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2594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教案:数学二年级(下)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 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 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 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 成功。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 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100,都比100大。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 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一)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0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有多少个格子(100个),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 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一百? (1)请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百。 (2)请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三百九百、一千,并对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一千这个数的。 (3)指名全班交流。 3、在直条图上数数。 出示有刻度的直条图,先让学生认识一格表示一百,再让学生从0依次数出100、200、300、900、1000。(二)用实物数出一万 出示实物,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并问:几个一千是一万?生: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三)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1、让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十、一百、一千、一万,同桌互相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师可指名说一万的拨珠方法。(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万)。 2、师: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那么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同桌互相讨论,再交流得出: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10。 3、那么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讨论,在全班交流得出:十和百之间的进率是十,百和千之间的进率也是十,千和万之间的进率仍然是十。 4、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知道了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还知道了个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 5、学生看书第3页,读一读右下角的一段话。三、课堂活动 1、P4第1题,数一数,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2、在计数器图上画珠子。(P4第2题) 3、填一填。(P4第3题) 4、下面的人民币每一扎是100张,各是多少元?(P4第4题)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00个一是100,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例4、第6页例5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 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 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数出 万以内的数。 4、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使学生 能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教学重点:1、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突出计数单位,突破翻坎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那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那么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 )。指名口头回答,全班齐读一遍。二、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数,并板书课题:数数三、探索新知(一)教学例4,通过一根一根数小棒,突破翻坎数数的方法。1、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从九十七开始,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到一百二十。数好的小朋友可以同桌互相数一数。 2、指名全班交流。 问:数到九十九,再往后怎么数? 生:该数一百了。(因为9后面添上1就变成10,10和90合起来就是100。)3、师问:一百二十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生:一百二十里面有1个百和2个十。4、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九十三数到三百。先独立拨珠数,再指名拨珠数。 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二; 再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九十九数到五百一十; 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一十。 5、接龙数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六百九十六数到七百零八; 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九十七数到八百一十三; 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九十九数到九百一十三; 一个一个的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五。(二)教学例5 1、一十一十的数 在计数器上从九百八十数到一千零五十;并说出九百八十由( )个百、( )个十组成的,一千零五十由( )个千、( )个十组成。生先自己拨珠数数,然后填在书上,再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数的 组成。师指名回答。 在计数器上从一千九百数到二千零一十;并在书上填出一千九百和 二千零一十这两个数的组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从二千九百七十数到三千零九十; 从三千九百二十数到四千一百; 从四千八百七十数到五千零四十; 从五千九百六十数到六千一百三十。师指名边拨边数其中的数,全班订正。2、接龙数数 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数到一千; 一十一十地数,从六千九百数到七千零六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七千八百九十数到八千一百三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八千九百五十数到九千一百二十。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数到二千;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千四百数到三千二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六千五百数到七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七百数到一万。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四、课堂活动: 1、课本P7第2题,先让学生看懂计数器图,再填空。 2、课本P7第2题,由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数万以内的数)你学会了什么?(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 千地数)课后记:写数 读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1,第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写的方法。2、会正确地写数表达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3、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教学重点:写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教学过程:一、认识数位顺序创设情景:小鸟回家教师拿出5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在一横排);5名学生分别拿1张纸片,上面写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鸟儿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能记得自己的家。(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1个鸟巢里)十位鸟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己的家。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找个窝住下吧。学生:不行不行,住在外面你们的妈妈会担心的,我们送你们回家吧。(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教师: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全班鼓掌祝贺)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数位的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播放录音: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边。二、学习写数的方法教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学生列举出计数器。教师: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帮助我们写数、读数。1、写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学生写:85。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285)、四位数(3247),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其余学生试着写数。(填写例1的空)讨论:像这样没有0的数怎么写?启发学生逐步说出:(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写)。做第8页的“试一试”。2、写末尾有0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1)的数有什么不同?刚才(例1)的3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0以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0。而这两个数中,第1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第2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然后做第9页的“试一试”。3、写文字表示的数出示例3四千八百三千零七十五(1)先让学生尝试写。(2)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全班交流写法。(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叙述的数的写法: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写几,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然后做例3后面的“试一试”。三、巩固练习1、课堂活动中的4个题目。(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2、老师课外收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写。(如全校学生人数、电器商品的单价等)四、小结: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五、课外实践回家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4、例5,第12页例6。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读的方法。