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建筑测量期末重点复习试题小抄.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6933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建筑测量期末重点复习试题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大建筑测量期末重点复习试题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大建筑测量期末重点复习试题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电大建筑测量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直线 AB的象限角南东 130,则其坐标方位角 AB( B ) 。 A130 B17830 C18130 D3583 2望远镜视准轴指( B )。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的连线 B、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C、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D、物镜光心、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3如图 1所示,水准尺黑面读数为( B ) 。 A.1520 B.1608 C.1692 D.1792 4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 D ) 。 图 1 A、整平仪器 B、使竖直度盘竖直 C、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5将经纬仪安置于 A点且瞄准 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 30,欲测设 45的水平角值于 AB直线的左侧,则水平度 盘的读数应为( A )。 A345 B75 C165 D15 6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指( C )。 A、该二地面点间连线的长度; B、该二地面点之连线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C、该二地面点之连线铅垂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D、过该二地面点的铅垂线之间的距离。 7 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B )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中误差 D、闭合差 8设 AB距离为 200.23m,方位角为 1212336,则 AB的 x坐标增量为( D )m。 A、-170.92 B、170.92 C、104.30 D、-104.30 9欲选择一条纵向坡度不超过 2%的路线,设图上等高距为 2m,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1000,则路线通过相邻两条 等高线的最短距离为( B ) 。 A、50m B、100m C、150m D、200m 10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 C )。 A、一个角度,一段距离 B、.纵.横坐标差 C、两个角度 D、两段距离 11坐标方位角是以( C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D指向正北的方向 12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C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 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D调节微动螺旋 13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B )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D水平角 14经伟仪对中的目的是( A ) 。 A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B使望远镜对准目标 C使水平度盘读数为 0 D使竖直度盘读数为 0 15当竖盘读数为:813812,2782124,则指标差为( D ) 。 A+024 B-024 C+012 D-012 2 16. 当盘左、盘右竖盘读数为:813812,2782124,则指标差为( D )。 A. +24 B.-24 C.-12 D. -12 17A、B 的往测为 213.41m,返测为 213.35m ,其相对误差为 ( B ) 。 A1/3000 B1/3500 C1/4000 D1/5000 18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C ) 。 A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D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 19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 ) 。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往返误差 D闭合差 20已知线段 AB的两端点坐标,可计算 tgAB=y/x,Rarctgy/x ,R 0,若使 ABR180 则( C )。 Ax 0, y 0 Bx 0 Cx 0, y 0 Dx0, y0 21在一地面平坦,无经纬仪的建筑场地,放样点位应选用( D )方法。 A直角坐标 B极坐标 C角度交会 D距离交会 22.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 D )。 A. 真实高程 B. 指定高程 C. 绝对高程 D. 相对高程 23. 水准仪的使用步骤为( B )。 A. 安置-一精平一一照准一一读数 B. 粗平一一照准一一精平一一读数 C. 安置一一照准一一精平一一读数 D. 粗平一一精平一一照准一-读数 24.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C )。 A. 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B. 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C. 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D. 使竖轴垂直于水准管轴 25. 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456 米,直线两端高差为1.987 米,则高差改正数为( A )m。 A. 一0.016 B. 0.016 C. 一0.032 D. 1.987 26.