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11 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含解析)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9264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11 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11 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11 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练11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赋分:35分)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许多文言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涣然冰释,也符合了“信”“达”“雅”的要求。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筹备时间长达12年,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的帝企鹅日记荣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是实至名归。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博鳌亚洲论坛会场高朋满座,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寻求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伟大构想。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ABC D解析:选D。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之误。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宜用“信口雌黄”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与过去相比粮食产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不能自给自足,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B乡愁的重要情感源头是乡土记忆和地方文脉,保护乡土记忆和地方文脉的重点是保护传统聚居地的原真性和文化景观基因。C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生话题因为和几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关注他们的不仅仅是与会的代表和委员,还有亿万普通老百姓。D乡村的寒门子弟很难理解小时代里的“青春感”,平凡的世界的感动和震撼对条件优渥的“二代”们也很陌生,这种差异折射的是阶层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解析:选B。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国生产的粮食”;C项,语序不当,“因为”放在句首,或者后面的句子改为“所以得到的关注不仅来自与会的代表和委员”;D项,主客体颠倒,改为“条件优渥的二代们对平凡的世界的感动和震撼也很陌生”。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家_普通一个学派,_西方式的宗教团体,_它没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不重视自身有形力量的拓展,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它_基于普遍人性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德教,_致力于向社会和各领域提供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准则,_社会人生沿着向上向善有序的文明方向前行。A不仅是而且是因为虽然但所以B虽是但不是由于不仅是而且/C不是也不是/是/使D不仅是也是虽然却并使解析:选C。这段文字是一个长句,陈述的对象没有改变,都是“儒家”,从后面的语句看,处应该选用“不是”,处应该选用“也不是”,处应该选用“是”。据此可以大致确定答案为C项,然后把C项其他词语复位后通读,可以发现语意明确,关系合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理念,影响非常之大。礼是外部对人的言行加以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去观察自己,即化而不制。它只是教化,没有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理学则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礼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重复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人格。礼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这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过程是虚伪。孟子说“动容周旋中礼”,人的言行举止能够做到合乎礼,但是你内心究竟怎么样,别人不知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这种状态即称其为“虚伪”。礼是一种人格面具,是必需的。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就要有对自己不同的要求。一个人在社会接触的人是很多的,因此要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身份。人接触的对象是不断改变的,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在不停地改变。所谓的“人格面具”也不是一套,而是多变的,有若干套,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来决定的。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你的行为总是要符合自己的角色。如果都能做到恰如其分的符合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这才叫作礼。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先秦礼是盛于当时的分封制的社会,秦始皇以后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整个社会结构和先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同时先秦有的一些问题,到了后代已经不存在了,而有些先秦礼中没有的情况后代却出现了。这些问题是三礼中没有的。因此后世尤其是六朝时期,对礼的研究非常深入全面,他们要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来探讨如何利用礼的精神和原则来解决现实问题,这就产生了理学。真正代表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的,是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一句话:“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礼学是用来治世的,理学是制心的。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化中,理学把礼学的很多概念观点进一步深化了。礼学没有提供给我们原始的核心性的东西,但是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用礼来固化等级的差别。礼学是一种角色性人格,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事,你就把它做好,并且可以互相要求。但理学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不能成为对人的要求。理学可以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自己自愿地将其作为一种修养的手段也很好,但是不能用理去要求别人。这就是礼学和理学的差别所在。(有删改)4下列关于“礼和理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学和理学都是中国古代主流的传统文化,是事关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理念,其对整个中国文化和历史影响非常之大。B礼教是一种从外部对人的言行加以制约和限定的思想。理学则是一种特别讲究“内省”功夫的精神的自我肯定。所以,礼学强调制而不化,而理学强调化而不制。C礼学的功能作用是巩固社会秩序伦理,理学的功能则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所以,礼学的作用是外在的,具体的;而理学的作用是内在的,抽象的。D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这句话,既真正代表了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也概括而集中地说明了礼学和理学的区别。解析:选B。B项说“礼学强调制而不化”说法错误,“礼学”与“理学”相比,虽有“不化”的特点,但并没有“强调”。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礼其实是由不断学习、不断重复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进而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人格。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漫长的过程。B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用礼来固化等级差别。而理学则淡化以至于抹杀了人在社会中不同等级的观念。从一定程度来讲,理学顺应了社会的发展。C由于通过学习、接受礼学进而改变自己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人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这种“虚伪”的状态是在所难免的。D礼学是一种角色性人格,每个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并且可以互相要求。但理学可以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也可以作为一种修养的手段,但不能用理去要求别人。解析:选C。C项强加因果。过程漫长不是出现“虚伪”状态的原因。另外,人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过程”是虚伪的,并非全过程都是虚伪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并不追究你内心究竟怎么样。所以,人在学习接受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一致的情况。这也是礼的局限性。B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更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C不同时代的礼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先秦之礼是基于当时的分封制的社会制度,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后,就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于是礼就被理学取代了。D六朝时期,对礼的研究非常深入全面,学者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来探讨如何用礼的精神和原则来解决现实问题。理学在礼学的基础上产生了。解析:选C。C项,“于是礼就被理学取代了”说法错误,礼并没有被取代。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小题。(11分)秋莺李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注】百般:一作“百啭”。栖迟:悠游栖息。鲁:愚钝,冥顽。缑:即缑氏山,在河南偃师。相传周灵王太子姬晋善吹笙,作凤凰鸣。后于缑氏山巅修道成仙飞升而去,世间不闻其笙。7与杜甫的“自在娇莺恰恰啼”和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相比,这首诗中的“莺”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中的形象,这首诗中的莺是“秋莺”,它“独游”幽林,“老舌百般”“栖迟背世”“悲鲁”“凄冷”,抓住这些关键词,与杜诗、白诗中的“自在”莺和“早莺”对比即可。答案:杜诗和白诗中的莺都是春莺,是活泼、欢乐、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而此诗中的黄莺则是秋莺,所以它生不逢时,孤独,哀伤。它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依然穿过幽深的林子独自漫游。它尽力的鸣叫,声音婉转动听,消散在山林之中。它深黄的身影被淹没在苍茫迷离的秋色中。(意思对即可)8最后一句,对全诗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结构的理解。最后这句话,写秋莺生活的环境,也是诗人劝秋莺归去的理由,又是一个写景的语句,综合起来看,这句话以景结情,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让人感到秋莺的悲凉处境而产生同情之情。答案:诗的最后一句“露华凄冷蓼花愁”,描写了秋莺现处的环境将要变得不好的景象,用来作上句劝说秋莺归去的理由之一。以景议事,暗点主旨。以拟想景象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增添了诗的含蓄美。四、名句名篇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采用类比和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学习之于君子的重要作用,然后用“_,_”。这两句话直接概括了君子的独特之处。(2)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音乐曲调从高亢到低沉变化的两句是:“_,_。”(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杀敌立功矛盾心理的两句是:“_,_”。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