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总.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1933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第一章 蒸馏一、 选择题1.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A.3.0 B.2.0 C.1.0 D.4.02. 某精馏塔用来分离双组分液体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进料组成为0.6 ,要求塔顶产品浓度不小于0.9,以上组成均为摩尔分率,则塔顶产品最大产量为()。A.60.5kmol/h B.66.7Kmol/h C.90.4Kmol/h D.不能确定3. 在t-x-y相图中,液相与气相之间量的关系可按()求出。A.拉乌尔定律 B.道尔顿定律 C.亨利定律 D.杠杆规则4. q线方程一定通过xy直角坐标上的点()。A.(xW,xW) B(xF,xF) C(xDxD) D(0,xD/(R+1)5. 二元溶液的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变化将引起()的变化。 A.平衡线B.操作线与q线C.平衡线与操作线D.平衡线与q线 6. 精馏操作是用于分离()。 A.均相气体混合物B.均相液体混合物C.互不相溶的混合物 D.气液混合物7. 混合液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愈小,则表明用蒸馏方法分离该混合液愈()。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8. 精馏塔操作时,若、xF、q,加料板位置、和不变,而使操作压力减小,则xD_,xw_。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一定9.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xF,q,D不变,若采用的回流比R B. = C. D.不能确定25. 在精馏塔的图解计算中,若进料热状况变化,将使( )。A.平衡线发生变化 B.操作线与q线变化 C.平衡线和q线变化 D.平衡线和操作线变化26. 操作中的精馏塔,若选用的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 ).A.不能操作 B. 、均增加 C. 、均不变 D. 减小、增加27. 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不变,减小,则( )A.D增大、R减小 B.D减小、不变 C.D 减小、R增大 D.D不变、R增大28. 用某精馏塔分离两组分溶液,规定产品组成。当进料组成为时,相应回流比为;进料组成为时,相应回流比为,若,进料热状况不变,则( )。A.R1R2 D.无法判断29. 用精馏塔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8(包括再沸器),若全塔效率为50%,则塔内实际板数为( )。A.16层 B.12层 C.14层 D.无法确定30. 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欲使该两组分混合液得到分离,则宜采用( )。A.恒沸精馏 B.普通精馏 C.萃取精馏 D.水蒸气精馏31. 精馏操作中,若将进料热状况由饱和液体改为冷液体进料,而其它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操作线斜率( ),提馏段斜率( ),精馏段下降液体量( ),提馏段下降液体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32. 若连续精馏过程的进料热状况参数q=1/3,则其中气相与液相的摩尔数之比为( )。A.1/2 B.1/3 C.2 D.333. 直接水蒸气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与( )的情况,直接水蒸气加热与间接水蒸气加热相比较,当x、x、R、q、回收率相同时,其所需理论板数要( )A.多 B.少 C. 相等 D.无法判断34. 某精馏塔内,进料热状况参数为1.65,由此可判定物料以( )方式进料。(A)饱和蒸汽 (B)饱和液体 (C)过热蒸汽 (D)冷流体35. 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物系分离的越(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36.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A.平衡线 B 操作线与q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线二、填空题1.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为零,则馏出液流量为_。2. 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_进料的q值最小, 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塔板数_。3. 蒸馏是指_的化工单元操作。4.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是_和_ 。 5. 恒摩尔流假设成立的主要条件是_。 6. 某精馏塔设计时,若将塔釜由原来间接蒸汽加热改为直接蒸汽加热,而保持x(F),DF,Rx(D)不变,则WF将_,x(w)将_,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将_,理论板数将_。7. 在只有一股进料无侧线出料的连续精馏操作中,当体系的压力、进料组成、塔顶、塔底产品组成及回流比一定时,进料状态q值愈大,提馏段的斜率就愈 ,完成相同的分离任务所需的总理论板数就愈 ,故5种进料状态种中, 进料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8. 直接蒸汽加热与水蒸汽蒸馏虽都是向釜液直接通入蒸汽,但其目的并不相同。前者是_ ,而后者_。9. 操作中,若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增加,而回流量和进料状态(,xF,q)仍保持不变,则R_,xD_,xw_,L/V_。10. 操作时,若、xF、q,加料板位置、不变,而使操作的总压力增大,则xD _,xW _11. 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之一是_,原因之二是_。12. 精馏塔设计中,回流比越_所需理论板数越少,操作能耗_ 。但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用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_变化过程。13.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主要针对_的物系,采取加入第三组分的办法以改变原物系的_。14. 精馏设计中,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2:3,则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等于 。15. 填料塔用于精馏过程中,其塔高的计算采用等板高度法,等板高度是指 ;填料层高度Z= 。16. 