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D )。 A.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 D.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27. 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应取( C )作放样方向线。 A. 盘左方向线 B. 盘右方向线 C. 盘左、盘右的1/2 方向线 D. 标准方向线 28. 等高线越密集说明( B )。 A. 坡度越小 B. 坡度越大 C. 地面越低 D. 地面越高 29.( B )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30. 水准测量中, 用于对标尺截取读数的是十字丝( B )。 A. 竖丝 B.中横丝 C. 上丝 D.下丝 3 31. 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基本公式是( C )。 32. 下图为某经纬仪读数视窗,则读数为( B )。 A. 2155630” B. 2145630” C. 2150330” D. 2140330” 33. 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望远镜中丝瞄准便利高,仪器高已知)( D )。 A.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B.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C. 上、中、下丝读数 D. 上、中、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34. 用测回法测水平角, 各测回间改变度盘起始位置是为了消除( D)误差。 A. 视准轴 B. 横轴 C. 指标差 D. 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 35. 设AB 距离为200.00m, 方位角为1200000”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D )m。 A.-173.20 B.173.20 C.100.00 D.-100.00 36.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 x 轴,向东为正 B. y 轴,向东为正 C. x轴,向北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37. 竖直角的最大值为( A )。 A. 90 B. 180 C. 270 D. 360 38. 用一把名义长度为30M 实际长度为30.0025M 的钢尺量得某段距离为221.756M,则该距离的尺长改正为(A )。 A. 0.0185 B. -0.0185 C. 0.5544 D. -0.5544 39. 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其结果分别为: 123.041m、123.045m、123.040m、123.038m,则其观测值中误差 为( C )m 。 A. O.001 B. 0.002 C. 0.003 D. 0.004 40. 地形图上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 C )。 A.首曲线 B.间曲线 C.记曲线 D.山脊线 41. 要将O.1m 宽的地物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所选的测图比例尺不宜小于( B )。 A. 1:500 B. 1:1000 C. 1:2000 D.1:5000 42. 由一个水平角和一条水平距离测设一个点位的方法是( B )。 A. 直角坐标法 B. 极坐标法 C.角度交会法 D.距离交会法 43.( B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A.水平线 B.铅垂线 C. 坐标线 D.方向线 44.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B点低 B. A点比B点高 C.A 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45. 已知经纬仪盘左、盘右测得某目标的竖盘读数分别为:L= 76 03400,R= 28302400(注:竖盘的刻划注记形式 为顺时针,盘左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 0),则一测回竖直角为( C )。 A. 132600 B. -132500 C. 132500 D. - 132500 4 46. 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 A )。 A. 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B. 使望远镜对准目标 C. 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 D. 使竖直度盘读数为0 47. 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D )m。 A. 26、31 B. 27、32 C.29 D.30 48. 高差与水平距离之( C )为坡度。 A.和 B.差 C. 比 D.积 49. 水准点高程为24.397米,测设高程为25.000米的室内地坪。设水准点上读数为1. 445米,则室内地坪处的读 数为( B )米。 A.l.042 B. 0.842 C. 0.642 D. l.048 50.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 A )。 A. 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 假定高程 D.指定高程 51.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读( D )位数。 A.5 B.3 C.2 D.4 52.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B )。 A. 距离和高差 B.水平距离和高差 C. 距离和高程 D. 水平距离与高程 53. 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圆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这种操作程序(或处理 方法)是( B )。 A. 允许的 B.绝对不允许 C. 有时是可以的 D.必须的 54.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698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1. 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B )m。 A. 0.678 B. 2.074 C. 0.698 D. 1.376 55.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698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 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B )m。 