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409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三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答案】(1)A(2)D(3)A【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常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题型出现的,答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而A项,“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 张冠李戴,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是“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项,范围扩大,题干中为“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原文为“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B项,偷换概念,文章第二段说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其“逍遥哲学”的基础。C项,因果倒置,原文中第三段“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B项中,题干“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偷换概念。如若不仔细浏览题干与原文,极易忽略。(3)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 程度言重了,由文章最后一段“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可知,我们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的。【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类理解文意的客观题,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该题中A项为这种错误类型。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芋老人传周 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B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C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D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芋老人与老伴度日,儿子不在身边。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能急人之困,文中帮助了一位书生。B芋老人帮助的那个书生后来官至相国,恩惠老人,并让郡县的官员帮老人孩子摆脱了打工的困境。C芋老人用村南贫困夫妻、同学甲乙的故事来影射一些人地位身份变了,内心也就变异了,忘了本。D芋老人乡野粗鄙之人,竟能通明大道理。所以宰相优厚的赏赐了他,并派人送他回家,老人名声显扬。(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5分)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5分)【答案】(1)C(2)A(3)B(4)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炼珍”“张筳”“列鼎”“尚乎”各1分,句意1分)“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嗟夫”“缙绅”“士大夫”“野老鄙夫”各1分,句意1分)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该题中注意抓住句中的名词“渡口”“ 檐下”“ 衣”“ 影”“ 老人”。【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A项,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甲第:1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史记孝武本纪:“赐列侯甲第,僮千人。”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有甲乙第次,故曰第。”2指豪门贵族。唐 杜甫 醉时歌:“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3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 4明清时称进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他自登甲等,在京师为官,一载有馀。”【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易错警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 古代军制。该题干中, ACD考核“风俗礼仪”, B项考核“饮食器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B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第一句:“炼珍”“张筳”“列鼎”“尚乎”各1分,句意1分。第二句:“嗟夫”“缙绅”“士大夫”“野老鄙夫”各1分,句意1分。【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国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有 叹杜 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注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江东客:诗人自称。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2)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1)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2分)第三联中,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4分)(2)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3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把握表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如该题中运用的“比拟”。(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紧抓题干中的“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再联系首联中的“壮心”与“白首”,尾联中的“苍生岂重攀”。分析时结合注释理解。【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如该题中“苍生岂重攀”从中分析出心系苍生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2)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 _。”