简单蒸馏与精馏的主要区别是 。17. 精馏的原理是_。18. 精馏过程的恒摩尔流假设是指_。19. 进料热状况参数的两种定义式为q=_和q=_,汽液混合物进料时q值范围_。20. 精馏操作中,当回流比加大时,表示所需理论板数_,同时,蒸馏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汽消耗量_,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_,所需塔径_。21. 精馏设计中,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用_,总费用呈现_的变化过程。22. 精馏操作中,当回流比加大时,表示所需理论板数_,同时,蒸馏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汽消耗量_,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_,所需塔径_。23. 某填料精馏塔的填料层高度为8米,完成分离任务需要16块理论板(包括塔釜),则等板高度(HETP)_。24. 精馏处理的物系是_混合物,利用各组分_的不同实现分离。吸收处理的物系是_混合物,利用各组分_的不同实现分离。25.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和 。26.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 ,液相组成 气相组成。27. 用相对挥发度表达的气液平衡方程可写为 。根据的大小,可用来 ,若=1,则表示 。28. 某两组分体系,相对挥发度=3,在全回流条件下进行精馏操作,对第n、n+1两层理论板(从塔顶往下计),若已知则 。全回流操作通常适用于 或 。29. 精馏和蒸馏的区别在于 ;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主要区别在于 。30. 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 和 。31. 某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则该塔的操作回流比为 ,馏出液组成为 。32. 最小回流比的定义是 ,适宜回流比通常取为 Rmin。33. 精馏塔进料可能有 种不同的热状况,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2:3时,则进料热状况q值为 。34. 在某精馏塔中,分离物系相对挥发度为2.5的两组分溶液,操作回流比为3,若测得第2、3层塔板(从塔顶往下计)的液相组成为流出液组成xD为0.96(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则第3层塔板的气相莫弗里效率为EMV3= 。三、计算题1. 用一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入塔时其中蒸气量和液体量的千摩尔之比为2:3。原料液流量为60kmol/h, 料液中含苯50,所得残液含苯5,馏出液中含苯98(以上组成均为摩尔百分率),苯对甲苯的平均挥发度为2.5,试求:馏出液和残液量?R2Rmin时的操作回流比?该操作条件下, 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2. 将含易挥发组分为24%的原料加入一连续精馏塔中,要求馏出液组成为95%,釜液组成为3%(均为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已知进入冷凝器中蒸汽量为850kmol/h,塔顶回流液量为670kmol/h,试求塔顶、塔釜产品量及回流比。(D=180kmol/h ; W=608.6kmol/h ; R=3.72)3. 用板式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塔顶为全凝器,塔釜用间接蒸汽加热,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47,进料为150kmol/h、组成为0.4(摩尔分率)的饱和蒸汽,回流比为4,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0.97,塔釜采出液中甲苯的回收率为0.95,求:()塔顶馏出液及塔釜采出液的组成;(2)精馏段及提馏段操作线方程;(3)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0.928、0.021;精馏线y=0.8x+0.1856、提馏线y=1.534x-0.0112;R/Rmin=1.4)4. 在由一层理论板和塔釜组成的精馏塔中,每小时向塔釜加入苯甲苯混合液100kmol,含苯量为50%(摩尔,下同),泡点进料,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苯量为80%,塔顶采用全凝器,回流液为饱和液体,回流比为3,相对挥发度为2.5,求每小时获得的塔顶馏出液量,塔釜排出液量及浓度xw。(D=17.0kmol/h, W=83.0kmol/h, xW=0.4385)5. 用精馏分离某水溶液,水为难挥发组分,进料F=1kmol/s,xF=0.2(摩尔分率,下同),以饱和液体状态加入塔中部,塔顶馏出量D=0.3kmol/s,xD=0.6,R=1.2Rmin,系统a=3,塔釜用饱和水蒸汽直接通入加热。试求:()蒸汽通入量;()提馏段操作线(V=0.57kmol/s; y= 2.23x-0.0351)6.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混合液。原料液流量为1000kg/h,组成为0.3(二硫化碳的质量分率,下同)。若要求釜液组成不大于0.05,馏出液中二硫化碳回收率为88%。试求馏出液流量和组成。(3.58kmol/h; 0.97)7. 。已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5,回流比为3.5,馏出液组成为0.95(摩尔分率),试求以气相组成表示的第n层板的单板效率Emv。( 0.5 )8. 在一常压连续精馏塔中,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和q线方程式如下: 试求:(1)回流比;(2)馏出液组成;(3)q值 (R=3 ;q=1/3)第二章 吸收一、选择题1. 吸收操作的依据是()。 A.挥发度差异 B.溶解度差异C.温度差异D.密度差异 2. 在逆流吸收塔中,增加吸收剂用量,而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不变,则该吸收塔中操作线方程的斜率会_。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3. 在吸收系数的准数关联式中,反映物性影响的准数是( )A.Sh B.Re C.Ca D.Sc4. 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35kPa、E2=1.1kPa、E3=0.65kPa则()A.t1t2 C.t3 t25. 在吸收塔中,随着溶剂温度升高,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将会_。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不能确定6. 下述说明中正确的是_。A.用水吸收氨属液膜控制B.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C.用水吸收氧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D.