A. 1.678 B. 3.074 C. 0.698 D. 2.376 56.用经纬仪测竖直角时,每次读数前必须转动( D )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A. 望远镜微动螺旋 B.水平微动螺旋 C. 脚螺旋 D.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57. 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 C )。A. 0.05m B. 0.lm C. 0.2m D. 0.5m 58. 经纬仪视准轴误差是指( D )。 A. 照准部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B. 十字丝竖丝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C. 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D.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59.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A )。 A. 水平距离 B.斜线距离 C. 折线距离 D.铅垂距离 60. 在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的坐标为:X A=100.01m,YA= 200.04m; XB= 150.Olm,YB= 150.04m,则AB距离为( B )。 A. 50.00 B. 70.70 C. 100.00 D. 141.42 61 .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 C )。 A. 0.05m B.0.lm C. 0.2m D.0.5m 62. 相对高程是由( C )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 大地水准面 B.水平面 C. 任意水准面 D.竖直面 63. 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C )。 A.0 B.90 C.180 D.270 5 64. 下面选项中( A )不是确定地面点位关系的基本元素。 A. 竖直角 B.水平距离 C. 水平角 D.高差 65. 先在A,B两点中间C安置水准仪,对A,B两水准尺进行读数,然后再将仪器安置于A或B点附近,再对A,B两水准 尺进行读数。这是检验水准仪的( B )。 A. 水准管轴与竖轴是否垂直 B.水准管轴与视准轴是否平行 C. 水准管轴与圆水准器轴是否垂直 D.视准轴与竖轴是否垂直 66.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说明( B )。 A. 等高距越大 B.坡度越缓 C. 坡度越陡 D.等高距越小 67. 在一个测站上同时有两个方向,水平角的观测一般采用( A )。 A. 测回法 B.全圆测回法 C. 复测法 68.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 C )。 A. 错误 B.中误差 C. 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 69.根据某站水准仪测得地面四点的水准尺读数,可以判断出最高点的读数为( A )。 A. 0.688m B. 1.246m C. l.182m D. 2.324m 70.直线定向的目的是( C )。 A. 确定直线的长度 B.确定直线在图上的位置 C. 确定该直线的方位 D.确定直线的角度 二、判断题 1在半径为 10km 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 2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距离的。 ( ) 3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 ) 4水平角观测时当偏心角和水平角是定值时,边长愈长仪器对中误差的影响愈大。 ( ) 5指标差 对盘左、盘右竖角的影响大小相同、符号相反。( )x 6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 ) 7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 ) 8观测值中误差越大,观测精度越高。 ( ) 9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差相等。 ( ) 10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 ) 11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轴向东为正。( ) 12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 ) 13望远镜视准轴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 ) 14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 ) 15测水平角的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 ( ) 16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上升方向。 ( ) 17水准测量中对水准尺读数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 ) 6 18水平角就是地面上两直线之间的夹角。 ( ) 19. 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高程测量、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 ) 20. 观测条件相同时所进行的各次观测为等精度观测。( ) 21. i 角误差即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产生的误差。( ) 22. 水准测量的外业包括现场的观测、记录和必要的检核。() 23. 水准测量手簿的校核是为了检查测量结果的精度。() 24. 测量水平角时应以十字丝中横丝与目标的顶部标志相切。( ) 25. 算术平均值是等精度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 26. 精密量距时对丈量结果应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 ) 27. 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导线点的高程值。( ) 28. 图上O.1mm 所代表的实际距离即为比例尺精度。( ) 29. 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适用于以方格网或建筑基线为施工控制的场地。( ) 30. 方位角就是自某标准方向起始逆时针至一条直线的水平角。