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哥本哈根协议.doc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28407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哥本哈根协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哥本哈根协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哥本哈根协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哭据i哥本哈根协议要点2009-12-21 11:17:11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南京)全球暖化:草案指出,“全球暖化应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然而草案并未明确指出,各国的碳排量须在哪一年开始递减。各国须在明年2月1日前阐明2020年以前减排目标,至于如果有国家不遵守承诺,这份协定并没有制订出惩罚措施。资金:发达国家承诺,从2010年到2012年的三年时间里,出资约300亿美元,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迁,它们也制定目标,在2020年以前,从“政府和民间,双边和多边,包括替代财务资源等广泛资金来源”,每年“联合动员”1000亿美元。检查:发达国家做出的承诺,将受到“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严格、全面和透明”的检查。发展中国家将根据一个“确保国家主权获得尊重”的方式,提出全国减排承诺报告。需要国家社会支持的这份减排措施承诺,将登记在注册表。2050年目标:发达国家支持的全球碳污染排放量在2050年前减至1990年排放量一半的目标,没有得到这份协定支持。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大国表明,它们不愿意支持这项目标。具法律约束力条约:至于协定目标需何时转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协定并没有给出最后期限。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七宗“最” 组织工作最混乱2009-12-12 10:21:45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上海)跟贴 6 条 手机看股票 解放日报12月11日讯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这场被称为自二战结束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次国际性会议,迄今已进程一半,各方期待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尚未浮出水面,但在波澜不兴的水面之下,却是暗潮涌动,精彩纷呈。最扑朔迷离的泄密原本气氛凝重的气候大会,却以一场扑朔迷离的电子邮件泄密案开场。存放在西伯利亚城市托木斯克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服务器上的3500多封电子邮件被神秘黑客捕获,并在哥本哈根大会前曝光。邮件显示,气候专家合谋操控科学数据,隐瞒对气候变化科学“不利的”研究。不管邮件泄密背后究竟是俄罗斯情报部门操纵,还是环保黑客的“杰作”,这场始料不及的“阴谋论”着实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费了不少口舌,在大会开幕仪式上,他足足花了5分钟,用浓重的印度英语解释“气候门”事件。最小题大做的提案每年的国际性大型会议,总有一些神通广大的记者能够提前搞到会议提案文本。这一回,英国卫报记者捅出个“丹麦提案”,在气候谈判的第二天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这份由英国、美国和丹麦起草的提案将部分发展中国家列入“最脆弱国家”,单独设立减排目标,企图以此分裂发展中国家阵营。为此,气候大会官方不得不出面解释说,大会进程中,总有三四个不同文本的气候协议草案在谈判各方中传阅,交流意见,“丹麦提案”从来不是气候大会的正式草案。火药味最浓的交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一直被置于聚光灯的焦点中。由于各自所代表的阵营的利益不同,中美在会场上也展开了正面交锋。会议第三天,美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托德斯特恩刚刚走下飞机就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枪口对准中国,“公共资金,特别是美国政府的公共资金,绝不会流向中国”。他否认发达国家应该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累积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埋单”,要求中国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目标。对此,中国毫不示弱。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当天下午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反驳,中国从来没想成为气候援助的受益国,反倒是发达国家应深刻地自我反省一下,为什么17年过去了,却仍不兑现其在公约中的资金承诺?第二天,“深刻地自我反省”一词成了西方媒体引用最多的语句之一。最火爆的新闻发布会在贝拉会议中心,最能真切感受“气候变暖”的地方是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人头攒动,热岛效应急剧上升。中国代表团每天都在这里举行各种研讨会、吹风会和新闻发布会,房间虽然不小,但仍无法应对蜂拥而至的中外记者。离新闻发布会还有半个多小时,记者赶到时,却连脚也插不进去。屋外,还站着十几个焦急的中外记者,一位性急的外国摄像记者索性把摄像机举起来,借着高度从房间外拍摄起来。第二天,细心的新闻组在房间外的大屏幕电视上同步转播发布会的信号,终于使“人多地少”的矛盾稍稍缓解。最“抠门”的会议招待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可能是记者参与过的诸多国际性会议中最“抠门”的一个,不仅没有礼品袋、公文包、纪念品,会场内所有的食物都得自掏腰包购买。想想几个月前的意大利八国峰会,还是在地震灾区召开,但丰盛的自助大餐、红酒、咖啡、甜点,随便吃喝。在眼下无节制消费甚至浪费而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样的“抠门”却得到了所有记者和与会人士的支持。最慷慨的硬件设施在许多硬件设施上,哥本哈根大会却又显得非常慷慨。4500台笔记本电脑、清一色的联想IBM,免费供记者使用,还有几十台电脑装有话筒、摄像头和Skype软件,供记者打视频电话。每排记者席上都有激光打印机,随意打印材料。由展览中心改造成的巨大公共空间,全部留给会场交流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舒适的沙发、温暖的灯光和环保主题强烈的布局,无处不让人感到主办方的慷慨大方和良苦用心。最混乱的组织工作原本能够容纳3500多名记者的新闻中心,却有1万多人申请采访。措手不及的主办方不得不在最后一天,停止记者证的发放,控制大会人数。领证时,几百名记者曲曲折折,排到1公里外,大门一道关,安检要排队,领证继续排队。最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居然连续3天被拒会场门外。根据大会程序,所有谈判代表、非政府组织和媒体都必须佩戴附有电子条形码的注册牌,进场和出场时都必须扫描条形码以确认权限。但是9日早上,当解振华戴着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胸牌进入贝拉中心时,却被拦了下来。这已是解振华连续第三天受阻了,而他的两张代表证都被安检没收了。主办方至今仍未找到被拒的技术原因到底在哪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官方草案初露端倪2009-12-12 01:10:18来源: 新华网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新华网哥本哈根月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主席扎米特丘塔亚尔日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具有官方背景的草案,这份草案将成为今后周各方讨论的基础。