用水吸收二氧化硫为具有中等溶解度的气体吸收,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都不可忽略7. 下述说法错误的是_。A.溶解度系数H很大,为易溶气体 B.亨利系数E值很大,为易溶气体C.亨利系数E值很大,为难溶气体 D.相平衡系数m值很大,为难溶气体8. 扩散系数D是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下列各因数或物理量与扩散系数无关的是 ( )。A.扩散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 B.体系的温度 C.体系的压力 D.扩散面积9. 吸收塔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A 物理吸收 B 化学吸收 C 高浓度物理吸收 D 低浓度物理吸收10. 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A 气体混合物 B 液体混合物 C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D 气液混合物11. 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则下列那种情况正确( )。 A. 回收率趋向最高 B. 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 C. 操作最为经济 D. 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12. 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 )。 A. 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 B. 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 C. 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 D .气相主体的涡流扩散阻力13.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得传质总系数KL ( ) A.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k L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k L C. 大于气相传质分系数k G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k G14. 对某一汽液平衡物系,在总压一定时,温度升高,则亨利系数() A.变小B.增大C.不变D.不确定15. 吸收是分离( )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其分离依据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差异。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挥发度 E、溶解度 F、温度16. 为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压升温 B 加压降温 C 减压升温 D 减压降温17. 吸收速率方程式中各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KG)-1 = (kG)-1 +(H kL)-1 B (KG)-1 = (H kG)-1 +( kL)-1 C (KG)-1 = (kG)-1 +(m kL)-1 D (KG)-1 = (m kG)-1 +(kL)-118. 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 。 A p i = c i B p i c i C p i c i D p i = c i/H19. 物质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随压强的增大而( ),随温度的升高而(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20. 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 )。 A、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 B、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 C、气相组成等于液相组成 D、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平衡21. 为使操作向有利于吸收的方向进行,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和升温 B、减压和升温 C、加压和降温 D、减压和降温22. 吸收是分离( )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其分离依据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差异。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挥发度 E、溶解度 F、温度23. 对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 )。 A、气相一侧 B、液相一侧 C、气液相界面处 D、无法判断24. 在吸收过程中,( )将使体系的相平衡常数m减小。 A、加压和升温 B、减压和升温 C、加压和降温 D、减压和降温25. 对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 )。 A、气相一侧 B、液相一侧 C、气液相界面处 D、无法判断26. 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基本属于( )吸收控制,其气膜阻力( )液膜阻力。A.汽膜 B.液膜 C.共同作用 D.无法确定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27. 在双组分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系数是( )。A.组分A的物质属性 B.组分B的物质属性 C.系统的物质属性 D.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28.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中,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组成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组成的差值为( )。A.负值 B.正值 C.零 D.不确定 29. 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Y为2kmol/(m2.h),液膜吸收系数kX为4 kmol/(m2.h),由此判断该过程为(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不能确定 D.双膜控制30.