。27.B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非洲主河流之父”可知是尼罗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B项正确;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28.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答案:(1)1952-1953:“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制约了其它意识形态国家与中国建交;1954-195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与中国的建交;1971-197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西方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2)阅卷提示:A答案要点:通过与古代“朝贡”外交、近代“屈辱”外交的比较,理解现代中国外交“平等性”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分析现代中国外交“平等性”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影响;若从现代外交“平等性”的启发等方面进行论述亦可。B本题分层次赋分,一等得分(6-9分)的标准是:字数符合要求;上述答案要点完整,且论述比较深刻、具体;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二等得分(4-6分);三等得分(0-3分)。C先确定得分等级,然后进行酌情增减分数。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描述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的表格信息,1952-1953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的数为0,联系所学知识,从此时中国的外交方针“一边倒”入手分析即可。第二小问,1954-1955年的建交的国数从1到3的变化,可见与此时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第三小问,1971-1972年的数从14-17,可见此时掀起了外国与中国建交的高潮,联系所学知识,从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入手分析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二的信息,古代的朝贡体现和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二者不平等的性质各有不同”,联系所学知识,从现代中国外交“平等性”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影响分析即可。29.答案:(1)特点:从税务官员不得参与议会活动到皇家行政官史与议会、议员开始分离;禁止部分高级官员从事选举活动;以法律形式规定当选议员的资格;国王人事权力被削弱,议会权力则增大。(任意3点即可,6分)(2)影响:有利于推动两国向近现代人事管理制度过渡;有利干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政治的民主化;有利于巩同统治。(任意3点即可,6分)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出现了人事行政的现代化迹象”“ 人事行政中崇尚人才主义,贯彻功绩原则”“ 提倡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分立”等信息,可以从有利于推动人事管理的近代化、提高效率、促进民主、巩固统治等方面组织回答。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代议制人事制度的演变【名师点睛】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 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在有 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 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 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 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30.答案:(1)君主要以法治国,厉行赏罚。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的统一,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儒学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2)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自然法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3)这一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12年,根据这一学说,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直接得知韩非子的治国理念是以法治国,厉行赏罚;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统治和法治思想两个方面回答其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中“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得知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根据材料中“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得知自然法相对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人定法制定要以自然法为准则。第(3)问,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体现的原则和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影响角度评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知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受其影响的是1912年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