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04211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我国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2.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不断加强国防建设,走上科技强军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重返联合国,与日、美建交,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我国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记录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一,二,三,四,五,六,七,一、民族大团结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2.共同繁荣发展,一,二,三,四,五,六,七,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2)提出: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4)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二,三,四,五,六,七,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二,三,四,五,六,七,三、海峡两岸的交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四、国防建设1.陆、海、空军的建设,一,二,三,四,五,六,七,2.导弹部队的发展,一,二,三,四,五,六,七,3.新时代强军之路(1)政治保证: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五大战区: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调整组建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3)组织架构: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一,二,三,四,五,六,七,五、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新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一,二,三,四,五,六,七,(2)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又与印度(见右图)、缅甸两国总理进行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一,二,三,四,五,六,七,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一,二,三,四,五,六,七,易错警示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史料研读史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周恩来解读以上史料来自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演说,表达了他的“求同存异”方针。这里的“同”指遭遇相同:曾经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指亚非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一,二,三,四,五,六,七,3.外交事业的发展(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二,三,四,五,六,七,(2)中美、中日建交(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3)全方位外交,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六、科技文化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2019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20周年),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1)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荣誉: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一,二,三,四,五,六,七,(2)青蒿素概况: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二,三,四,五,六,七,3.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二,三,四,五,六,七,七、社会生活的变迁1.日常生活的变化,一,二,三,四,五,六,七,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的不断发展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民航: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轨道交通: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2)出行方式的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任人选择。,一,二,三,四,五,六,七,(3)通信的不断发展电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意义: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考向1,考向2,考向1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考向1,考向2,考向1,考向2,解读本考向主要考查民族区域制度、“一国两制”及其实践。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向1,考向2,典例1(2013甘肃定西,改编)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香港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故选B项;A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项是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D项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考向1,考向2,方法总结概念分析法这一方法常用在概念型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下面就这一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行了总结。(1)题型特点:这种题型即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2)解题方法: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结果、作用、影响等。因此,解答概念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间、空间范围的存在,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要正确解题,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考向1,考向2,考向2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向1,考向2,考向1,考向2,考向1,考向2,解读中考对于中国现代外交和国防的考查一般会联系当今热点事件,譬如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国防力量的建设,侧重于考查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外交,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向1,考向2,典例2(2015甘肃定西)在60年前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是()A.“平等互惠”B.“独立自主”C.“一国两制”D.“求同存异”,D,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了亚非会议。当时,为了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成为万隆会议的积极参与者。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举行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D项。,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1民族区域自治1.(2017甘肃天水)填空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构成。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参考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2祖国统一大业2.(2018甘肃兰州)我国推进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民族团结B.共同繁荣C.“一国两制”D.改革开放3.(2018甘肃天水)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共识,也就是“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A.一个中国原则B.“一国两制”方针C.和平统一方针D.互补互利原则,C,A,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4.(2017甘肃天水)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A.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B.台湾当局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延续D.“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5.(2016甘肃兰州,改编)“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D.和平共处,A,A,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3中国外交事业6.(2017甘肃定西)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会晤的照片,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A.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7.(2014甘肃定西)在1955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淋漓尽致地发挥其高超的外交艺术,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精神的胜利。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D.雅尔塔会议,B,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由29个亚非国家参与,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在世界历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史称“万隆会议”,中国由周总理带领代表团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原则,保证了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故选B项。,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8.(2016甘肃兰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材料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当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材料三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并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1)出发点: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2)信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3)表现: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开展多边外交。作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4现代社会生活与科技9.(2016甘肃甘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了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B,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10.(2013甘肃定西,改编)20世纪70年代籼型杂交水稻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取得该成就的科学家是()A.王进喜B.袁隆平C.邓稼先D.焦裕禄,B,解析本题考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