这份草案并没有正式向外界公布。但据记者了解,它将原来页的文本压缩到只有页,建议将气温上升范围控制在到摄氏度,并着重设置了若干需要各方在进一步协商中可能的妥协选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说,这份草案提供了进一步讨论的框架,他希望各国代表能够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即将在下周出席会议的各国高级官员,为会议最终达成协议打下基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最近出现了各种草案,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拟订的“丹麦草案”泄露出来并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后,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也提出了一份草案。但这两份草案都不具有官方背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今召开 四大议题2009-12-08 15:22:04来源: 经济观察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林俐 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今天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全球190多个国家代表将参与这个为期两周的大会,争取达成一项联合国抑制全球变暖新协议。该大会的完整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参与这次大会的国家首领,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大会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全球行动在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近日表示,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它应该包括3个方面: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近日,中美两国均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11月25日,中方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同一天,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5日表示,中国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为即将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带来了新动力,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为非洲援建清洁能源项目的新举措也值得赞赏。大会召开前夕,欧洲各国如德国、英国、法国等,出现大规模绿色组织的游行活动,旨在吸引人们对抗击气候变化进展缓慢的关注。另外,尼尔森与牛津大学近日发布的联合调查显示,各国民众最近两年来对气候变化的关切程度有所降低。在54个国家超过2.7万互联网用户中,37%的人表示他们“非常关切”气候变化,该比例低于两年前一项类似调查中的41%。谈及这项在今年10月进行的民调时,尼尔森公司表示:“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有所降温。”调查称,这一态度变化与全球经济减速有关。为强调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今天全球44个国家的56家媒体前所未有地站在一起,通过发布共同的社论来表达一个强烈的声音,呼吁全球首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就气候变化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经济观察报也刊登了这篇全球共同社论我们期待政治家的正确选择。峰会主要四大议题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他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就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具体的四点达成协议:一、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二、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三、富国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四、如何管理这笔资金?(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隆重召开 有望签署减排协议2009-12-08 10:54:22来源: 中新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中新网12月8日电 综合报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12月7日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本次会议计划就2012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安排。来自19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开幕式,而110国的首脑将参加定于16日召开的气候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来只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中段议程,近日突然宣布改变行程,愿意参加最后几日的峰会,这使外界认定本次峰会有望签署某种协议。拉斯穆森在开幕式上乐观表示:“签订协议只有咫尺之遥。”12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各国所做出的减排温室气体承诺与科学家建议的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内所需的减排水平之间的差距小于此前的预期。因此,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一个彻底消除这一差距的协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7日发表的访谈中表示,他对届时会议能达成让所有会员国愿意签署的协议,感到乐观。美国政府宣布将二氧化碳列为污染物,也给此次气候大会带来好消息。美国官员7日称,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已裁定把二氧化碳列为“污染物”,这将让白宫即便在参议院无法完成立法时,仍旧有法源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美方代表在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可望拿出更多的诚意。192国代表出席大会开幕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12月7日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本次会议计划就2012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安排。主办单位一开始就播放一部描绘全球暖化末日景象的短片,提醒各国代表这次会议是达成具体协议、化解全球暖化灾难的最后契机。在短片中,来自全球的孩童呼吁与会代表帮助他们,让他们在没有暖化灾难的世界成长。片中描绘若各国领袖未能立即采取行动,未来的世代将面对暴风雨肆虐及沙漠处处的景象。丹麦总理拉斯穆森在开幕式中警告,全世界都在仰望哥本哈根,保护地球的机会掌握在代表们手中,希望12天的会议结束后,哥本哈根能向全球传递出“一个更好未来的希望”。拉斯穆森宣布,已有110国元首同意出席,将参加下周16日召开的气候高峰会。这次会中,各国代表将设法勾勒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蓝图,商议资助最易遭受暖化灾难的穷国。