2、会正确地读数来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3、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教学重点:读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读中间、末尾有零的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电视机大约是34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2806人,妈妈的工资一个月是132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选用一个数,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教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数中有0)这些数你们会读吗?今天我们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二、学习读数的方法1、读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315,并在黑板上板书算珠图。学生写:315 读作:三百一十五。请一名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659),也可以拨四位数(1236),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其余的学生试着读数。讨论:像这样没有0的数怎样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千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教师: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数吗?怎样读呢?(同桌练习)2、读末尾、中间有0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1)先让学生试读这些数,并与刚才读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同?(2)教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读法)(3)讨论: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读?引导归纳出: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4)做第11页、第12页的试一试。3、出示例6 7318,1090,5800,7004(1)让学生试读。(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全班交流)(3)最后引导归纳: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三、巩固练习1、读数课堂活动第1题,第2(1)题,读数是口头练习,不用笔写。(自由读,和小伙伴互读互听,全班抽读)2、课堂活动第2(2)题3、老师收集一些生活、生产中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一读四、小结你会读万以内的数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五、课外延伸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同伴交流。课后记: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例1、例2,第18页例3。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数据,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的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归纳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3、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出示两只海龟,背部贴有表示年龄的卡片9和15)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比一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915)提问:915,你是怎样想的?(一位数小于两位数)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了一只51岁的海龟,它和15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1551)4只老海龟听说比年龄,也爬过来凑热闹,你们看,一只活了200岁,另一只活了800岁,第3只活了1000岁,第4只活了1100岁,怎样比较海龟的年龄大小呢?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的线段图。先引导学生把4只海龟的年龄在图中表示出来,并说一说这样表示的理由。(1)比较4只海龟的年龄。比较:200与800的大小。(小组合作,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图中前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小,所以200800。2个百小于8个百,所以200800比较:800与1000的大小。(相互交流,说比较的方法)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8001000。三位数都比四位数小,所以8001000。8个百比10个百小,所以8001000。(2)试一试。(小组合作,说出比较的方法)比较:800与1000的大小,1000与1100的大小。教师:请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情况,重点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讲解。2、教学例2(1)出示3200514,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小组汇报结果3200大于514,因为3200是四位数,而514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2)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全班汇报交流,着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比的。3、教学例3(1)出示485052003300325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讨论怎样比较3300与3250的大小。(2)全班汇报得出:33003250,先比较千位一样大,再比较百位,3300的百位3比3250的百位2大,所以33003250。(3)归纳总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4)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并给同桌说出怎样比的。4、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三、巩固运用(1)做18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谁大谁小的理由。(尽可能体现方法的多样化)(2)足球活动。(第19页第3题)本题设计成实践活动的形式,在足球模型上写出数(教师在其中一个球上标出5000),另外准备两个篮子(一个写大于5000,另一个写小于5000),学生按要求把球捡到指定的篮子里,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的大小比较。(3)游戏:比较大小。(第19页第4题)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同桌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将两人手指个数加起来填入自己选定的一格中(和为10时不记)。连续进行3次,各自组成1个三位数,数大者获胜。师生先示范,然后同桌同学游戏。四、总结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记:较大数的估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例1例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2、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计的方法。3、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发展数感。教学过程:一、议一议,估一估1、激趣引入教师:小朋友,看看谁在忙呀?学生:张小明。(课件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课件出示货柜上的4筒笔。(特别提示:4筒笔一起出示)教师:大家想知道吗?学生:想。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学生1:我可以一支一支地去数。学生2: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估计一下张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教师:哦,这是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2、教学例1(1)课件出示3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苹果中的“900个”先不出现)(2)议一议:这3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这3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不同?(每个的大小不同)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橘子个数多,因为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为什么?(柚子的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A、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B、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少一些。C、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D、苹果的个数比柚子的个数多得多。(3)为什么说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4)教师出示:在苹果图上标出:苹果有900个。请大家具体估计橘子与柚子的个数。橘子大约有多少个?(950个、1000个、1100个)让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出估计的理由。(因为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子大约有多少个?请大家估计。学生可能估:大约是100个、200个、80个、50个请学生说出估计的理由。(因为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5)学生活动:根据刚才估计的结果选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学生独立完成第20页上面的表格。做完以后请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并说出理由。(6)做课堂活动第1题(第21页),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3、教学例2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估计出橘子、柚子的个数。现在你们估一估小明家货柜上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好吗?学生:好。教师:要估计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应先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我想先知道1筒铅笔有多少支。教师:真能干,和老师想的一样。刚才,小明已经悄悄告诉我了,1筒大约有50支铅笔。教师:现在,请聪明的孩子来猜一猜吧。学生纷纷猜支数。教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1:我已经知道了1个笔筒里大约有50支笔,3个笔筒里就有3个50,所以大约有150支铅笔。学生2:也可以是50加50再加上50,一共是150支铅笔。学生3:3筒铅笔大约有150支,那么4筒铅笔多少支就在150的基础上再加1个50就是200支了。学生4:我是这样想的,1筒铅笔有50支,那么4筒笔就有4个50,大约就是200支了。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各有各的想法,那么你们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想法呢?多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可以先估计出1份是多少,再看看要估计的是这样的几份,得出几份一共是多少。二、量一量,估一估1、教学例3教师:刚才大家估计了小明家笔筒里的铅笔数,现在一起来研究我们的数学书。(课件出示书上例3中的3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教师: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你们的数学书的厚度,并填在书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数学书一共有多少张纸。(1)1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cm;(2)这本书大约有(70)张。教师:刚才大家量出了1本数学书的厚度接近1 cm,那么大家再猜猜到底要多少张纸才最接近1cm呢?学生纷纷猜想,师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1本书有(70)张纸厚(1)cm。(课件出示)教师: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吗?学生:好。(课件出示:估计这样的700张的厚度大约是( )cm。)学生自由活动,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两两商量,猜一猜。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1:70页为1本书,700张纸里我估计有这样的10本书。那么700张纸有(10)本书厚,大约厚(10)cm吧。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最后师生一起填出答案。(课件出示)700张纸有这样的(10)本书厚(10)cm。