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述题作业.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80932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论述题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论述题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论述题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提取材料中任一观点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有的人说:“臣子难道不应该与人子一样吗?”“不是的,父亲和儿子是一脉相承的,儿子分裂了父亲的躯体才有了躯体,君臣的名分是根据天下产生的。(一个人)要是没有担当天下的责任,哪么对于君主来说也不过是个过路人。如果出仕成为了君王的臣子的人,却不能以天下大道我为行事准则,哪么也不过是君主的仆妾罢了;但如果是能够以天下大道为行事准则,那就可以算是君王的帝师挚友了。这样说来,虽然都被称为臣,但他的名分却有多种变化,而父子的关系确实永久不可变更的。 ”1观点:父子关系不同于君臣关系。原因:因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变异的时代特征,黄宗羲等对儒家思想既批判又继承。影响:儒家思想获得新的发展,明末清初儒家思想是很活跃的。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欧洲向近代的过渡,有三个150年第二个阶段,从1500到1650年,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内容是摧毁封建主义,建立近代体制;第三个阶段,从1650到1800年,实际上是民权与专制的斗争,完成了在政治制度上的近代转型。摘自朱孝天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第三阶段予以论证。(10分)(要求:多角度论证,层次分明,史论结合。)2反对专制,向近代转型。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时代;殖民扩张;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确立、北美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启蒙运动,资本主义政治理论进一步完善;牛顿经典力学创立,人类科学时代开始。3(上海)“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发昌机器厂中共一大轮船招商局时务报五四运动青年杂志上海强学会申报淞沪会战江南制造总局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3示例: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救国历程(1分)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3分)简要解释: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取得初步胜利。(2分)1919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2分)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到清代的康熙中后期,却突然沉 静了下来。从表面上看,H世纪后期直至19世纪初期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西方技民主义 者无暇顾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世界,为清王朝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但是在15、16世纪“世界史整体格局”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安定环境并不能给清 王朝带来真正的发展机遇,相反地,它更隔阂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了解与联系。当时,传统 中国应对的最好方式,是需要不断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在碰撞与交融之间逐渐适应世 界历史的前进。但遗憾的是,中国没有主动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从而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融”突然沉静了下来,这无疑使清王朝的中国失去了调整自身、适应世界历变迁的持续性的机遇。摘编自陈支平以世界史视野看清代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作者关于影响清朝发展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得当。)4评分标准:一等(129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针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发挥多大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史学界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两种解释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一种解释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应当归结于工业革命前18世纪形成的比较完善的自由竞争机制,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所提供的创新平台。第二种解释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第二种解释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作是不可能想象的。评论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赞同观点一: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2分)论证:18世纪的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刺激了纺织业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与技术革新,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8世纪英国农业生产领域也形成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推动了圈地运动的进行,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18世纪英国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股票市场,出现了东印度公司等资金雄厚的股份制公司,从而为英国大规模海外贸易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每点4分,共是10分)赞同观点二: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市场、大力扶植的结果。论证:在英国政府大力支持下,英国海外殖民扩张不断扩展,成为殖民大帝国,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资金;在英国政府推动下,圈地运动不断发展,从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英国政府曾颁布航海条例等法令,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或重商主义),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国内市场;在英国政府支持下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大型企业,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海外市场和资金;英国政府颁布专利法,保护奖励科技创新,也为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提供了有利条件。(每点4分,共10分)6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12分)6本题评分要素:1、对问题理解与史实论述(10分)2、组织结构(2分)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的边缘知识或部分问题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水平3:其他答案论证问题包括: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主观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没有真心打破“旧轨”愿望(“中体”,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1分);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的“西用”(“力师西法”)主张(1分),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方面为西学的引进打开了方便之门,因而包含了逸出“旧轨”趋势(1分);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包括设立总理衙门、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措施(2分),就其客观效果看,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1分),也使中国在对外、经济、海防、人才培养等方面,向现代化道路迈出了第一步(2分),无疑也有逸出“旧轨”的趋势(1分)。组织结构(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水平2:叙述一般或简单罗列史实(1分);水平3:不成结构或史实错误(0分)。7历史小论文题(15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到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而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外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评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问题。7具体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5分-11分)(2)观点较明确,能结合相关史实,逻辑较严密,论述较为充分,表达清晰(10分-6分)(3)观点不明确,未利用史实来叙述,单一角度论证,逻辑不严密,论述不充分,表述不明确8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但国民的自觉政治意识即民族建国精神和民主精神日益鲜明、扩大,而旧势力不过是旧时代的幽魂。