如果顺利,各国领袖将达成一项政治性协议,底定行动方针,同时提出各国承诺。各国代表可能明年进行后续谈判,希望一项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在2012年底施行。与会各国代表、媒体记者及来自民间团体的观察员合计1.5万人,丹麦政府调集全国逾半警力进驻哥本哈根。有望签署减排协议丹麦总理拉斯穆森在开幕时宣布,已有110国元首同意出席,将参加下周16日召开的气候高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来只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中段议程,近日突然宣布改变行程,愿意参加最后几日的峰会,这使外界认定本次峰会有望签署某种协议。美国政府也在7日宣布,环保署(EPA)将有权规范碳排放。一旦参议院审议中的碳排放限制法案没有过关,白宫可以此作为备援限碳法源。哥本哈根会议是两年前峇里岛气候会议后排定的议程,预定要在本会签署取代京都议定书的全球碳排放限制架构。但由于减碳配额、富国补贴、技术转移等问题仍没有获得共识,本会有可能无法推出取代京都议定书的国际协约。这场会议是历时2年的谈判成果,也被视为解决全球暖化问题的最后关键机会。拉斯穆森在开幕式上乐观表示:“签订协议只有咫尺之遥。”拉斯穆森指出,有这么多国元首愿意在这次会议齐聚一堂,显示哥本哈根会议是“无法浪费掉的机会”。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主席帕乔里说:“基于我们可能采取的行动影响如此广泛,自然有些人会不愿意接受事实。”而最近的英国东英格兰(East Anglia)大学服务器遭骇事件,显示“有些人甚至要诉诸非法行为,可能是想抹黑IPCC”。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英国一家研究机构12月6日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各国所做出的减排温室气体承诺与科学家建议的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内所需的减排水平之间的差距小于此前的预期。因此,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一个彻底消除这一差距的协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份由伦敦经济学院葛量洪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负责人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根据各国目前做出的最大减排承诺推算,国际社会距离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不高于工业化前水平2内所需的减排当量约有20亿吨的差额。据估计,目前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470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达550亿吨以上。报告指出,为保证全球气温的上升有一个合理的、即50%的概率不超过2,到202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不能超过440亿吨;而按照世界各国过去几个月做出的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推算,2020年的碳排放约为460亿吨。报告指出,通过采取必要行动,各国可能在哥本哈根大会的谈判期间消除最后的差距。报告强调,发达国家适当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并为最脆弱国家和社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帮助是达到所需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7日发表的访谈中表示,他对届时会议能达成让所有会员国愿意签署的协议,感到乐观。丹麦百林日报报道,潘基文接受专访时表示:“我对哥本哈根会议感到非常乐观。”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办公室接受专访。他表示:“我们会达成协议。我认为,联合国的全部会员国将会签署该协议,这是历史性的。”潘基文表示:“我们有真正的政治精神。所有国家元首以及政府首长目标一致,即阻止全球暖化。”美宣布将二氧化碳列为污染物美国官员7日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已裁定把二氧化碳列为“污染物”,这将让白宫即便在参议院无法完成立法时,仍旧有法源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美方代表在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可望拿出更多的诚意。白宫官员告诉美联社,美国环保署已做成“温室气体正危害人类健康须加以规范”的结论。做成这项裁定后,即使国会尚未通过气候变迁立法,政府仍有权据此要求排放二氧化碳与另五种温室气体的企业,花巨资修改机械设备减少废气排放。美国企业界非常忧虑这项裁决会大幅增加其营运成本。EPA的行动,将比哥本哈根的任何全球协议,对美国经济带来更直接、更迅速的影响。这项裁决将让奥巴马18日出席哥本哈根会议时,端出具体的成果告诉全球领袖,美国对温室气体减排是认真的。企业团体多半反对EPA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因这类气体无所不在。美国全国商会主席唐诺修发表声明说,EPA若裁定二氧化碳有危害,“可能形成由上到下的指挥管制系统,藉由对主要营造及改建案增加新命令,以箝制经济成长”。全国制造商协会说,EPA致力减碳,对气候的改变帮助不大,但会让美国经济付出昂贵代价。哥本哈根大会应做到“双赢”2009-12-08 05:47:00来源: 中国证券报(广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中国证券报12月8日讯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主赞助商丹麦丹佛斯公司中国总裁摩根斯鲍尔森12月7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时获益的“双赢”局面,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而在技术层面,更高效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已经存在。鲍尔森认为,到目前为止,很难预测哥本哈根大会的成果。不过,全球两个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领导人承诺出席会议,并为减排目标做出具体承诺,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他同时表示,积极支持发达经济体设立减排目标,以及推动向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技术转移。鲍尔森表示,如果全球要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提出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必须要在新的绿色技术上增加投资。他强调,技术不是降低全球温室效应的障碍,更高效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已存在。而通过使用成熟和经过验证的技术、推行各种节能方法,就能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省资金。同时,省下的资金可用于新的、绿色能源资源的长期开发。他指出,世界的繁荣源自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然而在这方面的财务支出通常在很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成果。因此,最合理的途径是现在就开始推行节能方法。而对于推行节能方法目前面临的障碍。(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高健) 哥本哈根 让“低碳”从概念到效益2009-12-08 05:46:49来源: 中国证券报(广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中国证券报12月8日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15次会议(COP15)于12月7日正式在丹麦哥本哈根拉开帷幕,中国领导人将带着“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愿性减排承诺参会。