【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2)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3)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注意这些字“嫠”“鸷”“濯”,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个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戴眼镜的女孩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雪天的纽约。59号公寓。我从窗口望出去,正好能看见对面楼里舞蹈学校上课的情景。在大块的玻璃窗子后面,我的女儿正在给学生们示范爵士舞动作。这群孩子里有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每次开始上课前,她都会摘下眼镜,搁在椅子上,跟我当年一模一样。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锐利的线条,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并满足地入眠。 “又做什么美梦呢,卡特琳?”爸爸问我。“戴上眼镜吧。”我于是戴上眼镜,整个世界又回复到原来的坚硬、精确,正如它原本的样子,一点不曾被歪曲的样子。梦境烟消云散了。我在纽约的一个芭蕾舞团当过几年的演员,之后,就同妈妈一起开办了舞蹈班。妈妈退休后,我独自经营了一段日子,直到我的女儿和我一起工作。其实爸爸也该退休了,只是他还没想好。这也怪不得他,我至今仍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做哪一行的,所以退休的事也就无从提起。现在他和妈妈一起住在格林威治的一间小公寓里。基本上,我们一家子没什么特别好说的,这样的人纽约多的是。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我的童年是在巴黎的第十区度过的。我们当时住在一个类似仓库的房子的楼上。每天晚上7点爸爸会把一楼仓库的铁门放下。就像一个乡下火车站的库房一样,那里堆满了箱子和盒子。每天都有人来寄放和寄发行李。除此之外,仓库里还有一个秤台很大的磅秤。有那么几次,当爸爸的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不在店里的时候,爸爸会一动不动地站在秤台中央,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表盘。还有几次,爸爸会突然对我说:“要不要一起来,卡特琳?”于是我上去站在他旁边。他的手搭着我的肩,似乎是在等着照相。我拿掉了我的眼镜,爸爸也拿掉了他的。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醺醺然,时间静止了,感觉十分舒畅。直到那天爸爸的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撞见我们这一幕。“你们在干什么?”他大喝一声。醺醺然的气氛一扫而空,爸爸和我重新戴上了眼镜。“你不是看到了吗?我们在称体重。”卡斯德拉先生烦躁地走进了玻璃帷幕后头的办公室。卡斯德拉先生是在妈妈离开后才来和爸爸一起工作的。妈妈是个美国人,芭蕾舞演员。她二十出头的时候随她所在的舞团来到巴黎巡回演出,并在那里邂逅了爸爸。接着两个人定下终身。结婚后,妈妈继续在巴黎的音乐厅跳舞。不过几年后,妈妈思乡成疾,回了纽约。爸爸答应她,一旦他处理好“生意上的事”,就去美国一家团聚。每个礼拜,爸爸和我都会各自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航空信。妈妈在每封信的结尾都写道:卡特琳我的宝贝,来个紧紧的拥抱吧!爸爸本来是请卡斯德拉先生来当秘书的。而卡斯德拉先生年轻时曾准备过文学学位考试,就这样成了爸爸的合伙人。他有事没事就喜欢教训人。他还喜欢宣布坏消息。一大早,他就坐在办公桌前面慢条斯理地看报纸。爸爸坐在他对面,摘了眼镜,听他用带着南部口音的腔调念灾难新闻和犯罪报道。 “你有没有在听啊,乔治?”卡斯德拉先生对爸爸说,“你总是心不在焉,逃避现实,戴上你的眼镜,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吧!”“非得这样吗?”爸爸问。卡斯德拉先生的另外一个癖好是:挺着胸脯口授信件。有好几次,我看见爸爸无可奈何地在打字机上“叮叮当当”地敲着卡斯德拉先生口授的商用信件,却不敢哪怕委婉地对他说其实这些信一点用处也没有。不但如此,他对我也不放过,连我的作文他都强迫要念给我听写。还有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刚从学校回来,卡斯德拉先生硬要看我的成绩单。到美国之后,有一个傍晚,我和爸爸在纽约中央公园散步时,问起他为什么给卡斯德拉先生那么大的权力,甚至让他干预我们的生活,包括支配我们听写、教训我们道德规范等。“没法子,”爸爸说,“他曾经在危难的时候救过我。”但是他不肯说其中的细节。我只记得有一回,卡斯德拉先生冲爸爸嚷道:“乔治,你应该不会忘记,让你免除牢狱之苦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卡斯德拉先生结识爸爸之前,是一所郊区中学的法文老师。他还借爸爸对他曾经出过几本诗集的敬重,占了点小便宜。 (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梦幻般的叙述,细腻展示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生活中的温馨亲情,而小说温情的气氛中又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B第三段中戴眼镜的小女孩的出现,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引出了“我”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小女孩摘下眼镜的原因和“我”当年摘下眼镜的原因一样。C童年时期,“我”和爸爸生活在巴黎,而妈妈却生活在美国纽约,这使“我”感到很难过,幸好妈妈每个礼拜都会给“我”写信。D“我”爸爸摘下眼镜是为了逃避现实,戴上眼镜看清世界的真面目让他无奈,而卡斯德拉先生总要爸爸戴上眼镜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E卡斯德拉先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他的形象。(2)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请简要分析卡斯德拉的形象特点。(6分)(4)小说的标题是“戴眼镜的女孩”,文章中也多次出现“眼镜”,请结合文本探究“眼镜”的深刻内涵。(8分)【答案】(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2)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文中的事件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便于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直接表达“我”的喜怒哀乐,而读者的思绪更易随着“我”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我”在文中起线索作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其他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旨。(每点2分)(3)有才华,但爱占小便宜。他会写诗,还出过诗集,但曾借乔治对他曾经出过几本诗集的敬重,占了点小便宜。心眼不坏。他曾帮助乔治免除牢狱之苦。爱干预别人,古板强势。他干预乔治父女俩的生活,自以为是,不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每点2分)(4)一般人都为摘下眼镜后视线模糊、影响生活工作而担忧,而作品中的父女俩却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在这一忧一喜的对比中,凸显了作品的主题。(2分)“眼镜”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现实世界。人们都是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清楚地认识世界的,小说以孩童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摘掉眼镜,在朦胧模糊中能感受世界的美,戴上眼镜看到的是现实。