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473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B文章中,孙权对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2 .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赵州桥横跨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一句中,“横跨在洨河上”这个短语是补充短语。B“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一句中,“这座”是数量词。C“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一句中,主语为“到解放的时候”。D“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 . 将下面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当我们说阅读的时候,心境是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 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观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 而对不须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常说看,不说阅。 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 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ABCD5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n)幽悄(qio)挑剔(t)气氛(fn)B羁绊(pn)磷火(ln)糜子(i)羊肚(d)C撺掇(cun)蓦然(m) 脸颊(xi)斡旋(w)D亢奋(kn)冗杂(rn)戛然(ji)晦暗(hu)6 . 对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想之切。7 . 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_。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 _,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_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A凑成异曲同工表达B构成同心协力表示C凑成同心协力表示D构成异曲同工表达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座位和大脑的战争孟庆德聪明的基础是什么?聪明的基础是我们的身体。身体冷了,要让暖起来,身体累了,要歇下来。暖起来是好的,歇下来是好的,于是把这好的送给大脑,大脑把好的记住,反过来更好地为身体服务。记住是人类进化的一大要件。如果记不住,许多轻巧和便宜都会忘却,许多费过力气的事情又要重新做起,许多吃过的亏又要重头再吃,而人类从树上走到平地,势必还得从平地走回树上去。芳香是诱人的,所以鼻子前凸。坐下是舒服的,所以屁股上的肉厚,这可能都是记住的结果。人类从一懂事就明白了,天地间是充满矛盾的。世上许多可以使身体受用的东西大多在人的身体之外,要想让那些东西服务于人的身体,就要走去把它拿来,一旦走动就会失去坐着的舒服,走去的过程不仅劳累,途中还很有可能遇到麻烦和危险,这些麻烦和危险若是足够大,很可能就会永远终结自己坐着的享受。既要把远方的东西拿来,又不失去坐着的舒服,最好能让别人代替自己迈动双腿,而自己代替那人坐着。于是,人类实现了一次大大的进化,聪明的大脑在这时候诞生了。有人舒服自在,有人辛苦劳累;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不高兴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向对方学习,也想个办法让自己坐下来,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走动;一种是颠倒一下世界,把坐着的拉下来,让自己坐到位置上去。前一种方法似乎不多见,后一种方法倒是世上的主要内容。世界很大,能够提供给人们坐着的地方却不多,能够让人们坐得有质量的地方就更少。面对这种情况,古往今来至少有三种对待方式。一种是走的只管走,等到实在走不动了,才把那些坐着的人拽下来,自己上去坐一会。一种是自己虽然在走,但也不乏一个小小的坐的地方,虽然那坐的地方有些寒酸,不到万不得已,不敢想办法把坐的地方调换一下,万一弄不好,怕连原有的坐的地方也弄没了,这大概也是一种聪明吧。还有一种是已经有了坐的地方,而且坐得很舒服,为了保卫自己这坐的舒服,他在这周围布置了一重又一重的屏障,哪怕这屏障阻碍了人行,妨碍了交通,轻易不肯将屏障拆除。他让那些想要走得顺畅一些和想要来夺他座位的人拿脑袋来撞。一方要撞,一方不让撞,时间长了,就要流很多血,这样的事情太伤眼睛,也给心脏带来太大压力。能不能把要由人走动去做的事让不是人的东西去做,让大家都能坐下来呢?人类在这里又有了一次进化,一大批聪明的大脑诞生了。舒服的意愿一旦起了作用,大脑便飞速运转起来。自从大地上有了人,人类还从没有像最近100多年这样聪明,他们聪明到除了芬芳要由自己的鼻子去闻,除了烧鸡要由自己伸手去撕动嘴去咬以外,几乎可以坐着不动了。上帝不如人仁慈,人们正在往极致解放自己,他们把世上的一切都拿来为我所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坐着,他们走路要坐着,飞到天上要坐着,_,甚至连进行战争都可以坐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杀戮。他们在遗忘了自己曾有过一条尾巴以后,很可能会遗忘自己还曾有过双腿。世上的一切,能够拿来的,都被人们拿来了。人们一边尽可能让自己的身体舒适,一边疯狂进化自己的大脑。他们尽情地饕餮,大力地挥霍,他们拿出他们的机器手,拼命伸向地球。他们不知道,地球也是有身体的,地球的身体若不好受,地球也是会不高兴的。于是我明白了,聪明,可能也是愚蠢啊。(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2期)8 . 聪明与身体有什么关系呢?9 . 写文章常用问句,这篇文章也有,找出来体会其妙处,并把这妙处写下来。10 . 在文中横线上再举三例,说明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坐着。注意语句前后连贯。11 . 文章结尾说“聪明,可能也是愚蠢”,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来说明。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十毫升母爱邓 琴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12 . 阅读全文,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13 . 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2)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14 .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15 . “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16 . 本文作者选取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了母亲的可贵品质。请运用这种写法写一段话,写出真情实感。(200字左右)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7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样)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所恶有甚于死者(怨恨、埋怨)C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跟“呼尔而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B登轼而望之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D可计日而待也19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0 .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哪三个取舍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21 .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四、句子默写22 . 根据提示填空 曲径通幽处,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蓬山此去无多路,_。(李商隐无题)荡胸生层云,_。(杜甫望岳)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_,_”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_,_”的献身精神。五、诗歌鉴赏古诗阅读。梨花(宋)汪洙院落沉沉晓,化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23 . 本诗和赵师秀的约客都从天时景物写起。约客中的“家家雨”写出_时节的天气特征,而本诗中“_”一词则突出了雨不停的样子。24 .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六、名著阅读25 . 名著阅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此文段出自哪部作品?请结合作品简要谈谈文段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给你的启迪。七、作文26 .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你会有不同的见解,新的认知。请你以“不一样的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