那么这样的14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cm,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和刚才一样,我们首先应该估计出1份是多少,再来推测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用这种方法,比较大的数都能估计出来。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三、做一做,估一估教学例4。教师:大家初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老师这儿真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教师发给每组1碗黄豆,请大家小组内商量、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得出这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察看各组情况。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看书,先说说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探讨出各种可行的方法,完成此项推理方法。学生汇报讨论得出方法。学生1:我们这一组受了书上小朋友的启示,先抓1把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看1碗大约能抓多少把,就能推测出1碗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了。学生2:我们这一组认为可以先装一小杯黄豆,数出1杯大约有多少粒,再看1碗大约有多少杯,也能推测出1碗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学生3:我们这一组认为可以不用工具,直接把黄豆均匀地铺在桌子上,然后划成相等的一块块长方形,再数出其中的1块大约有多少粒,也可以估计出这几块大约一共有多少粒黄豆。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的方法就是先找出1份是多少,再看有这样的几份,就能推测出一共有多少了。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赶快行动吧,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四、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第22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多请几位学生回答。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讲讲,好吗?学生回答(略)。课后记: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二、自主探索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三、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边。同样,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3)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学生这样折:正方形的4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学生这样折:正方形4个角完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个角都相等。(3)选用钉子板。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不同,而正方形的4条边都占相同的格,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以下板书)长方形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角: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边:4条边都相等角:4个角都是直角四、巩固拓展1、拼图游戏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试一试。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2、运用探索到的知识解决问题(1)请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2)对于上面的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如果能折出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对于(2)题,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3)请你把下边的图形用一条线分成1个长方形和1个三角形,试画出这条线。(4)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展示。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二、自主探索1、认识平行四边形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2、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然后交流。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四、反思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拼组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例1、例2。教学目标: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板书:拼组合图形。二、自主探索1、看一看,拼一拼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可能有的说是这样形状,有的说是那样形状,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如鱼可以这样拼:2、拼一拼,说一说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闭眼自由想象。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三、课堂活动1、完成第37页第1、2、3题。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主题图,第3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第39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80+50=130。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回答: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130。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100+30=130。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学生可能回答: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2、练习:39页例1下面“试一试”3、教学例2(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回答: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是350。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同上,略)4、练习:39页例2下面“试一试”5、小结: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三、课堂练习:练习六1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3、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下列口算各题。70+20= 80-50= 35+15= 70+80= 800-200= 870-70= 300+400= 1000-600= 720-200=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3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学生可能回答: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2、教学例4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教师: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学生:把600-400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是200,就说明算对了。学生:可以算200+400,如果得600就说明算对了。学生:我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如果得400说明就算对了。小结: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三、练习巩固:1、课堂活动13题。2、练习六第58题。加减法的估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谈话,揭示估计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可能有50人吧!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们班要短一些,我们班是55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50人。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50人。2、教师: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就是估计,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3、教师: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4、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出示挂图)(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板书)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如果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法,那就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学生1:把295看作300,把278看作300,结果大约是600。学生2:把295看做300,把278看做280,结果大约是580。学生3:把278中的8送给295,使295看作300,278看作270,结果大约是570。学生4:295、27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结果大于500,小于600。学生5:295、278都比300小,所以结果肯定比600小。(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6)认识,介绍的读写,试写,比一比谁写得又好又美观。(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教师板书)(8)初步练习:45页“试一试”。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一个小难题,(课件出示: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917个”,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470个”。最后出现问题: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3)怎么估算?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张大叔。(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6)初步练习:46页“试一试”。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1)完成第46页课堂活动,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2)完成练习七第1、2题。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还有什么遗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3。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情景导入:(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6)学生汇报。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11)初步练习:47页“试一试”。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三位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讨新知。学习例11、学校买了一些办公用品,师出示例1的主题图。2、学生看图后说出钢笔有220支,铅笔260支。3、问: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的说一说。5、师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220+260=480(支) 可以是2大盒加2大盒(都是100支),得4大盒,2小盒加6小盒(都 是10支)得8小盒,就是480支; 可以是个百加2个百得4个百,2个十加6个十得8个十,就是480; 可以是200+200=400,20+60=80,400+80=480; 可以用竖式计算:220 +260 480可以是220+200+60=420+60=480;、学习例21、师出示例2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说出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