(3分)摘掉眼镜,可以为我们蒙上一层保护色,不去管别人的目光与看法,只认真自在地做好自己。摘下眼镜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到另一个世界中释放自己,这是一种超脱、豁达、乐观的态度。(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此题的选项C则为关于小说内容分析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2)试题分析: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首先给人一种真实感,好像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读 者以代入感。其次,由“我”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读者的情感就会随着“我”的情感变 化而变化,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最后,“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眼睛看外面 的世界,看他人的生活,从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作品主旨。明白了这些,就不难得 出答案。【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也有第二人称。在小说中,作者还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和心理来叙述事件,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叙述公司秘书主任到格里高尔家,作者就是从格里高尔的心理角度叙述的。这样写,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第二人称叙述,即作品通篇只以“你”为视角叙述。但这种视角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量的作品只是一个人称而不是叙述人称。这里必须区分一下人称与叙述人称。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人称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而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者三者间的关系分析,作家很难站在“你”或“你们”的角度进行叙述,绝大多数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也就是人称称谓。该题中考核“第一人称”。【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形象特征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设题为“卡斯德拉的形象特点”,注意从文本“情节”入手分析。(4)试题分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允许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回答的关键在于“持之有据”,即摆出 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该题中考核的是“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晋升国家元首的“巧克力大王”周有恒波罗申科,1965年9月26日出生于乌克兰中西部南布格河畔的文尼察市。在家乡读完中学后,波罗申科以优异成绩考入基辅舍甫琴科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系,专业是国际经济学。 1989年从基辅舍甫琴科大学毕业后,波罗申科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波罗申科刚起步阶段必然经历低谷和坎坷,他做过不少生意卖过好莱坞电影碟片,还开办过一个小型的语言学校,但这些生意都不长久,也没有赚到多少钱。后来,头脑灵活的波罗申科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当时正值苏联剧变前夕,他与同班同学扎伊采夫合作,从比利时和荷兰购买可可豆(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卖到苏联各地的糖果厂。自此,他的生意逐渐顺利起来。 卖可可豆让白手起家的波罗申科获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事业做大做强。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年代里,乌克兰的权贵们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大肆鲸吞国家资产,一批新贵寡头应运而生。这种乱局也让波罗申科抓住了发家机遇。在私有化浪潮汹涌、国家价格管制失效的背景下,百姓纷纷出售手头的债券,波罗申科乘机廉价收购了几家糖果厂,并于1995年将它们整合起来,组建了乌克兰最大的糖果公司如胜公司。如胜公司每年的收入达到十亿美元,波罗申科因此赢得了“巧克力大王”的绰号。亿万富翁波罗申科在创建如胜公司两年后即开始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乌克兰的政治活动,1998年,他首次当选乌克兰国会议员。波罗申科投身政坛后最大的一笔投资,始自“橙色革命”期间。尽管不确定这个富商到底为“橙色革命”投入了多少金钱,但他被普遍视为“橙色革命”的头号资助者之一。波罗申科和“橙色革命”的“领头羊”尤先科往来甚密,尤先科还是波罗申科双胞胎女儿的教父。当尤先科2005年赢得总统宝座后,波罗申科曾希望自己能够出任总理。但尤先科选择了自己的铁杆盟友季莫申科,而将波罗申科任命为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不久,随着“橙色革命”联盟的土崩瓦解,波罗申科和季莫申科一起被尤先科撤掉了职位。此后,拥有经济学背景的波罗申科担任了乌克兰国家银行理事会主席,2009年被尤先科任命为外交部部长。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波罗申科被视为尤先科阵营的一员,但当尤先科的政敌亚努科维奇2010年当选总统、许多人以为波罗申科的政治生命行将结束之际,波罗申科却以自己的努力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波罗申科的政治智慧不仅仅只限于在多届政府中游刃有余,在2013年11月开始的那场乌克兰政治危机中亦得到充分展示广场集会开始后,波罗申科凭着商人的敏锐,抓住机遇,完全转入反亚努科维奇阵营,为广场上的人们提供水、食物与燃料。波罗申科是唯一一个资助了反对亚努科维奇政府示威者的富豪。亚努科维奇倒台后,亲俄部队夺取了克里米亚议会。波罗申科试图启动与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政府的会谈。他曾飞赴那里,希望与亲俄部队谈判。虽然他被愤怒的示威者赶走了。但波罗申科是乌克兰唯一一个敢这么做的政治家。据选前多家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波罗申科的支持率高居榜首,成为最热门的总统候选人,他的主要对手、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位列第二,排在这二人后面的还有乌克兰国会议员、前经济部部长季吉普科和拳王克里琴科等。乌克兰选前的情势,也对波罗申科非常有利。呼声甚高的克里琴科突然在3月29日宣布放弃参加总统大选,转而参加基辅市市长的竞选,并随后表态支持波罗申科,这无疑为波罗申科增添了更多获胜筹码;刚刚出狱的季莫申科已是过气的政治人物,政治信誉已经被透支,人气大失;曾经的执政党地区党在亚努科维奇逃亡后群龙无首,四分五裂;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乌克兰东部一些地区出现独立浪潮,一些波罗申科支持率较低的地区拒绝举行选举,这客观上也有利于波罗申科胜出。