也许COP15最后并不能取得预期中的效果,但我国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承诺以及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规划,无疑将推动国内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市场对“低碳经济”本身的关注,也将从“概念”炒作实现向效益的转变。上市公司融资“卡位”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做过这样一个推算:中国构建绿色经济需要在未来20年投资约40万亿元。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兴起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更何况低碳经济一出现就“身价不菲”。当然,其中的机遇也十分诱人。企业一旦在起步阶段先人一步,形成规模、技术上的壁垒,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就至少成功了一半。上市公司显然深谙此道,凭借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抢先进入低碳经济发展的“烧钱”期,利用二级市场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热衷,开始为分享低碳盛宴而打算。Wind统计显示,截至12月7日,两市拥有与“低碳”相关概念的233家上市公司中,有45家公司年内公布再融资计划,除2家公司已经决定停止实施外,有39家公司准备定向增发,1家公司公开增发,3家公司打算配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550亿元。根据上述公司的再融资预案,除个别公司向大股东收购资产或用于其他业务投资,拟募集的资金大部分都将投向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上海电气(601727)拟融资不超50亿元投向核电、风电等建设项目; 天威保变(行情 股吧)(600550)募资近32亿元用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和两个多晶硅项目;广汇股份(600256)募资不超25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煤基);航空动力(600893)计划募资20亿元投入的项目中,包括QC280/QD280燃气轮机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斯特林太阳能发动机生产及示范工程项目;吉电股份(000875)增发募集20亿元用于白城电厂260万千瓦“上大压小”,以及长岭两个风电场工程。另外,今年以来,已经有19家“低碳”概念公司实施了再融资,其中15家公司为定向增发,3家公开增发,1家配股,合计募集资金约280亿元。这些资金同样大部分都投向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如华电国际(600027)的水电、超超临界火电和热电联产项目,东方电气(600875)的清洁高效锅炉燃烧技术实验中心和百万千瓦核电常规岛技改项目,以及海陆重工(002255)新建大型及特种材质压力容器及核电承压设备项目等。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虽然没有进行再融资,但已经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投向低碳经济领域。盾安环境(002011)就打算斥资18.82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的多晶硅项目; 泰豪科技(行情 股吧)(600590)配股融资项目与低碳关系不大,但公司通过与新奥等光伏企业的合作,将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到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中,开辟新能源发电的新途径。一位投资人士认为,低碳领域的机会已经不再是概念上的炒作,很多企业通过投资这个领域已经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随着我国碳排放指标逐步落实,这些企业还将有更大的机会。催生新商业模式在新奥集团“掌门人”王玉锁看来,在低碳经济的浪潮下,新奥需要从一个新能源制造企业开始转型,以掘金低碳领域。11月下旬,当以提供城市燃气为主业的新奥集团宣布与IBM合作时,一个基于低碳经济的新兴商业模式也随之受到广泛关注节能环保工程外包。长城证券的分析师认为,企业对节能环保重点工程进行外包,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设施特许经营,将成为后续政策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重点支持对象,鼓励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移交-运营-移交(TOT)”等多种建设经营模式。新奥集团总裁王瑛认为,目前中国一些传统产业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都比较高,但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其中的优势产业。而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会促使中国继续推动“节能减排”。中国企业购买能源服务商所提供的“节能减排”方案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沈龙海日前透露,截至2008年底,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约为417亿元,从业人员6.5万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达到117亿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表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将使能源服务公司模式跳跃性增长,年总产值可达2000亿元以上。长城证券预计,到2011年,我国将形成10-15个左右产值在30亿元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技术改造中被广泛应用。据介绍,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 荣信股份(行情 股吧)(002123)、泰豪科技(600590)、 龙净环保(行情 股吧)(600388)等涉及合同能源管理及BOT商业模式。当然,在这种新兴商业模式中,技术仍是不可或缺的门槛。“新奥+IBM”的合作模式就旨在将系统能效技术与IT智能技术相耦合,新奥以自主创新的清洁能源技术为依托,借助IBM的IT技术,双方一起为能源生产与应用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过,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也并非“一路畅通”。一个最显而易见的障碍便是谁来“埋单”?不论是耗能大户还是排放大户,在成本和环评许可的范围内,他们很难有进一步降耗、减排的动力。对此,王瑛坦言,这里面“有一个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结需要破解。”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真正有人“埋单”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短期内,她希望这是一个“由政府进行一定组织的埋单”。目前,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已经出台支持和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广。