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在逆流吸收塔中进行吸收操作,若进塔气体的流量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对于气膜控制系统,起出塔气相组成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1.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在逆流吸收塔中进行吸收操作,若进塔液体的流量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对于气膜控制系统,起出塔气相组成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2. 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气相组成表示)为( )。A,Y-Y* B.Y*-Y C.Y-Yi D.Yi-Y33. 在逆流吸收塔中当吸收因数A1,且填料层高度为无限高时,则气液平衡出现在( )。A.塔顶 B塔上部 C.塔底 D.塔下部34. 在逆流吸收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当将进塔气体组成Y1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起出塔气相组成Y2将( ),吸收率(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二、填空题1. 在吸收单元操作中, 计算传质单元数的方法很多,其中,采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计算总传质单元数法的前提条件是 。2. 吸收操作是吸收质从_转移到_的传质过程。在吸收操作中压力_,温度_将有利于吸收过程的进行。3. 吸收是指_的化工单元操作。4. 逆流吸收操作中,当气体处理量及初、终浓度已被确定,若减少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将_,其结果是使出塔吸收液的浓度_, 而吸收推动力相应_。5. 用亨利系数E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在常压下,20时, 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69.6mmHg, 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10(kg NH3 (100kg) -1H2O).此时亨利系数E=_,相平衡常数m=_. 6. 对于难溶气体,吸收时属于 控制的吸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 。 7. 吸收操作中,温度不变,压力增大,可使相平衡常数 ,传质推动力 。 8. 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 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 表示。 9. 吸收是指 的过程,解吸是指 的过程。 10. 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吸收时属于 控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 。 11.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 ,操作线将 平衡线。 12. 吸收因数A可以表示为_,它在YX图上的几何意义是_。13. 在一逆流吸收塔中,若吸收剂入塔浓度下降,其它操作条件不变,此时该塔的吸收率 ,塔顶气体出口浓度 。14. 在低浓度难溶气体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其他条件不变而入塔液体量增加,则此塔的液相传质单元数N(l)将_,而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将_,气体出口浓度(a)将_。15.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 ,相平衡常数m ,溶解度系数H (增加、减少、不变)。 16. 在一逆流吸收塔中,吸收剂温度降低,其它条件不变,此时塔顶气体出口浓度 出塔溶液组成 。17. 对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阻力主要集中于 。18. 若传质总系数与分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则其中的表示_,当_项可以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19. 若传质总系数与分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则其中的表示_,当_项可以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20. 传质单元数NOG反映_,分离任务所要求的液体浓度变化越_,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越_,所需的传质单元数NOG 越大。21. 在填料塔中用水吸收氨。欲提高吸收速率,增大 相的流量比增大另一相的流量更有效。22. 在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操作降低时,亨利系数E将 ,相平衡常数将 ,溶解度系数H将 。23. 亨利定律表达式,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小,说明该气体为 气体。24. 亨利定律表达式,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H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 气体。25. 在吸收过程中,KY和ky是以 和 为推动力的吸收系数,它们的单位是 。26. 若总吸收系数和分吸收系数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表示 ,当 项可忽略时,表示该过程为气膜控制。27. 在1atm、20下某低浓度气体被清水吸收,若气膜吸收系数,液膜吸收系数为,溶质的溶解度系数,则该溶质为 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 。28. 一般而言,两组分A、B的等摩尔相互扩散体现在 单元操作中,而组分A在B中单向扩散体现在 单元操作中。29. 双膜理论是将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 。30. 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和操作线是通过 得到的,它们与 、 和 等无关。31. 在吸收过程中,若减小吸收剂的用量,操作线的斜率 ,吸收推动力 。32. 在吸收过程中,物系平衡关系可用表示,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关系式=。三、计算题1. 在常压逆流填料吸收塔中,用循环吸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SO2。进塔吸收剂流量为2000kmol /h ,其组成为0.5g (SO2)/100g (H2O);混合气流量为90kmol /h ,其组成为0.09(SO2摩尔分率),吸收率为0.8。 在操作条件下物系平衡关系为(Y* =18X 0.01) 式中Y ,X 为摩尔比。