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高中总结 .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97976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二高中总结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物必修二高中总结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物必修二高中总结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二高中总结 1.高中必修2生物总结生物必修2知识汇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一般了解)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P3、4)2.杂交、自交、测交 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指植物体自花受粉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4.纯合子、杂合子5.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基因型:在遗传学上,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重点掌握)(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dd F1: 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 黄圆 F1: YyRr 自交 自交 F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 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 一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联系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F1的配子 2 4F2的表现型 2 4F2的基因型 3 9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弄懂并记住)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 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 4个精子(n) 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相关概念:(1)联会、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P18) (2)区分: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精子形。2.高中生物必修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3.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共7章)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二、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3)减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4.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简单一些必修21、减数分裂的概念(B)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已出现;请注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精细胞变形 不需变形 性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相同点 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 同源染色体 ,联会是指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四分体 。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 的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 三个 极体 。4、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5、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 ,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1)分裂后形成的是 体 细胞。(2)染色体复制 1次,细胞分裂1 次,产生2 个子细胞。(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 相同 。(4)同源染色体 无 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 无 自由组合行为。(1)分裂后形成的是 生殖 细胞。(2)染色体复制1 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 个子细胞。(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 一半 。(4)同源染色体 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 自由组合行为。6、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B)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遗传物质。菌落 菌体 毒性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过程: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结果分析: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结论: DNA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5.求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亲本类型 双显(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重组类型 单显(Y_rr)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2.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2=8种(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2*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2*2=8种表现型。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4.常见遗传学符号符号PF1 F2 * 含义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结构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 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3.减数分裂 特点: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6.高中生物必修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二、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3)减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7.生物必修二的总结生物必修2知识汇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一般了解)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P3、4)2.杂交、自交、测交 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指植物体自花受粉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4.纯合子、杂合子5.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基因型:在遗传学上,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重点掌握)(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dd F1: 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 黄圆 F1: YyRr 自交 自交 F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 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 一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联系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F1的配子 2 4F2的表现型 2 4F2的基因型 3 9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弄懂并记住)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 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 4个精子(n) 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相关概念:(1)联会、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P18) (2)区分: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精子形。8.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必修第一章第一节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第一章第二节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第二章第一节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第二章第二节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