北京所试行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显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15%-25%的企业,给予不高过项目投资20%的补助,节能量25%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项目投资30%的补助,单个项目的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光大证券分析师王海生表示,北京的政策将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鼓励政策的出台或意味着国内节能服务市场的启动。更多政策可期低碳经济的迅速蔓延并非偶然。早在各国意识到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危机时,低碳经济就已经开始孕育;在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新兴产业,给了低碳经济“上位”的机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下,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绿色政策,低碳经济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势不可挡地成为全球经济的新起点。在“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即将完成之时,中国明确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意味着后续将在减排上做更大的努力。有研究表明,从1995年到2005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下降43.1%。但前期关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施“上大压小”等措施,很难在后续减排中持续进行。分析人士预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将是后续减排的重点,政策也将对相关领域给予更大的支持。可再生能源作为减排的重头戏,自然会继续受到政策的扶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前业内期待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将更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囊括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也包括了清洁煤技术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正因为该规划囊括的内容广泛,因而对细分行业的指导较为粗略。而为了更好地引导可再生能源发展,除了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外,风能、太阳能等行业还将有单独的产业政策出台。长城证券分析认为,清洁煤技术(CCS、IGCC等)、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核能以及相关设备制造,将继续受益低碳经济发展;投资机会还将存在于新能源方面的新主题,如太阳能逆变器、追踪器等;业绩切实高增长的新能源企业,有望受到市场长线资金的追捧。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阳丹) 周凤起:全球距离气候安全仅差20亿吨减排量2009-12-08 05:42:16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上海证券报12月8日讯今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之所以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一个重要背景在于此前人们广泛认为,全球变暖的安全值为:将气温升幅限制在比工业时代前高2摄氏度的范围内,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条件是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且碳排放量在2020年前就不应超过440亿吨。对此,国内权威能源专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并指出,各国赶在哥本哈根大会前披露的减排目标如果切实履行,则目前全球距离气候安全仅差20亿吨减排量,实现气候安全的前景看好。上海证券报:万众瞩目的哥本哈根大会已正式开幕。对本次大会,各方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否产生一份有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但之前多数人似乎对此并不看好。能否请您展望一下,此次大会是否有可能诞生这样一份协议?周凤起:我认为,本届大会达成一份约束性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对此我也十分看好。这是因为,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迄今表态承诺的碳减排量,到2020年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至约460亿吨。而如果要达到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范围内所需的水平,碳排放量在2020年前就不应超过440亿吨。也就是说,我们距离气候安全的减排量仅差20亿吨,相信这次大会上再努力一把应该可以完成这一任务。上海证券报:本届大会的最大看点在哪里?周凤起: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精神,发达国家应承担碳减排的主要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没有减排义务。但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国情出发,同时兼顾全球的需要,提出了自愿减排的目标,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也是本届大会的最大看点。上海证券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前不久首次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减排目标,请问这一目标是否符合预期?怎么理解中国提出的这一减排目标?周凤起:中国承诺的这一减排幅度符合我的预期。假设按照“十一五”单位GDP能耗减少20%的速度坚持下去,到2020年,中国的节能幅度可接近50%。而如果这一步实现,则碳排放的减少不会低于45%。当然,要连续三个“五年”都坚持能耗减少20%,这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且越往后越艰难。尽管如此,目标未必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比重也在增加,这比原先完全依靠节能来实现碳减排要有利得多。上海证券报:决定本届大会谈判走向和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难点在哪里?周凤起: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要求的资金、技术援助没有兑现。事实上,大部分发展中国之所以承诺减排都有这样一个前提,而如果发达国家无所作为,则承诺有可能落空。关键在于发达国家要有实际行动,要愿意拿出资金和技术。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其珏) 节能减排 低碳板块系统性利好2009-12-08 05:38:51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上海证券报12月8日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读:莫尼塔分析师陈鹏宇表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将着眼于“再平衡、促崛起”这一方向。“再平衡”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增长模式改变带来的被动调整压力,而“促崛起”的目的则在于抓住新一轮全球增长的产业结构特点,主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促崛起”的产业调整方向则体现为抓住低碳经济这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他认为,减排对整个低碳板块是系统性的全面利好。