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培训制度第一篇: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培训制度培训目标: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培训执行:教师培训部培训督导:段佳龄参加培训人员:全体教师一、专业技术培训1培训时间:每周三、四、五上午9:00-11:30;2下午13:30-16:303计划要求: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和周培训计划。计划要求做到个性休,内容针对教师专业技术缺陷。且培训结果标准明确。4每天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做好总结记录。5每月5号向校长汇报培训执行结果。二、教学教研1培训时间:每周三下午13:30-16:302按教师级别分成若干教研小组,由教务长任教研小组长3教研活动采用教学现场视频,由任课教师讲解授课思路,策略和技巧,其它教师提问和点评的方式进行。4教研活动总结出的优秀经验,要及时固化为教学流程,进行演练和推广。三、督导工作1根据教学部的培训工作计划,每日检查培训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在2检查培训总结记录和教研记录上签字确认。3对不规范和没有按计划开展培训的工作,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4每月5号向校长汇报督导工作结果。红花岗区靓典少儿拉丁舞学校2018年5月13日第二篇: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自我提升方法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自我提升方法之 内外合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上午好! 教师专业技术提升的内容有很多,但归根到底就三个方面,1、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积累,重组,更新。2、专业技能,指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3、专业情意。指教师专业理想的树立,专业情操的养成,专业性的调试和专业自我的建立。所以要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就得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寻找有效的途径。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把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相结合,内外联动发力,会更好地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一、教师的内动力 (一)、教师要树立专业技术水平自我提升的意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1 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 1、多强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关注自己从事的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书,多买多看多研究,用理论武装自己的专业知识库。例如我校a校长到我们学校后,重视课标理论的学习,给每位任课教师都买了新课程标准。夯实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石。 2、脚踏实地做好教学“六认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辅导等。这种过程的流动性是教师不断收到反馈的信息,使课堂教学不断地更新教学设计,不断地增添教学资源,不断地生成教学价值,不断地结成教学果实,不断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3、不断汇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反思和总结。做好笔记,学会收集整理和总结。花朵孕育了果实,没有花朵的怒放就没有果实的生成。同样,没有反思的教学只能结成一颗干瘪的“课堂果实”。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常常带给我们反思。我们反思遗憾,就能促进教学进步,实现教师成长。 4、重视每一次网培。网络培训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培训方式,它更灵活,更自由。培训视频是经专家们精心设计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认真进行网培使我们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2 5、珍惜每一次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做到请进来不能白请,“走出去”就不能空手而回,要有收获。 6、认真对待校内组织的每一项教学活动,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次的校内教研活动,不管大小。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做到参加一次,收获一次。 7、多参与网上的专业互动。教师可是加入一些自己所任学科专业的QQ群,APP平台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和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互动,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可以了解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学校的外动力。 学校要营造一个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大氛围。 教师有学习的意识,但也存在懈怠之时,所以学校要提供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逼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1、完善学校相关制度。为了引领教师逐步提高业务水平,我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比如教研组工作制度,教学六认真细则,老带新帮扶结对制度,常规化教研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激励老师们参与进来,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学校可以注册一个有价值的教师学习类的网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身边有一个优秀的专业网站,就像是一个随时站在自己身边的良师益友,随时指点迷津。 3 3、手写备课和二次备课。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之谓摩。”磨课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常态,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教研范式。我校要求教龄满5年以上的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教案,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必须手写教案,以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电子教案的使用上要求必须有二次备课的痕迹,要突出合作探究、开放课堂,让学生自主研讨,成为探究活动的主角。鼓励教师课后要写教学反思。学校把是否有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作为教学常规月查的硬性指标。 4、校本教研常态化,规范化。我校通过资源整合,选出了行之有效的教研组,各教研组各司其职,每周都会安排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学校贾校长和分管领导等带头参加。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5、月考、联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每月都要举行月考,同时和城北二小,万寿学校定期举行联考,通过考试分析,总结得失,促使任课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6、校际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片区校际联谊,灵活性校际教研联谊活动积极开展。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教研及听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例如4月9日,我校同aa二小,ss学校举行了三校共同举行了高效课堂专题教研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对于市、县安排的培训活动,学校都积极组织学科教师参加,每次活动结束,参与教师回校后要上好汇报课,开好学科研讨会。 7、教学模式的领引。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校贾校长带来了“133”教学模式。所谓的“133”模式,就是坚持在新课程标准(“1”)指导下,落实亲师激趣、分层教学、基础过关(“3”)为主的三个理念,4 建立起讲评课“四步走”、新授课“五环节”、复习课“六步骤”(“3”)三种课型模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切实可运用的载体。教师专业成长也有了方向。 8、推行专题教研。