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184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昆明市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昆明市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偏僻踊跃诲暗大彻大悟B屹立怅惆磅礴风雪载途C褶皱族姊锵然嘎然而止D家眷震憾携带蓑草连天2 . 下面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春日的午后,小丽怡然自得地在阳台上看书。B我在课堂上的轻举妄动惹得英语老师勃然大怒。C他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爱不释手;他享受着精神的盛宴,如醉如痴。D性情孤僻的小阿尔法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思考。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阳春三月,桃花盛放,十里桃林让人_。粉的恬静、红的奔放,远远近近,好不炫目。一些耐不住寂寞似地探出笑颜,一些_,极是娇柔,还有一些_,一副傲然的样子凝望,回眸,沉醉,一簇簇明媚,一束束妖娆,竟让我想起远方的故人。A眼花缭乱低眉顺眼道貌岸然B目不暇接低眉颔首正襟危坐C眼花缭乱低眉颔首正襟危坐D目不暇接低眉顺眼道貌岸然4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ng)元勋(xn)花苞(bo)殷红(yn)B窠巢(k)侍弄(sh)卖弄(mi)锲而不舍(q)C暖和(h)琢磨(zhu)臃肿(yng)慰藉(wi)D戏谑(xu)魁梧(w)怪诞(dn)斑蝥(mo)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B录音新闻的基本形式是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C通讯比一般新闻更具形象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所报道的人或事可以进行适当改动。D新闻最基本的形式是“让事实说话”。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的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7 . 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荒漠中的苇王剑冰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亼,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釆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8 .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表格。9 . 水乡里的苇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水乡里的苇?10 . 请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11 .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12 . 通读全文,请说说荒漠中的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各题。故乡的炊烟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的愉悦。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炊烟的缘故,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糊烤黑。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不麻利,烤糊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13 . 文章第一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你今生今世”,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14 . 文章第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15 . 文章第段和第段写母亲为我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16 . 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不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朱熹百丈山记注:瀵(fn):水由地下喷涌而出。17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如鸣珮环,心乐之(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下临峭岸,深昧险绝(_)日薄西山,余光横照(_)18 . 两文中所描写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原文赏析。19 . 简要分析两篇选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四、句子默写20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_,观千剑而识器。根之茂者其实遂,_。衣带渐宽终不悔,_。 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乏心系天下的仁人志士,面对危急情况,诸葛亮表现出“_,_”的勇敢担当。(诸葛亮出师表)五、诗歌鉴赏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1 . 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哪两句?22 . 请简析“涨”字在诗句中的作用。六、作文23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一道道风景 ;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进行中的一道道 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匀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种升华。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宏伟的大厦靠梁柱支撑,美好的理想靠奋斗支撑,渊博的学识靠勤奋支撑,深厚的情谊靠真诚支撑亲爱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的漫漫征途上,你靠什么支撑?请以“支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