直接受益的子行业包括智能电网,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煤炭技术,建筑节能,储能技术,以及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体系(电动车和铁路)。中投证券分析师马蘅则认为,我国的减排重点将集中在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建筑三个领域。其中,交通运输行业投资重点将会在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力供应预计将会以太阳能、风电、核电以及配套智能电网为投资方向;建筑减排重点集中在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照明的LED灯。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其珏)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史上规模最大2009-12-08 09:09:07来源: 证券时报(深圳)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本报讯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昨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致开幕辞时表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议题,截至目前已有110个国家的领导人表示将出席本次会议,与此同时,目前已有来自190个国家的1500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本届气候峰会参加人数将创下历史之最,从而看出各国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据悉,此次会议的目的是针对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一个历史性的削减碳排放协议框架。英国首相布朗昨日敦促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的任何气候变化协议要快速制定成为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德布尔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表示,在过去17年的气候谈判中,从未有过如此多国家提出如此多坚定的承诺,他对本次大会的前景表示乐观。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乐观地表示,所有成员国都会在最终的协议上签字,这将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吴家明)网易财经现场直击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曲折开幕2009-12-08 06:42:33来源: 网易财经跟贴 5 条 手机看股票 网易财经哥本哈根12月7日讯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今日终于正式开幕。有来自世界190多个国家近10000人的谈判代表、官员、非政府组织观察员、联合国机构人员和东道国工作人员,外加近3000名世界各地记者塞满了像巨型工厂般的会场。安顿这样庞大参会人员入座,使得原定10点的开幕式推迟了近一个小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盼望一个结果,那就是参会各国能够关于共同抵御气候变化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但显然让这么多人达成一致,困难重重。开幕式无论从东道主的宣传片,关于一个被气候变化影响着的小女孩的呼叫,女合唱团惆怅空伶的歌声,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伊沃德博尔(Yvo de Boer)的演讲词中描述一个在海啸失去亲人的小男孩的悲剧故事,无不体现了此次关注的是全人类生死攸关的利益。从丹麦政要,到IPCC和UNFCCC的秘书长无不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各国应该立即行动。但随后各主要谈判方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谈判牌,提出了不同的夙求,而且分歧明显。中国希望通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有实质内容和法律约束的协议,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在今天下午吹风会上对现场的近40家中国媒体传达了上述信息,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达国家要做出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承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具体数额。无论是用UNFCCC的框架规范或是用京都议定书来约束,发达国家都需要兑现他们的诺言。因此G77国集团和中国提出了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努力提高工业能效的时候,还要为发达国家一百年前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买单?什么是公平的协议?怎么执行?这些问题难求答案。关键谈判方美国目前还在坚持自己的立场。美国国内减排和立法是渐进式的,中国则要加大减排力度。美国在此次气候大会并不寻求一个合法的各国协议,正如美国谈判代表约翰逊勃仕(Johnathan Pershing) 对网易财经说,他们期望达到的是一个 “政治协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气候项目主任候艳丽对网易财经表示美国的态度表示失望,她说: “真是这样,我们可以打包回家了。” 因为如果美国不承诺,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全世界不可能达成一致的有约束力的协议。而另一谈判主角欧盟仍希望UNFCCC和京都议定书的双重约束能够减弱汇成一个标准,同时发达国家的减排和资金义务尽量减少。由此可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景难测。专家:哥本哈根不是减排终点2009-12-11 14:12:45来源: 新京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新京报12月11日讯 哥本哈根会议开幕以来,各方为了减排目标和路径寸土必争,纷纷站在自己的立场提出各种意见。中国代表团也在会议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首席代表苏伟称,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过去200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排放造成的。中国2007年已经发布国家方案,不久前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50%”的目标。而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却让人感到非常失望。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50%”的减排目标,是基于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仔细测算所提出来的,也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责任的承诺。笔者认为,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我国应当敦促发达国家更多履行国际责任,增加减排承诺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而另一方面,我国虽然承诺了减排目标,但是还应当清醒认识到我们并非达到减排目标就能万事大吉,可持续发展就可以轻易实现。实际上,我国的减排目标实现后,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依然形势严峻。