我校利用老师对新课标学习为契机,举行了我与新课标共成长专题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9、激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类赛课活动,激励教师专业成长。每年红烛杯等赛课活动,我校都积极鼓励教师参赛,别给予考核加分或现金奖励,县上奖励多少学校就奖励多少。通过奖金和荣誉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督促。内因和外因相结合,自我内在动力和学校外在动力联动,共同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是我对教师专业技术自我提升的一点浅见,望指正。 5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二、总体目标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工程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三、工作思路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四、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崔旭春副组长:武善利赵明伟成员:徐勇类延军马建强五、具体发展要求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成长为优秀教师是学校的职责。1、 实施“本土名师工程”,拜师结对子。(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2)每学期至少上1节汇报课,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实践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2、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3、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3000字。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至少申报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5、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学期末要有一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学期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一篇。6、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个体反思,每月一次;同伴互助,每周一次;专业引领,每学期一次。面对面地论坛交流一次。7、每学期至少制作2件精品课件。六、具体措施(一)构建书香校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只有书为阶梯,我们才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以“书籍我成长的阶梯”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大兴读书之风。采取的措施:一是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或杂志,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己购书或网上阅读,组织集体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二是每学期至少一次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三是在校园网开辟读书栏目,每学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四是举办教师读书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五是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多写多投,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六是评选表彰学习标兵。每学期对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质量高的学习标兵进行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学习成果,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纳入考核。(二)以自我反思促提升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点。教师要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并将其内容上传校园网。同时我校将利用学校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说课、常态课片断等作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客观材料。通过看自己的表演,自我分析、自我反省、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需要。(三)搭学习化互助平台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使青年教师望而兴叹。我们将以“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为核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人人争当“良师”。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四)制定规章制度,搭建成长平台。为教师搭台子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建立教师群,教师将工作中遇到的感人事、困惑事、快乐事、有趣事等在群上发布;开展“教师话细节”活动,教师选择在校一天必须做的工作,无论是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件;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要写出在细节处理过程中的观察、情感、言行、思考和感悟;实行听课、评课、研课制度,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是教师提升教学 艺术的试验田,教师要从课堂上苦练基本功,每学期教师每人要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以年组为单位的公开课、评课、研课活动,在课堂上下功夫,作文章;支持奖励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并大力宣传获得的成果。(五)名师示范辐射影响学校将通过举办各种竞赛,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并扩大从中脱颖而出的教师的影响力,每年教师节学校要表彰沂水名师、模范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以点带面,使其在学校教师自主发展中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经历“不会自主”到“能够自主”的过程,切切实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切切实实促进学校发展。七、保障措施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教研进行督促、指导、检查、评估,并负责教师发展的规划、管理和落实。在工作中,小组落实外出学习时间,落实学习经费。把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工作列入到工作计划中,安排教师培养经费,落实规章制度,落实考评机制。第四篇:创新专业技术职级评审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创新专业技术职级评审机制 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为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鼓励教师岗位成才,积极创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满足教师的职业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按照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从挖掘教师教育教学潜能,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视野的角度出发,探索、创新与现代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又符合学校用人特点的专业技术职级评审机制。实践表明,创新教师专业技术职级评审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动力,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加入专家评审因素,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职级评审虽然只是学校在本校内部评选的职务等级, 但是它仍然象征着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所以它的评审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的。2013年,我们尝试加入专业的评审元素,即在评审的主体中邀请两位专家评审,他们不仅学有专长,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德高望重,他们是评价教师的权威,不仅具备教育专业素养, 而且长期从事管理或研究相关性质的工作,能较好地掌握评价标准,能够为教师实践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或方向。 