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9226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楼拜“短篇小说之王”季羡林“学界泰斗”B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C李清照夏日绝句于谦石灰吟D鲁滨逊漂流记笛福童年高尔基2 . 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3 .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称职(chn)窸窣(s)陛下(b)B匿笑(n)迸溅(bng)伶仃(ln)炫耀(xun)C援助(yun)猝然(c)尴尬(g)嬉戏(x)D吆喝(yo)诀别(j)扒窃(p)头衔(xin)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这一事件,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B政府鼓励市区学校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C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是美英法联军4月14日对叙利亚进行的军事打击造成的。D中国政府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前景广阔。5 . 下面五个句子被打乱了,结合上文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是一场苦旅,需要我们跋涉,_。_。_。_。_。这样的朋友,谁都会有,他们来过、又去过,也曾替换过贴心的朋友能分享你的喜悦与秘密,也能分担你的哀愁与难题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会像石子一样,慢慢地沉入记忆的长河回忆往昔,那时你才会领悟“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不容易”在你痛楚的时候,陪你一起静静地流泪ABCD6 .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作者善于选取“征蓬”“归雁”“候骑”等自然景物表情达意。C颈联描绘边塞之景,被王国维称赞为“千古奇观”,尤其“圆”“直”二字极富神韵。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二、现代文阅读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张兴德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衷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选自 2015年12月5日光明日报)7 . 请归纳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8 .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结合第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请根据文意,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9 . 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10 . 本文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其实从内容和结构来看都有其必要性。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勇者应惧张君燕孔子在论语中有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nw)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11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2 . 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13 . 联系上文看,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14 . 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没有不透风的墙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腐朽。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春节前夕,故宫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引了不少人眼球。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对于现代建筑而言,空气循环器是一种现代科技设备,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建筑室内外的空气不断流通,达到空气交换的目的。顾名思义,为解决墙体内木柱通风问题而诞生的透风,其作用正相当于一种原始的空气循环器。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C透风主要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若仅设置一个透风,相当于空气单向流动,除湿效果必然不佳。同时设置两个透风,方便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置的透风排出,可使墙体内的柱子在上下方向都能空气流通。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空气就被排出去了,柱子也就能始终保持干燥状态。同时,紫禁城古建筑外墙上的透风位置实际是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如果墙体的某个位置安装了透风,那么墙体立面肯定就有木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对透风。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筑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体内木柱通风需求,而是将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雕成狮子形象的透风。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威严,象征地位、尊严和吉祥。透风的使用,对古建筑整体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15 .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我国古代建筑砖料-透风,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和艺术价值。B选文从紫禁城古建筑的特点讲起,然后依次介绍了透风存在的必要性、工作的原理和设置、外观的美学意蕴。C第(3)段举出故宫两份200多年前的春节曲目戏折,至今保存完整的例子,意在说明故宫极具研究价值,吸引游人。D以“没有透风的墙”为题,不但点明了说明对象,而且引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俗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6 . 下列对“透风”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透风是一种古代建筑材料,其实就是带有镂空雕刻的砖,它安装在外墙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地方。B透风多成对出现,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C为了美观起见,工匠们将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在保障通风的前提下,兼顾了艺术需求。D透风的雕刻图案一开始就承载了文化功能,经验丰富的工匠会根据艺术鉴赏的需求确定砖雕的大小。17 . 下列哪个材料中的工作原理与文中“透风”的原理相似?请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一干衣机 :空气通过机器表面的孔被吸入干衣机的机身,在通过加热元件时又被吸入滚筒。空气进入滚筒后直接透过绒布筛网往下流动,随后从干衣机前部的管道进入风扇。风扇使空气流向干衣机背面的管道,随后被排出。材料二葡萄晾房:晾房一般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上开有许多整齐的、大小一致的方孔。制葡萄干的“挂架”用圆形长木加红柳条制作而成,在圆木四周钻出等距离的圆孔,采用十字型方式将红柳条插入。空气从这些方孔中进出晾房,自由地在房内外流动,在经过挂架上的圆孔时,将葡萄中的水分带走。三、对比阅读(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賦)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烟霏云敛_(2)草拂之而色变_19 . 选出各项加点字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例句:木遭之而叶脱A人不知而不愠B俄而雪骤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委而去之20 . 请为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其 气 栗 冽 砭 人 肌 骨 其 意 萧 条 山 川 寂 寥21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22 . 前人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和背景资料分析。背景资料:秋声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四、句子默写23 .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以上均填原句)。五、作文24 . 作文“尝试”意思是试一试;试验。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尝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