( ) 31. 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至直线的锐角。() 32. 测站检核的方法有仪高法和高差法。( ) 33. 经纬仪整平的目的就是使望远镜处于水平位置。( ) 34. 用盘左及盘右两个位置测角,可以消除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 35. 望远镜视准轴应垂直于它的水平轴。( ) 36. 测量误差来源于仪器误差、观测者本身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 37.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线平距。( ) 38. 以方格网或建筑基线作为施工控制,适于用交会法测设点位。( ) 39.产生视差的原因是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 40.水准尺红面尺底自0.OOOm起算。() 41.水准仪粗略整平就是转动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竖直。( ) 42.水平度盘按顺时针刻划。() 43.钢尺精密量距时应采用经纬仪定线。( ) 44.倾斜改正值为负数。( ) 45.图根控制网是直接用于地形测图的控制网。() 46.以导线测量作为施工控制的场地适合用极坐标法测设点位。( ) 47.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90 0。() 48.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与距离或测站数成反比例进行分配。( ) 49.竖直角是同一水平面内水平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 50.高程的测设就是将设计所需的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 51.测量的基本工作是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7 52.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变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 53.评定角度测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 54.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称为直线定线。( ) 55.水准仪的仪器高是指望远镜的中心到地面的铅垂距离。() 56.在不宜到达的场地适于用交会法测设点位。( ) 57. 所谓视差是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时,看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影像相互位移的现象。() 58在对水平度盘读数前,应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 59.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稳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 60. 在一般的测量工作中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以铅垂线为基准线,来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 61.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和坐标增量计算。( ) 62. 用经纬仪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并取其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可消除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直轴对 水平角的影响。( ) 63. 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仪器高。( ) 64. 在水准测量中,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和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 响。() 65.若将原地形改造成同一坡度的倾斜平面,则该平面上的设计等高线的特点为等高线平距相等,且互相平行。 () 66. 在D =Klcos 2 公式中,K1是视距,是竖直角。( ) 67. 地形图上的普通地貌通常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 68. 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中误差。( ) 69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距、测角。( ) 70.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大地测量作业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 71. 高程是指地面点沿铅垂线到一定基准面的距离。 () 72. 所谓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至直线的锐角,用 表示,取值范围为 。 ()R90 73. 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 ;步骤 上“先控制后碎部” ;精度上“从高级到低级” 。 () 74. 测量工作的本质就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 75. 水准仪的使用步骤是:粗略整平、瞄准标尺、精确整平、标尺读数四个步骤。 () 76. 粗略整平就是通过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的竖轴竖直。 () 77. 计算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高差法,即由两点之间的高差计算未知点高程: + 。另一种BHABh 称为仪高法,即由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未知点高程。 () 78. 水准测量误差一般由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影响的误差三方面构成。仪器误差有:剩余的 角误差、i 水准尺误差。观测误差有:整平误差、照准误差、估读误差、水准尺倾斜误差。外界条件影响的误差有:仪器下 8 沉的误差、尺垫下沉的误差、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误差、温差的影响。 () 79. 水平角是空间任两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 。