在评审中加入专家评审因素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相对客观公正,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教师专业职级晋升评审是以教师工作综合评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必须融入专家评价,从师德规范、工作态度、 教书育人、专业学科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做出比较全面、公正、真实、准确的评价。我们认为:教师专业职级评审工作不仅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客观判断,更应该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暨确保优秀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对边缘教师提供强化援助。 (二) 建立沟通反馈渠道,完善信息的沟通与传递 1.建立评审结果反馈渠道 职级评审不应当被视为简单的对教师进行职级晋升的评价工作,实际上职级评审还应是一个持续的管理过程,有效的评审是一个双向沟通的管理过程,建立有效的评审结果沟通反馈渠道是有效实现职级评审目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沟通反馈不仅存在于评审制度制定的初期,它贯穿于整个评审实现的过程中,既能及时地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又能把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评审结果反馈渠道是一个由上至下的信息沟通渠道,在评审结束后,通过该渠道对未通过评审的教师进行一次反馈。由评审委员会成员、学校党政领导向未通过评审的教师进行面谈,帮助其分析原因,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指出努力方向。反馈面谈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正式的面对面的平等沟通机会。通过这种沟通,学校管理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其提供或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同样,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校管理者的思路和学校发展的规划,有利于促进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科学管理的渗透力和工作效率。 2.建立制度实施反馈渠道 建立反馈途径是一个制度能够得以有效实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设置了有效的反馈途径, 并确保其畅通无阻,才能了解该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校外教育发展趋势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我们也看到了目前职级晋升评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凸显与暴露的问题,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 在评审结束后,我们收集与评审有关的一些信息资料与意见反馈,这些意见包括教师对职级评审制度的意见,学校职级评审委员会成员对职级评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感受与建议,以及仲裁委员会对整个评审过程进行监督调解的感想与意见等等。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分析教师专业技术职级评审制度实施的效果,对教师激励作用的大小以及教师工作行为改进的可能。比如,我们初步设想,在今后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级评审过程中,纳入对教师专业本体知识的检测、校本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估,从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明确了方向。 (三)注重考察教师系统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在考察教师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职级评审过程也是让学校管理者全面掌握教师系统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水平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总是处在不断的更新中,教育教学的方法更是瞬息万变。因此教师只有掌握应对变化、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随时钻研和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把握教育方法与教学目的的新动向,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前进。 基于以上原因,静安的校外教育能否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打造区域校外素质教育的最佳实践基地,关键是培养一支优质校外师资队伍。学校管理者根据教师实际状况,设计制定校本研究计划,邀请科技、艺术名师与教师座谈交流,提高干部、教师活动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发挥中心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教学骨干的专业优势,组织教职工分批赴兄弟单位学习考察,关注课堂教学实效和教育科研方向,关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努力创设更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刘颖2014.3.13 第五篇: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呢?一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从上层建筑层面而言,现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了一定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机制,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教师待遇与经济快速的增长不协调,致使更多的教师处于“维生”阶段。没有建立真正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工作与发展的欲望。二方面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从心里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三方面是让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都羡慕、向往的职业。二是创建广泛的成长平台。学校要牢固树立成就教师就是成就了学校,成就了几代学生的理念。为教师的成长广铺路子,广搭载体。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培训学习制度。每次培训学习都让教师带着思考、疑惑、任务去参加培训,训后要带着收获回来,再把所得写成心得感悟与教师交流,产生辐射的作用。切实保障培训学习的有效性。二方面扎实开展校本研修,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更有效的途径。首先学校建立营造“研修场”;其次建立科学的研修管理制度;其三开展多项研修活动。如:专题研修,同伴研修,个体研修等。切实让教师在研修中实践、反思、改变、提高、成长。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优秀的校长,更需要由他(她)带出的具有生命自觉的老师。怎样通过引领、激励和鼓舞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保持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生活,以培养积极阳光的下一代就成为当下校长首先应考虑的管理艺术。一、 观念唤醒,引领教师生命自觉。 1.通过专题交流,传导关于生命自觉的观念。 2.引导教师读书,启迪教师自我解读生命自觉。要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通过学习达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二、 制度唤醒,促进教师生命自觉。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成长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 1.健全以师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应充分征求老师的意见,取得教师对学校制度的认可,只有基于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认可的制度才能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2.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岗位设置等方案,发挥其激励作用。三、 评价唤醒,实现教师生命价值。 1. 实施发展性动态评价。评价不公或评价不当,都会增加教师的受伤感,难以体会教师工作的快乐,进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改进过去单纯以结果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简单办法,实施发展性动态评价。 2. 