我国的减排目标是针对单位GDP而不是总量,实际上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考虑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按照年均8%的增长率计算,中国到2020年的GDP约为2005年的3.14倍。假如实现单位GDP减排45%,2020年的碳排放大约会增加到2005年的1.73倍。也就是说到时候化石能源消耗还需要增长70%左右,届时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过去几年中,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新增原油的需求几乎占了全世界新增需求的一半。2005年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31767万吨,对外依存度为42.9%,2008年对外依存度则达到51.3%。如果石油占能源消耗的比重不变,那么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左右。一旦全球能源价格飙涨,我们的各个产业将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基于我们的人口基数,中国也不可能走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例如美国的人均能耗是中国的6倍,消耗了全世界25%的能源,如果中国人均能耗达到美国的水平,那就意味着全世界的能源都需要给中国消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减排目标远远不是我们节能减排的终点。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新能源的基础之上。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里面,水电、风电、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加起来才只占7%。发电站中火电占74.4%,水电占20.4%,核电和风电仅占1.2%和0.8%。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差距甚远: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已达到14%,每年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全国5%的用电需求,法国电力供应的80%来自核能,预计到2010年其他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达到21%。因此,中国必须在能源结构调整上继续大做文章,特别是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发展水力、风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排放与可再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重视技术创新,力争在新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总之,节能减排、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望和义务,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继续敦促国际社会继续努力减排。更重要是,我们必须以更小的环境和能源代价保持我们的经济增长,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高层次的和谐社会。(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博士 周城雄) 中国人,你拿什么关心你哥本哈根默认分类 2009-12-17 21:46:17 阅读2778 评论70字号:大中小李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有多重要?这个问题一言难尽,而且涉及到太多恐怖的专业数据。不过英国的卫报前两天有一个说法,算是对这一问题的很通俗地回答:11月份,三个与众不同的婴儿分别诞生在巴西、孟加拉国以及肯尼亚,他们都是未来公民、明日主人,然而每个人要面对截然不同的未来。尽管出生在不同大陆,但三个孩子的未来却掌握在哥本哈根12天会期里。就在会议进入关键的后半程之后,争吵已经激烈得一塌糊涂了。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甚至发出通牒:如果富裕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77国集团将集体退出谈判。接着,又出现了非洲国家集体退场,气候谈判因此而中断数小时的极端“群体性事件”。可以说,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哪次世界性的大会像这次吵得这么凶过。这倒不是说今天的国际关系比以前更不和谐,实在是这次会议太重要了。中国人普遍不太关心哥本哈根奇怪的是,中国人普遍对此次大会表现冷淡。直观地来说吧,你很少看见有人在饭桌上谈论这个话题,也很少看见大家在网上的论坛里有关于哥本哈根的热议。凡是进不了饭桌和网络论坛的话题,关注度是不可能很高的。即使有人谈论哥本哈根,多半也是聚焦在中国官员被拒进会场、性工作者免费服务抗议大会禁欲等民族主义或者八卦新闻上面。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著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巴西人对气候问题表示关注,位列全球25个受调查国家之首;法国、印度、日本则分别以68%、67%、65%的民众关注度位列24位。而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民众在全球所有主要国家中,最不关心气候变化,美国和俄罗斯对气候问题的民众关注度则只有44%左右,中国则以30%垫底。为什么中国人不关心哥本哈根?有哲学家说了,意义是相对的,重不重要取决于具体语境。也就是说,中国人不关心哥本哈根,肯定是觉得还有比哥本哈根更重要的事。半月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国人最关心的事情里,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收入差距扩大;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就业难、劳动者维权难;社会保障滞后;反腐倡廉亟待加大力度。而环境问题,仅仅排在第七位。可以说,中国社会目前还有一些火烧眉毛的尖锐得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事情都已经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人们很难再有闲情去关心哥本哈根。气候变暖,是个大威胁,但是对于中国人,这个问题太大太缓慢,眼下谈论它,还有点奢侈。当然,中国人不关心哥本哈根的原因也不能全归咎这个话题太小资,太遥远和奢侈。毕竟,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了河南农民的玉米产量,已经使甘肃民勤正在变成沙漠,当地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外,像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也普遍比我们更关心哥本哈根大会。我认为,中国人对此冷漠的一大原因在于民众缺乏参与环境等公共事务的渠道,对于一个你不能参与和左右的事情,你拿什么关心它呢?能参与才有关心就在各国代表在哥本哈根吵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我的家乡,湖北的一个小县城的郊外,我的二姨正面临拆迁,她将被迫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块宅基地。祖宅后面有一大块菜地和树林,至少从男人不留辫子起,这里一直就是他们家族的财产。经济发展了,城市化也发展到了这里,这一大块土地价值飙升,房子也升值了,但这些升值与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关系不大,少得可怜的一点拆迁款就把你打发了,理由很堂皇:土地是国家的,祖祖辈辈在这儿住也不算。不想搬也得搬,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自焚,最牛钉子户也是好多年才能有一个出名。我们可以想想,连祖宅你都做不了主,你还有什么稳定的产权呢?没有产权的东西,你是把握不了的,既然把握不了,你关心它也没有用。