竖直角(简称竖角)是同一竖直面360 内目标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值 ,其绝对值为 ,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90 80. 视距测量是使用经纬仪和标尺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简便易行,但精度较低,常应用 于碎部测量。 () 81.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 差。系统误差的影响采取恰当的方法可以消除;偶然误差是必然发生的,不能消除,只能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 82. 测量中最常用的评定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其绝对值越大精度越低。当误差大小与被量测量的大小之间存在比 例关系时,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 83. 导线的形式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 () 84. 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 85. 导线测量的内业就是进行数据处理,消除角度和边长观测值中偶然误差的影响,最终推算出导线点的坐标值。 内业计算包括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方位角的推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及未知点的坐标计算。 () 三、计算题 1、钢尺丈量 AB的水平距离,往测为 357.23m,返测为 357.33m;丈量 CD的水平距离,往测为 248.73m,返测为 248.63m,最后得 D、 C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1、解: AB段: ( 357.23357.33)/2357.28m AB K(357.33357.23)/357.2810/357.280.028 CD段: (248.73248.63)/2248.68mCD K(248.73-248.63)/248.6810/248.68 0.040 AB段丈量的结果较精确。 注:此类问题为:已知钢尺丈量的水平距离求相对误差,比较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方法为:首先分别 求出各段测得的平均值,然后用各段测得的长度差除以各自的平均值,得到各段相对误差,再比较相对误差,相 对误差值小的段,丈量的结果精确。 2、将图 2中所注数据填入表内并进行计算。 A 1 2 3 HA=200.000m +2.274 m -3.086 m -3.063 m +3.842 m 1.6 km 1.7 km 1.5 km1.8 km 9 图 2 测段号 点名 距离 /k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A +200.0001 1.6 +2.274 +8 2.282 1 +202.282 2 1.7 -3.086 +9 -3.077 2 +199.205 3 1.5 +3.842 +7 +3.849 3 +203.054 4 1.8 -3.063 +9 -3.054 A 6.6 -0.033 33 0 +200.000 辅助 计算 -0.033m=-33mmhf mm= mm=102.8容 L406. 注:此为闭合水准路线,计算及调整其高差闭合差,并求各待定点高程。此类题解答方法如下: 首先填写点 名,从 A 开始,依次为 1,2 ,3,A 闭合。然后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填入 A,1 之间的距离及观测高差,1,2 之 间。然后计算高差闭合差:f h=h-(H 始-H 终)。h 是观测高差项之和 =2.2743.086+3.8423.063=- 0.033M=-33mm. mm,中 L为各点之间距离总和,即 L=1.6+1.7+1.5+1.8=6.6Km.容hf40 改正数确定:先计算机 fh/L=-33mm/6.6=5。 然后用 5 分别乘各段的距离得改正数:第一个 51.6=8;第二 个改正数:51.7=8.5;第三个改正数:51.5=7.5;第四个改正数: 51.8=9。观测高差的和-33mm,那么改 正高差的和就是+33mm,各项改正数都是正数,反之相反。也就是说,改正数之和与观测高差之和相加应为 0。调 整改正数:8.5 变为 9,7.5 就变为 7,这样仍保证改正数的和为 33mm。改正后高差计算:改正后高差=观测高差+改 正数(注意单位统一),2.274+0.0088=2.282;-3.086+0.009=-3.077 等。高程计算:根据已知 HA=200.000M,第 一空直接填入+200.000,第二空填入:前一项高程+对应的改正后高差 =200+2.282=202.282,第三空填入:前一项 高程+对应的改正后高差=202.282+(-3.077)=199.205,依次类推。 3. 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BM 1高程为10. 648m,闭合水准路线计含4个测段,各段测站数和高差观测值如下所列。 按下表完成其内业计算。 10 方法: 1.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h (H 始-H 终)=+0.024m-(10.648 10.648)=24mm. 2. 当 fhfh 容 允许时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先计算出每一站的改正数:fh/n=24/24=1,在拿每一测段的的测站 数乘以每一站的改正数即可求出每一测段的改正数,14=4;1=4;16=6;110=10。由于观测高差为正数, 所以改正数都为负数。且两项之和为 0。改正后高差计算:各项改正后高差=观测高差+改正数。+1.240- 0.004=1.236;-1.420-0.004=-1.424;+1.786-0.006=1.780;-1.582-0.010=-1.592。计算高程:BM1 高程为什么 0.648为已知,直接填入相应项,高程第二空 10.648+1.236=11.884,高程第三空为 11.884-1.424=10.460,依次 类推。 4. 如图1 所示的附合水准路线,已知A 、B两点的高程为H A = 100.OOOm 、H B=101.874m,各测段的测站数及观 测高差,试计算及调整其高差闭合差, 并求各待定点的高程,将答案填于下表中。 测段号 点 名 测站数 (hi)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BM1 10.6481 4 +1.240 -4 1.2361 11.884 2 4 -1.420 -4 -1.424 2 10.460 3 6 +1.786 -6 1.780 3 12.240 4 10 -1.582 -10 -1.592 BM1 24(n) +0.024 -24 0 10.648 辅助 计算 4+4+6+10=+24mm hf mm= mm=58.8容 n1224 11 此为附合水准路线,计算及调整其高差闭合差,并求各待定点高程。测站数和观测高差根据已知图中数据对 应填写。