一切都在朝有利于波罗申科的方向发展。6月2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奥亨多夫斯基正式宣布,波罗申科当选总统。波罗申科原本属于政坛上比较低调的人物,十分注意保护自己的家庭隐私,但自从他参与总统竞选成为公众人物后,乌克兰未来的“第一家庭”已开始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波罗申科和妻子育有两子两女。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阿纳托里耶夫娜辞去工作,回归家庭,在家相夫教子,甘当贤内助。波罗申科家的传统是:在家不谈政治;重要节日要一起庆祝;妻子生日时外出旅游。夫人阿纳托里耶夫娜是个热爱生活、富有个性的现代女性。她说:“我从来不去美容院,我也不喜欢第一夫人这个头衔。我不愿意抛头露面,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个头衔会让我和别人产生距离。”(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9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波罗申科的大学生活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他的财富大部分是依靠自身努力挣来的,他的财富建立在巧克力之上。B波罗申科在创业之初,经历不少坎坷,卖过电影碟片,开办过语言学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购买可可豆是其人生的转折。C波罗申科对“橙色革命”的投入有目共睹,在其间有得又有失,随着“橙色革命”联盟的瓦解,波罗申科也被撤了职。D波罗申科夫妇走了不同的就业之路,而阿纳托里耶夫娜甘于牺牲自己,辞去工作,回归家庭,给波罗申科莫大的帮助。E本文通过对波罗申科政治生涯的描述,介绍了他懂得审时度势,最终凭借其政治智慧,登上了国家元首的宝座的故事。(2)请简述波罗申科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乌克兰的政治时局。(6分)(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波罗申科其人其事的?请简要概括。(6分)(4)请结合全文分析波罗申科取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答案】(1)选E给3分,选A给2分,选C给1分,选BD不给分。(2)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权贵们大肆鲸吞国家资产,一批新贵寡头应运而生。“橙色革命”开始,尤先科上台,最终“橙色革命”联盟土崩瓦解。乌克兰政治危机广场集会,亚努科维奇倒台以及克里米亚入俄罗斯后,乌克兰东部一些地区出现独立浪潮。(3)白手起家,苦心经营,终成亿万富翁;投身政坛,游刃有余,展示政智慧;群雄逐鹿,一枝独秀,赢得大选胜利;家庭美满,儿女双全,夫人颇有个性。(回答三点即可)(4)原因:善于思考,抓住商机,积累雄厚的资本;有政治智慧,敏锐的观察力,游走各党派之间;形势的急转直下,竞选对手倒戈及支持;宽松的家庭环境以及夫人的大力支持。启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处处都有成功力量的源泉。其实成功的本质是蕴藏在人的内心的,总想着成功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受到启迪。【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等多方面,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等。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题干内容,在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如C项中的内容分析错误。(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句“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年代里,乌克兰的权贵们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大肆鲸天国家资产,一批新贵寡头应运而生”“随着橙色革命联盟的土崩瓦解,波罗申科和季莫申科一起被尤先科撤掉了职位”“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乌克兰东部一些地区现出独立浪潮”进行概括。【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点面结合。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人物传记文体特点: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其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如该题中对“波罗申科其人其事介绍方面”的考核。(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通览全文,查找波罗申科取得成功的材料,如“赢得了巧克力大王的绰号”“波罗申科却以自己的努力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波罗申科当选总统”,根据这些成功找寻相关原因,加以概括即可。【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时间变化,地点变化,职位(工作)变化,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关注文章的过渡句。如该题中的“波罗申科取得成功的因素”的理解。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_。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_,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A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B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D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答案】B【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本题中,“熟视无睹” 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了保定英利、长城汽车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B韩国朝鲜日报称,借着团聚活动这股东风,韩国民主党议员文在寅呼吁尽快举行南北首脑峰会,并要求成立“朝野跨党派协商组织”,讨论统一问题。C虽然中央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2014年前两个月的房价连续“两连涨”,“中国式”调控的局限性也开始被人们所质疑。D我国将于2014年5月1日起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760多种进口商品将享受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左右。【答案】B【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就属于这种情况。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于语义性语病,应注意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比如D项就属于这种情况。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比如C项就属于这种情况。9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