试分别用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求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 。(NOG=6.65)2. 在常压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焦炉气中的氨。焦炉气处理量为6000m3(标准)/h,进塔气体中氨的含量为3%(摩尔分率),氨的吸收率为98%,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6倍,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1.2X,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65m 。 试求:(1)出塔溶液的组成 (2)填料层高度(X1 =0.0161;Z =5.27m )3. 在一逆流吸收塔中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吸收混于气态烃中的H2S,进塔气相含H2S2.91%(体积),要求吸收率不低于99%,操作温度300K,压强为101.33kPa,平衡关系为Y*=2X,进塔液体为新鲜溶剂,出塔液体中H2S浓度为0.013kml(H2S)/kmol(溶剂)。已知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流过的惰性气体量为0.015kmol/(m2.s),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为0.000395kmol/(m3.s.kPa)。求所需填料层高度。4. 一逆流吸收塔中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吸收混于气态烃中的H2S,进塔气相含H2S2.91%(体积),要求吸收率不低于99%,操作温度300K,压强为101.33kPa,平衡关系为Y*=2X,进塔液体为新鲜溶剂,出塔液体中H2S浓度为0.013kml(H2S)/kmol(溶剂)。已知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流过的惰性气体量为0.015kmol/(m2.s),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为0.000395kmol/(m3.s.kPa)。求所需填料层高度。5. 在直径为0.8米的填料塔中,用1200Kg/h的清水逆流吸收空气和SO2,混合气量为1000m3(标准)/h,混合气含SO21.3%(体积),要求回收率为99.5%,操作条件为20、1atm,平衡关系为y=0.75x,总体积传质系数KY=0.055Kmol/(m3.s.atm),求液体出口浓度和填料高度。第五章 干燥一、选择题1. 温度为t0湿度为H0,相对湿度为0的湿空气经过间壁蒸汽加热的预热器后,空气的温度为t1,湿度为H1,相对湿度为1则 _。A. H1H0 B. 01 C.H112.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 A.非结合水分 B.自由水分 C.结合水分 D.临界水分 3. 已知湿空气的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HI图可以查得其它未知参数( )。 A.水汽分压P,湿度H B.露点td,湿度H C.湿球温度tw,干球温度t D.焓I,湿球温度tw 4. 湿空气通过换热器预热时,该过程的经历为()A.等焓过程 B.等相对湿度过程 C.等温过程 D.等湿度过程5. 空气的饱和湿度Hs是湿空气的如下参数的函数:( ) 。 A. 总压及干球温度; B. 总压及湿球温度; C. 总压及露点; D. 湿球温度及焓。 6. 已知湿空气的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t-H图或H-I图,可以查得其他未知参数( )。 A. (tw ,t) B. (td ,H) C. (p ,H) D. (I ,tw) 7. 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 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其湿球温度 ( )。 A. 愈高 B. 愈低 C. 不变 D. 不一定,尚与其它因素有关。 8. 对湿空气的预热过程,随温度的提高空气的湿度 ,相对湿度 ,焓值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9. 物料中的水分超过X* 的那部分水分称为 。 A 平衡水分 B 结合水分 C 非结合水分 D 自由水分10. 在湿空气的预热过程中,随着湿空气温度的升高,湿空气的湿度( ),相对湿度( ),焓值(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11. 在湿空气的HI图上,已知湿空气的两个参数( ),即可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 A、H和td B、t和tW C、p和H D、I和tW12. 在等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温度( ),湿空气的湿度(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13. 露点是指湿空气在( )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A、等温增湿 B、等湿降温 C、等湿升温 D、等温减湿14. 在等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温度( ),湿空气的湿度(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15. 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参数,便可确定其它参数( )。A. H,p B. H,td C. H,t D. I,tas16. 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的参数是( )。A.焓 B.相对湿度 C.湿球温度 D.露点17.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60%时,则其三个温度t干球温度、tw湿球温度、td露点之间的关系为( )。A. t=tw=td B.ttwtd C. t twtw=td18.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A结合水分 B.非结合水分 C.临界水分 D.自由水分19. 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加快,则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一定20. 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0.18(干基,下同),现将该物料从初始含水量0.45干燥至0.12,则干燥终了时物料表面温度为( )。A. B. C. D.21. 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且干燥处于降速干燥阶段,欲缩短干燥时间,则可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 B.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C.