并求出总站数为 4+6+3+5=18,填入表中;求观测高差之和 h =+1.748-2.536+1.774+1.452=1.838,填入 表中。高差闭合差:fh=h-(H 终-H 始)=1.838-(101.874-100)=-0.036mm 。求改正数:先求每一站的改正数, fh/n=36/18=2,第一空改正数为 24站=+8,第二空为 26站 =+12。因为 fh为负 36mm,所以改正数之和为正的 36mm,每一项改正数都为正数。求改正后高差:改正后高差等于对应的观测高差与改正数之和, +1.748+0.008=1.756,-2.536+0.012=-2.524; 。求高程:第一点为已知 100.000m,第二空为 100+1.756=101.756m,第三空为第二高程 101.756+对应改正后高差( -2.524)=99.232,依次类推。 5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如下表,请在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点号 测站数 (个)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m) 10 +8.750 0.010 8.740 9 -5.611 0.009 -5.620 11 -7.200 0.011 -7.211 13 +8.078 0.013 +8.065 BMA 1 2 3 BMB 60.440(已知) 69.180 63.560 56.349 64.414(已知) 测段号 点 名 测站数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A 100.0001 4 +1.748 +8 +1.7561 101.756 2 6 -2.536 +12 -2.524 2 99.232 3 3 +1.774 +6 +1.180 3 100.412 4 5 +1.452 +10 +1.462 B 18 +1.838 +36 +1.874 101.874 辅助 计算 +1.838-(101.874-100)=-0.036mhf mm= mm=50.9mm容 n1218 12 43 +4.0170 0.043 +3.974 辅助 计算 4.017(64.41460.440) 0.043 m hf mm78.7mm容 n12 6. 将右图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并进行计算。已知:a1= 0 00136,b1 = 16503318, a2=18000142,b2=34503336。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A 0 01 36 B 盘左 165 33 18 165 31 42 A 180 01 42 O B 盘右 345 33 36 165 31 54 165 31 48 计算方法: 1.计算半测回角值: 左 =b1a1=165 331800136=1653142 右 =b2a2=345 3336-1800118=1653154 注:计算角值时,总是右目标读数 b 减去左目标读数 a,若 ba,则应加上 360。 2. 计算一测回角值 : =( 左 + 右 )/2=(1653142+1653154)/2=1653148 7、竖直角观测成果整理: 盘右 盘左 A B a2 a1 b1 b2 O 13 计算方法: 半测回角:盘左 L=90L=90 94 23 18=-42318 盘右 R=R270=265 3600270 =-42400 同样计算出 K点半测回角。 计算指标差:计算方法 X=( R L)/2 = (-4 2400-(-42318)/2=-21 依次类推。 计算一测回角:=( L+ R)/2=(-42318+(-42400)/2= -42339 依次类推. 8、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下表,试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并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点号 角度观测值(右角) ( ) 改正数 ( ) 改正后角值 ( ) 坐标方位角 ( ) 1 112 15 23 0 00 05 112 15 18 123 10 21 2 67 14 12 0 00 05 67 14 07 235 56 14 3 54 15 20 0 00 05 54 15 15 1 40 59 4 126 15 25 0 00 05 126 15 20 55 25 39 0 00 20 360 00 00 f= 测(n2)18020 f 允60n 1/2=60n 1/2=85 解:1)计算角度闭合差 i=3600020 =20 (n4) 120 ff 允 ,精度符合要求。 2)调整角度闭合差 将角度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于各角:20/4 5。 计算改正后角值各内角值 ii(5) 3)推算各边方位角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 指示差 一测回角 备注 左 94 23 18 4 23 18 P 右 265 36 00 4 24 00 21 4 23 39 左 82 36 00 7 24 00D K 右 277 23 24 7 23 24 18 7 23 42 盘左视线水平 时读数为 90, 视线上斜读数 减少 14 因角度观测值为右角,故应用公式 推算各边方位角。计算时应注意公式右端,若前 两项计算结果 , 前面用“”号,否则 前面用 “”号。 已知 121231021 故 2312212310216714071802355614 34233235561454151518014059 41344140591261520180552539 1241155253911215181801231021 12 推算结果与已知值 121000000相同,说明计算无误。 9. J6 级光学经纬仪竖直角观测成果如下表所示,试进行计算整理: 10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 6测回,观测值如下表 1所示,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表 1: 方法:L为L 为六个观测值之和,L=821918+82 1924+821930+821912+821912+821930 因为是六测回,所以 n=6 算的 x=821921 V=xLi v1=xL1=821921 82 1918=+3 中误差 m=(VV/n(n-1)) 1/2(342/6(6-1) 1/23.4 11将下图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并 进行计算。已知:a 190 01 06 ,b 1180 0054 , a2270 00 54 ,b 20 01 11 。