英国学者哈丁有一个概念,叫“公有物悲剧”,比如,公共的牧场和公共湖泊是最容易遭受过度放牧和涸泽而渔的。有人总是谴责山西小煤窑的老板开采方式野蛮粗放,资源浪费极大。他们何曾想到,这些煤窑的开矿权随时都可能被收回,你打算得长远又有什么用?煤老板不可能都是活雷锋和绿色和平主义者吧?环境是公益事业,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公众。西方社会各种公益组织、基金会、慈善机构、志愿者团体等都十分发达,各种环保运动就是它们发起和推动起来的。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公众却面临种种限制,环境行动能力十分有限。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添加了环境污染罪。然而,直到2007年,全国以“破坏环境罪”定案的只有三起案件。一方面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另一方面环境诉讼案件十分罕见。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环境司法为环境诉讼设立了种种门槛,对各类环保行动者,特别是公民行动者,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一位在民间环保组织多年从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人士说,中国的环境诉讼案件数目很少,第一个原因是诉讼费用高,第二个原因是法院不愿接受环境案件,地方政府保护污染企业,法官缺乏处理和理解案件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2006年中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要求,群体诉讼必须分解为个体诉讼,这就使得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成为不可能。因为环境违法案件一般都非常专业,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取证和举证相当艰难,证据鉴定成本非常高,只让个体提起诉讼的话,几乎没有可操作性。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污染再重,也没什么诉讼。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也提高很快,但知易行难,空有意识而难有参与渠道。尽管近些年民间的环境NGO像雨后春笋般钻出了一大批,但很难获得合法身份,民间有组织的环境参与也等于被捆住了手脚。清华大学学生李木子,去了哥本哈根,他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青年人,在哥本哈根的地铁口为防止地球变暖而呐喊:“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决定。”是的,这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未来,但是,只有在我们能决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关心。把握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舆论导向亲历哥本哈根 2009-12-18 09:43:33 阅读1008 评论6字号:大中小2009-12-18科学时报 周末评论版杨志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在重重推搡下艰难走过半程。时至今日,会议的原初宗旨即寻求达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之后的新的减排协议,早已呈现变味之相,比起京都议定书中所达成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所有国家更关心的无疑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利益”。在媒体的眼中,气候问题已经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娱乐头条”:从开幕之初的“气候门”,到后来的草案满天飞,再到近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愤怒离席”,以及哥本哈根万人游行,焦虑的目光、悲观的论调、嘈杂的争论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这座童话之都。这个号称“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已经承载了太多双眼睛、太多张嘴巴,还有太多个镜头。置身其中,我比任何时刻都更深切地感受到媒体的力量。 近日,沸沸扬扬的“中美吵架论”将中国副外长何亚非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报道中,何亚非称“中方将不会接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消息一出,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许多人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减排问题上的一次屈辱让步。而当时何亚非的原话其实是:“来自富裕国家的资金应该流向更贫穷的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提供财力资源是一项法律义务”,“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拿走一部分大概不会”。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斯特恩在一次记者会上抨击中国在抑制碳排放方面做得不够,他誓言美国将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但中国除外。何亚非点名评论道:“我不想说这位先生无知。但我想他缺乏常识,或者十分不负责任。”法新社借此由头,在报道中称中美爆发外交争吵,并将峰会目前的僵局推给中美两国。法国世界报甚至说哥本哈根会议成为了中美两国的角斗场,中美两国激烈对峙,让欧洲的数十亿欧元援助姿态变得没人关注。一时间,国内媒体也纷纷就中美交锋大做文章。然而,这些只是被放大了的“花絮”,未必是重要的,也未必是正确的。 在此背景下,国内出现了两种极端的不良舆论导向:一种人认为,中国不应该屈从发达国家的压力,在减排问题上进行任何让步,甚至有人觉得,中国压根不应该去参会,不应该上发达国家的当去搞减排;另外一种人则相反,他们觉得中国在减排上怎么承诺都不过分,我的网易博客上最近常出现这类言论:“中国让世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中国理应“为世界减负”。这些无疑是对中国国情和政策的一种误解。首先,气候变化无国界,中国采取积极的气候保护行动,并不等于不争取气候公平,等于屈从发达国家,这是对减排行动本质的极大曲解;其次,中国政府始终认为,节能减排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的需要,因此,从为人类负责、对国民负责的角度,中国承诺不重复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发展老路,并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寻求减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在哥本哈根会议前所说:“我们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为了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新协议,各国需要拿出合作与妥协的精神。”而中国无疑用行动表现出了最大的合作诚意。 在这些消息甚嚣尘上之时,在整个世界媒体的热炒下,寒冬中的哥本哈根似乎也随着“全球变暖”的主题而急剧升温,变得看似“炙手可热”。昨天(12月16日),我作为联合国直属机构的专家与其他代表在贝拉中心顶着哥本哈根的寒风等待了三个小时。这一方面明白了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具有高效动员和组织事务能力的一种“嫉妒”与“期待”,另一方面再次体验到了欧洲建筑的节能(今年)夏天法国的会议室不装空调也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合同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