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学校必须尽可能的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让教师在展示活动中分享研究成果,体验成功,从而实现教师平凡而不平庸的生命价值。四、 生态唤醒,提升教师生命品质。所谓生态唤醒,是指学校通过按照教师成长规律,教师工作规律,给教师创造顺心、幸福的工作环境,以唤醒教师生命自觉。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当学校具有了安全的、健康的、精神富有的教师生态环境,才能吸引优秀教师,才有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生命品质。 1. 创建和乐校园,构建安全生态。 2. 提供锻炼时空,确保健康生态。 3. 丰富活动内容,提升精神生态。总之,只有具备生命自觉的教师,才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专业提升的活动当中,也才能使得自己的专业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学校就是要不断的优化管理,唤醒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自觉。 浅析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抓培训,促进队伍专业成长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更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为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1.组织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要从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效 果考核等方面,完善学习制度,确保学习收到实效。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教育网络等媒体,与名校对话,与名家对话,与名著对话,学习名校、名师的成功经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觉地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2.加强整体培训,促进专业成长。 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不只是数学专业素质,还包括师德、师魂、师风、师品、师能等要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是这些要素的和谐统一,其中教书育人能力是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所以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应该在整体素质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1)知识培训。着重进行师德、师风、专业知识、育人能力、教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素质。 (2)专家引领。邀请数学教学专家、特级教师等做学术讲座,执教观摩课,给教师剖析教材、辅导教法、分析案例、答疑解惑。同时选派数学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接受名家指导。通过专家引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3)跟踪辅导。一是开学初,采取研读教材、分析例题、解剖课例等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全员辅导。二是施教中,采取观摩研讨、随堂听课、课例评析等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 3.开展学科活动,提供发展平台。 以名师作引领,以活动为依托,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好办法、好形式。名、优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 名优教师上课、评课、讲座等活动,促进广大数学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数学高级教师研修班”、“数学文本解读与教学方法大家谈”、“同课异构异上”、“数学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采取说课与上课相结合、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点评与对话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精细的教材分析、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展示、精当的课例评析、精辟的专题讲座。通过这样的活动,为教师搭建专家引领平台、实践研究平台、同伴互助平台、教学展示平台、专业发展平台,让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4.制定目标要求,实施发展计划。 教师的成长和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培养目标,要有发展计划,要把目标要求分解到具体工作中去逐步实施,从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师队伍。 (1)“五个有”要求。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有精湛的业务技能,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有务实的工作热情。 (2)“五个字”目标:加强一个“德”字(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一个“专”字(提高专业水平,具有专家精神);强化一个“能”字(强化教学技能,增强科研能力);讲求一个“实”字(为人诚实,工作扎实,功底厚实);体现一个“绩”字(教学成绩显著,工作业绩突出)。 (3)“八个一”任务:每周写一篇学习心得或教学经验摘抄;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月在教研组里上一节研究课;每个教学单元作一次教学质量分析;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 专著;每学期(年)确立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二、抓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从调研的情况看,一些学校还存在着“花时多收效少”、“投入多产出少”的现象,除了师资力量薄弱以外,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对教材、教法、学法三位一体的研究。因此,为了提升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要狠抓教学研究,并瞄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重点,改善研究方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健全教研网络。 为使教学研究制度化、规范化,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三级教研网络:以市为主的市级教研,以镇为主的区域教研,立足学校的校本教研。市级教研,主要起研修、示范、引领作用;区域教研,主要开展全镇或校际之间教师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上课、听课、观摩、研讨,从而营造镇村结合、校际联动、教师广泛参与的教研氛围;校本教研,主要是立足本校,着眼课堂,研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把握教研重点。 教学研究要围绕“有效课堂”展开,而打造有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认真研究怎样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途径、搭建平台;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实践、亲历过程;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领悟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并运用基本的活动经验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要以研究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围绕有效教、有效学展开研讨。 (1)研究数学教材。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组织教师对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个板块、每个例题、每组习题认真研读,让教师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材要求,从细心研读中找到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2)研究课堂教学。在学习课程标准和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从教材意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研究学习方式。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研究评价策略。要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效果等方面寻求评价的策略,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对数学的情感、价值认识进行评价。 