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1. 你是否赞同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8分)2. 一二十年后,中国是否产生了“政治上的新时代”?并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81. 不赞同。(2分)史实与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2. 已经产生。(2分)史实与说明: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4分)9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0分)【答案】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在上世纪的学术界,多数传统观点认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17世纪后期18世纪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发展经济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方面有重大功绩,是大清帝国国力鼎盛,雄踞东方,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进入21世纪后,史学界将康乾盛世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进行比较,并将其置于全球背景下进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康乾盛世如果“横向比较的话,相对西方的发展则明显是缓慢的。”“与欧美国家的发展相比较,康乾盛世不免黯然失色,虽然它取得了中国古代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但却落后与西方国家,落后于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而且比较起来,二者变动与发展的速度,更是迅猛的不可同日而语。”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清朝康乾盛世的观点。(12分)10答案示例:第一种: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厉行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收复台湾、抵御外敌,统一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经济上,农耕经济进入顶峰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数量、经济总量等都居世界前列;文化上,传统文化发展,出现了四库全书等集大成的著作。与历史上其他盛世和同期的欧美国家富裕程度相比,康雍乾统治确实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盛世。第二种:康、雍、乾统治时期被称为盛世,这是传统观点,这是基于中国历史自身发展所提出的。但与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确实不符合潮流的。西方国家通过革命和改革,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始建立,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而同时期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是与同时期大踏步迈向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为后来中国的衰落埋下伏笔。第三种:两种观点结合,只要符合评分标准亦可。11改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11第一方面: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或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或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第二方面:罗斯福“新政”,遏制了经济危机(或挽救了美国)(3分)。第三方面: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或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或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3分)12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12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美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答到此点可以加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证之有据,可酌情得分。13(12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冲突的历史。对此,马克思和斯塔夫里阿诺斯有着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认为,在文明的交汇中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征服和消灭”。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文明交汇中一定会出现文明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结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克思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观点明确。)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4此题为开放型题,只要求学生选取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要求考生论述观点明确,坚持史论结合,语言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12分)第一个层次,有观点但无论述,给12分;第二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一个角度并结合史实论述,给36分第三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史实准确,给710分第四个层次,观点明确,分析角度多维,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给1112分【参考答案】观点一:外因论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等,直至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利用种种特权,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掠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二:内因论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少科技人才;传统的政治体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的阻碍等;太多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这么一段话: “中国、印度、巴比伦都已经进展到了此种耕地的地位。但是占有耕地的人民既然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到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既然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关系,完全只由于其他民族把它们寻找和研究出来。”对于黑格尔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答案示例一:我赞成黑格尔观点。中国古代文明更多呈现的是保守的农业文明特征。古代文明是建立在发达的小农经济之上。中国并不具备海洋文明需要的开放和进取精神。形成的是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实是农耕文明的外延,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创造的先进技术之上,并没有改变农耕文明的本质特征。答案示例二:我反对黑格尔观点,海洋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在明朝之前,中国的航海技术和航海活动长期领先于世界(考生可自由列举)。对外贸易活动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些朝代是支柱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还形成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平等精神。海洋文明到明代中期后逐渐衰落,更多的是与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当时外国入侵等偶然因素有关。16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5分)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4分)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6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16秦朝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习惯上称为三公九卿制);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初设立军机处。(5分。)秦朝通过郡县制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或垂直)的管理;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同意第一种意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反对外来侵略;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修建大规模的工程(长城);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它保障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性。(每点1分,6分)同意第二种意见:沉重的赋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八股取士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造成政治腐败。(每点1分,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