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 指示差 一测回角 备注 左 82 37 12 +7 22 48 P 右 277 22 54 +7 22 54 +3 +7 22 51 左 99 41 12 -9 41 12D K 右 260 18 00 -9 42 00 -24 -9 41 36 盘左视线水平 时读数为 90, 视线上斜读数 减少 观测次数 观测值 L V VV 1 821918 3 9 2 821924 3 9 3 821930 9 81 4 821912 9 81 5 821912 9 81 6 821930 9 81 0 342 算术平均值 xL/n=82 1921 中误差 m(VV/n(n-1)) 1/23.4 盘右 盘左 A B a2 a1 b1 b2 O 15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A 90 01 06 B 盘左 180 00 54 89 59 48 A 270 00 54 O B 盘右 0 01 11 89 59 43 89 59 46 12现需从 A点测设长度为 129.685m的水平距离 AB,初设 B点后,测得温度 t=23,AB 两点的高差 h=1.168m,已知尺长方程为 lt=300.0023+1.210 -5(t20C)30m,问需沿地面测设多少长度? 解:尺长改正 ld=0.0023/30129.685=0.0099 m 温度改正 lt=1.210 5(2320)129.685=0.0047 m 倾斜改正 lh=1.168 2/129.685=0.01052 m 需沿地面测设长度 DAB=129.685(0.0099)0.0047(0.01052) 129.705m 13. 在A点以B点为已知方向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已知BA = 2101800,AP = 2080600,试求测设角值。 答:AB=BA-180=301800 =AP 一 AB = 17747 00 14. 设地面上A、B两点, A 为后视点, B 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18. 763m,后视读数为1.523m,前视读数为 1.875m, 计算A、B两点的高差? A点与B点哪点高? B点高程为多少?视线高程为多少? 解: AB两点的高差为:h AB = a-b=l.523-1.875=-0.352m 所以A 点高。 B点高程: H B= HA+hAB =18.411m 视线高程: H i =HA+a=20.286m 15. 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6次等精度丈量,观测值列于下表,试计算该线段丈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 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误差。 观测次数 观测值 L/m V/mm VV 1 428.243 -9 81 2 428.227 +7 49 3 428.231 +3 9 4 428.235 -1 1 5 428.240 -6 36 6 428.228 +6 36 X=428.234mm M=6.5mm MX=207mm K=1/158600 16 【 】 2569.404 0 212 16. 在A点以B点为已知方向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知 BA=21001800, AB=21001800,试求测设角值。 AB = BA -180= 3001800 = AP- AB =17704700 17. 设A, B两点为控制点,X A= 57.24m,YA=87.38 m, AB=5801524,现欲测设出P点,X P点的设计坐标为:X P= 88.33m,YP=72.76m,试计算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数据,并简述操作的步骤。 DAP= ( 88.33-57.24 )2+(72.76-87.38)21/2=34.36m AP = arctan(72.76一87.38)/(88.33一57.24) = arctan(-14.62/31.09) = 3600-2501024 = 33404936 = AP- AB = 33404936一58 01524=27603412 测设时在A点安置经纬仪,正镜以 00000瞄准B点,顺时针转276 03412,定出AP 方向,在AP方向量水平距离 34.36m,定出P点。倒镜同法再定出P点,取其平均点位即可。 18、将图 2中所注数据填入表内并进行计算。 图 2 测段号 点名 距离 /k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A +100.0001 1.6 +2.274 +0.008 2.282 1 +102.282 2 1.7 -3.086 +0.008 -3.077 2 +99.205 3 1.5 +3.842 +0.008 +3.849 3 +103.054 4 1.8 -3.063 +0.009 -3.054 A 6.6 -0.033 +0.033 0 +100.000 A 1 2 3 HA=100.000m +2.274 m -3.086 m -3.063 m +3.842 m 1.6 km 1.7 km 1.5 km1.8 km 17 辅助 计算 -0.033m=-33mmhf mm= mm=102.8mm容 L406. 19. 下图为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 路线上方的数字为测得的两点间的高差(以m为单位),路线下方数字为该段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试计算及调 整其高差闭合差,并求1,2,3点的高程。 1.一 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 测成 果及测站数如下图所示, 请在 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 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测段号 点 名 路线长 /k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BM-A 45.2861 1.6 +2.331 -0.008 +2.3231 47.609 2 2.1 2.813 -0.011 +2.802 2 50.411 3 1.7 -2.224 -0.008 -2.252 3 48.159 4 2.0 +1.430 -0.010 +1.420 BM-B 7.4 +4.330 -0.037 +4.293 49.579 辅助 计算 观测高差和-(H B-HA)=4.330-(49.579-45.286)=0.037m=37mmhf -fh/L=0.037/7.4=0.005mm mm= mm=108.8mm容hfL404.7 18 3. 已知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如图所示,试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并推算出各边的坐 标方位角。 测段号 点 名 测站数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BM1 29.8331 8 +8.364 -0.014 +8.3501 38.183 2 3 -1.433 -0.005 -1.438 2 36.745 3 4 -2.745 -0.007 -2.752 3 33.993 4 5 +4.661 -0.008 +4.653 BM2 20 +8.847 -0.034 +8.813 38.646 辅助 计算 +8.797-(38.646-29.833)=+0.034m 0.034/20=0.0017hf mm= mm=54mm容 n1220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