降低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 D.提高空气的流速二、填空题1. 在干燥操作中,常根据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被除去的难易程度而划分为_水分和_水分,还可根据物料中所含水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用对流干燥的方法将其除去划分为_水分和_水分。2. 如图是干燥速率曲线,图中AB段称为干燥的预热阶段,BC段称为_阶段,CDF段称为_阶段。 3. 湿空气经预热后相对湿度将_。对易龟裂的物料,常采用_的方法来控制进干燥器的值。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_,干燥过程是_相结合的过程。4. 平衡水分不仅与湿物料种类有关,还与 有关。因此,同一湿物料根据干燥条件的不同,可具有 的平衡水分。5. 用热空气干燥固体湿物料中的水分,此干燥操作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6.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7. 物料中的平衡水分的多少与_性质和_性质有关。8. 恒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为_降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为_和_,整个干燥过程除去的水分都是_水分 。 9. 物料中的结合水分的多少与_性质有关。10. 饱和空气在恒压下冷却, 温度由1降至2,此时其相对湿度 ,湿球温度 ,.露点 。 11. 若维持不饱和空气的湿度H不变,提高空气的干球温度,则空气的湿球温度 ,露点 ,相对湿度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12. 干燥操作中, 干燥介质(不饱和湿空气)经预热器后湿度 , 温度 。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 温度。13. 已知在50、P1atm时, 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v 55.3mmHg,则该空气的湿含量H ;相对湿度 ;(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92.51mmHg)14. 当空气的温度t 、湿度H 一定时,某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为X* ,若空气的湿度H 下降,则平衡含水量 。15. 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干燥阶段属于 控制阶段,降速干燥阶段属于 控制阶段。16. 常压下,湿度H 一定的湿空气,当气体温度t 升高时,其露点td 将 ,而当总压P 增大时,td将 。17. 在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的作用是 。18. 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阶段,此阶段汽化的水分为 水分,干燥速率取决于 。19. 对不饱和湿空气,湿球温度 露点温度;而对于饱和湿空气,绝热饱和温度 干球温度。20. 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物料内部水分扩散阶段,此阶段汽化的水分为 水分,干燥速率取决于 。21. 对不饱和湿空气,湿球温度 露点温度;而对于饱和湿空气,绝热饱和温度 干球温度。22.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_的_,_,及_,_都不变。23. 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_温度,此时干燥除去的是_水分。24. 不饱和湿空气,干球温度_湿球温度,露点_湿球温度,干燥操作中,干燥介质(湿空气)经预热后湿度_,温度_。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_温度。25. 物料的平衡水份分必定是_,而_肯定是自由水份,一般来说,恒速干燥阶段汽化的水份为_,当物料的含水量降至_,便转入降速阶段。26. 对于不饱和的湿空气,干球温度_湿球温度,露点_湿球温度。27. 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干燥过程是 相结合的过程。28. 在101.3kPa的总压下,将饱和空气的温度从t1降至t2,则该空气的下列状态参数变化的趋势是:相对湿度 ,湿度H ,湿球温度tw ,露点温度td 。29.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来测量空气的湿度。30. 恒定的干燥条件是指空气的 、 、 均不变的干燥过程。31. 恒速干燥阶段又称 影响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降速干燥阶段又称 控制阶段,影响该干燥阶段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32. 理想干燥器或绝热干燥过程是指 ,干燥介质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焓值 。三、计算题1. 在一连续干燥器中,每小时处理湿物料1000kg,经干燥后物料含水率由8%降至2%(均为湿基)。温度为20 oC,湿度为0.009kg水/kg绝干气 的新鲜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到90 oC后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空气湿度为0.022kg水/kg绝干气。试求:(1)原新鲜空气的消耗量 (2)预热器内的传热量2. 物料在常压理想干燥器中进行干燥,湿物料的流率为 ,初始湿含量(湿基,下同)为3.5%,3.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箱式干燥器内,将湿物料由湿基含水量25%干燥到6%,湿物料的处理量为150,实验测得:临界干基含水量为0.2,试计算(1)总共除去的水分;(2)在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各除去多少水分(W =30.32kg; W1=15kg ;W2 =15.32kg )。4. 某湿物料在气流干燥器内进行干燥,湿物料的处理量为0.5kg/s,湿物料的含水量为5%,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不高于1%(均为湿基),空气的初温为20,湿含量为0.005 kg水/kg绝干气。若将气体预热至150进入干燥器,在干燥器内经历等焓干燥过程,当气体出口温度为70时,试求:1.水份蒸发量 kg/s;2.绝干空气消耗量kg/s萃取复习题一、萃取思考题1 何谓萃取操作?液-液萃取操作的分离依据是什么?2 萃取剂、溶质、稀释剂的名词解释。3 萃取与蒸馏均可用于混合液体的分离,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萃取操作更为合适?4 三角形相图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以及图中间任意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