3.加强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基于教学实践,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所以要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教材研读、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活动,让每位教师都经历一个学、教、研的全过程。对于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可以沙龙的形式 组织研讨,各抒己见,形成共识。对于教学方法的探讨,要突出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否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策略,能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此外,也可以开展优秀课、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比等活动。学校要对校本教研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确保每个数学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 4.开展课题研究。 教研促进教学,科研强师兴校,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所以要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上档次、有品位,必须开展课题研究。 一要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课题研究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把课题研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策略来抓,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名优教师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来抓。 二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要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实践就是研究,进步就是成果”的观念,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 三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从科研的角度去实验、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所以,课题研究要重过程、重质量、重实效、重发展,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三、抓管理,促进教学行为规范 要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是前提,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是保障,细化管理措施是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是关键。为此,要抓好六个方面的管理。 1.备课管理。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数学教师业务能力的具体体现。所以,抓备课管理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要以研究教材、教法、学法作为备课的切入点,从课程、单元、课时等层面整体把握学科教学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应开展集体备课。先由个人钻研形成预设,然后集体研究教材,一起探讨教学策略,共商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条件,设计具有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个性化教案。 2.课堂管理。 上课是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课堂是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渠道。因此,要花大力气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每个教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过程有序,教学方法科学,教学结果高效。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学”起来,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和建构知识,培养和锻炼各种能力;要让学生能听得明白、说得有理、读得流利、写得规范、算得正确;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初中数学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也是新课程的探索者。所以,为 了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要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课堂上要给学生三个权利:给学生发言交流的权利;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让学生自我体验、主动建构,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按学习需要选择学习方法,按自己意愿选择学习伙伴,按实际水平选择练习难度。 课堂上要实现“六个转变”: (1)课程理念的转变课程资源是现实的、多元的、开放的、生成的。 (2)课堂功能的转变课堂是科学知识探究、个性心理教育的殿堂,是彼此沟通、相互交往的场所,是合作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和谐发展、生命成长的乐园。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精神成长、心理成熟的引导者;是探索交流、自主建构的合作者;是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4)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接受、体验、探究、发现、合作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5)交流方式的转变课堂上有师生间的交流,也有学生间的交流;有个体间的交流,也有群体间的交流;有知识、技能上的交流,也有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的交流。 (6)评价方法的转变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多元性、诊断性、矫正性、导向性、发展性和激励性。通过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净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空间,让每个学生对数学学科都产生兴趣,让每个学生的每一课都充满快乐,让每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感觉幸福。使评价真正为改善教学工作、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服务。 当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积极稳妥,不要追求“时尚”;要科学探索,不要违背规律;要有机结合,不要生搬硬套;要求真务实,不要形式主义。 3.作业管理。 做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技能,教师在安排作业时要做到:设计精心,数量适当,重点突出,难易适度,书写认真,批改规范,反馈及时,指导到位。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家庭作业要按规定布置,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组织学生练习要做到:课课练、堂堂清、人人会,既夯实基础,又减轻负担。 4.辅导管理。 辅导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品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上的差异性,从指导自学、引导探究、答疑解难、查补缺失、排除障碍、树立自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辅导要有计划、有内容、有过程、有考核、有记录、有检查,把辅导工作落到实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5.考试管理。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效能、检验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形式和有效途径。因此,数学教师要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 认真做好各个层级的教学检测和考核。(1)及时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每个单元都过关。(2)规范做好期末考试,确保每个学生都达标。(3)加强教学质量调研,确保成绩达到要求。 提高质量不应以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代价,要少一些加班加点,多一些轻松快乐,真正实现“负担减下来,质量高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