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全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295871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7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2、夏商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的背景: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改变了大国的均势。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秦始皇的雄才大略。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虚职),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特征: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2、设置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秦朝行政机构的特征:秦朝通过郡县制,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4、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两汉时期: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也会于朝廷对抗。 汉武帝后期: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隋唐时期: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3、 北宋时期: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影响:行省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两汉时期: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4、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强化。5、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6、总体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 3、隋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4、影响: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明初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1、出现的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成祖时期确立内阁制度)2、内阁的地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与丞相的本质区别:是否限制皇权)三、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2、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3、军机处的地位: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4、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第2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地理位置的影响: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形成了众多的小国。2、古希腊文明的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组成。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确立的背景: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社会矛盾尖锐。2、确立的过程: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迸行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1、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2、“黄金时代”的民主政治表现: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3、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及评价: 积极: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消极: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4、希腊城邦制度衰落的原因有: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根源)内部混乱,城邦间长期混战BC338年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5、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习惯法时代: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成文法的诞生: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但是,它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2、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1、万民法产生的背景: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2、万民法的诞生: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使用范围不同)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三、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近代时期。贺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四、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光荣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在经济上日益强大,而且在议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2、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目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旨在限制国王权利。内容: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影响: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君主立宪制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的由来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会议,因此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2、责任制内阁的职权及特点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3、政党制度的由来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产阶级正常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主要特点: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国王的地位: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美国独立严峻形势的表现:(1)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2)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3)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4)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4)总统的权利: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5)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6)特点: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2、评价:积极: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消极:宪法没有解决黑人奴隶问题、印第安人和妇女的参政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两党制的形成: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两党制的发展: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 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2)封建贵族和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他们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3)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法国宪法的颁布: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2)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的权利: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影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的统一:(1)面临的社会状况: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2)统一的条件: 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3)统一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2、德意志宪法的颁布: (1)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2)德意志皇帝的权利:A、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B、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C、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3)议会的职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4) 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3、评价: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在同时,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鸦片前夕的中国和英国(背景)中国英国政治封建君主专制;朝政日益腐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经济自然经济为主导;财政入不敷出商品经济发达;开展工业革命 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崛起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定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对外交往。2、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背景:英国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过程: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战争过程:(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沿海北犯,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2)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4、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贸易) 东南沿海地区。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破坏关税自主权)5、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半殖民地部分而不是全部主权丧失 半封建既保留封建制度,又出现资本主义因素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过程: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签定天津条约(英、法) (四种人、两条船、十口岸、赔款)主要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第二阶段:1860年(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帝)(2)1860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天天陪酒)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太平天国运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三 、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者英国英法发动,美俄帮凶侵略时间1840-18421856-1860开放区域东南沿海五口沿海沿江十一口且深入长江中下游签订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结果及影响领土完整、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丧失更多领土、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1)1851年金田起义兴起的标志。(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4)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北伐: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西征: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5)天京变乱由盛转衰。直接原因: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发生内讧。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4)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失败的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失败的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的新情况)三、治国方案1、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主要内容:土地分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革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2、资政新篇的颁布: (1)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2)评价: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四、天平天国运动性质:反封建(主要)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五、天平天国运动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问题)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平均分配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1、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定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2、战争过程:(1)开始的标志:丰岛海战(2)过程:平壤陆战黄海大战辽东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签定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瓜分中国(根本目的)1、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目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尖锐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的评价:反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2、过程:(1)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3)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主要内容: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问题)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条约+影响)第一鸦片战争签定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签定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定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分别说出两次鸦片战争的启止时间及在战争中被割让的领土?18401842 割占香港岛 18561860 割占九龙司(问题)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同之处割 赔 开第13课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 1、经济基础: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3、思想基础: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1894年 孙中山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革命政党:1905年 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二、过程1、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2、成果: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912年元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b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c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评价: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袁世凯;列强;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三、辛亥革命的影响: 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大的功绩)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四、失败的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 ,政治上的软弱。 (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失败:(直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根本)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胜利:政治: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大的功绩)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1、背景: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2、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1)5月4日(北京) 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2)6月5日(上海) 工人阶级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了政治的舞台。)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1)内容:a 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 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c 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2)影响: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代表的阶级利益: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三、国民大革命(19251927)1、国共合作的背景:1)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2、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国民党一大。3、成果:(1)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3)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4)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4、国共合作的破裂:(1)失败的标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失败的原因 客观: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观: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一、武装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1)领导者:周恩来、贺龙(2)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二、土地革命1、背景(1)八七会议的召开: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会议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影响: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1927年 毛泽东 成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土地革命:范围: 革命根据地。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影响: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根据地建设1927.10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931年 江西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五、红军长征(19331936)1、红军长征的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错误2、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1月、遵义。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红军长征的胜利(1)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2)1936年10月,红二、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甘肃。长征胜利结束。(3)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第16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1、日寇全面侵华:(1)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3)日本派遣陆军十多万人人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3、全民抗战(1)中共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百团大战 1940 彭德怀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2)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3)国外战场的开辟: 1942年 目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4、抗战前期的局势:(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2)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3)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三、抗战的胜利1、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2、抗战胜利的影响: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问题: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第17课 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他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2、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 1945年目的: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成果: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局限: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3、内战爆发:(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3)国民党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1948年秋至1949年1月。(1)过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长春解放,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平津战役: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背景: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2)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原因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3、理论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1、标志: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2)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三、巴黎公社1、背景:(1)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3)临时政府秘密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2、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3.28,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3、革命措施(1)政权建设方面: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2)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3)局限:巴黎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未能发动广大农民。4、巴黎公社的失败5、意义: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问题: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偶然,失败是必然的。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的阶段。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革命前的俄国(1)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劳动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矛盾十分尖锐。(2)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场革命不可避免。2、二月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矛盾激化: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内容: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3、七月事件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4、“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三、伟大的开端1、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1)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2)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3)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2、十月革命历史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中共领导的多党和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人员: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特点:广泛性)内容: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民主监督”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共领导的多党和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