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516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是为了镇压“盗贼”和平息“边境扰动”。2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答案B解析本题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3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C D答案D解析“冗”指的是多余,地主隐瞒田产、逃避赋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与冗费无关。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答案D解析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D。5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 C D答案D解析将兵法是军事改革的措施,与“理财”没有直接的关系,将含的选项排除。6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初,平民魏继忠上书,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以保证“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王安石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了()A免役法 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 D市易法答案D解析“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意思是保证商业运行的通畅,保障平民的生活,增加政府的收入。在变法中,王安石设置了市易务,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样,打击了大商人对商业市场的操纵,稳定了市场秩序,也增加了政府收入。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7“使国家加强了运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投机倒把等行为”。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的评价()A市易法 B募役法C均输法 D青苗法答案C解析准确理解材料,尤其是抓住关键词“运输”进行理解分析。8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定地方教育大有提高答案A解析不经科举就可任官反映出王安石已认识到,科举制度不完全能选拔真才实学。9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指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他在改革中实行“贡举新制”,主要新在()废除明经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加大诗赋在考试中的比重设明法科A B C D答案D解析王安石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的叙述是不正确的。10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答案C解析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由于用人不当,确实存在着不足之处。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反对派,对其攻击之词不免有些夸大,但有些也确实反映了客观现实。11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能够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A BC D答案A解析农田水利法,从长远来说,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并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2王安石变法的最突出效果是()A财政收入大大增加B兴修许多水利工程C军事实力有所增强D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变法内容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D项包括A、B、C三项的内容。13王安石变法中,青苗、免役、市易法是新法争论的焦点,而免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免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的主要原因是()A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B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C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D不能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按免役法,当官僚和贵族也要交役钱,这直接损害了当朝统治者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14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馋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馋佞”指的是()A拥护变法的人 B政府中的贪官污吏C反对变法的人 D从变法中受益的人答案A解析“辐辏”指的是围绕在王安石周围的人,这些人当然是支持变法的人。15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答案D解析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王安石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所急也。”廿二史札记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前的“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变风俗”“立法度”,王安石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努力?(4分)(3)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8分)答案(1)“政治缺失”: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的举措使国家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人民疾苦”:土地兼并盛行,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赋税盘剥沉重,农民不堪重负。(2)从富国、强兵、取士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努力。(3)联系:王安石的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原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动摇了最高统治者对变法的态度,变法最终失败。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其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材料二彼富民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也。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消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宋会要辑稿良贷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一的观点实质怎样?(3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青苗法的态度有何不同?二者的根本分歧在哪里?(6分)(4)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5分)答案(1)“材性智愚不同”。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3)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4)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解析第(1)问第一个原因可直接引用材料有关内容,第二个原因要结合北宋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回答。第(2)问的实质体现了作者的阶级属性。第(3)问,要认真理解“态度”的含义,或赞成或反对。材料三作者的观点明显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王安石变法,所以第(4)问要从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性和北宋灭亡的原因两方面来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