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科研论文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六)细察深思为基础 展开联想的翅膀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464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科研论文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六)细察深思为基础 展开联想的翅膀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科研论文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六)细察深思为基础 展开联想的翅膀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科研论文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六)细察深思为基础 展开联想的翅膀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六)如果说“细察深思”是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凭藉和基础,那么,联想和想象就是作文创造性思维腾翔的双翼。我们阅读孟子精辟的说理、韩非子绝妙的寓言,感受到联想的魅力;我们诵读庄子散文、屈子离骚,陶醉于想象的瑰奇。“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空间的拓扩,是由此及彼、化一为万、从有限到无限的两条通道。这是文学之为文学,从一开始就展示给我们的规律。今天我们谈这件事,我们首先要说,联想和想象,是写作创造素质的体现,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也是竞赛作文高下的分野。细察深思为基础,展开联想的翅膀先来谈谈联想。精细体察命题词语、命题材料、命题话题,会产生联想;深入思考命题的内涵底蕴,会产生联想;同样,细察生活,思考生活,也会产生联想。因为自然与社会之间,社会生活各层面、各领域之间息息相通。在作文中,审题与立意、选材等环节,也往往需要借助联想相勾连。联想,是智慧的体现,是学识的展示。相当数量的学生习作,尤其是考场作文,由于缺乏联想而立意局促、材料单薄,文思如“冰泉冷涩”、“水尽石枯”;联想,就如源头活水,唯有打通“联想”的渠道,才能赢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射”、“铁骑突出刀枪轰鸣”的华采文字、锦绣篇章。联想,要在“细察深思”的基础上展开。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时,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虽然您那一只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比起这两只强一些。” 就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这段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如果只是谈勤奋、谈努力、谈锲而不舍等等,好像空间都相当狭窄;这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有没有高远的天空可供我们的文思翱翔呢?联想要展开,先要对材料“细察深思”,在材料中找到联想之“根”。首先,我们想到这段材料的特殊性,这则故事是发生在爱因斯坦身上的,并且流传于世,这应该与爱因斯坦日后的成就有某种关联;或者说,在这拙朴的第三只小板凳身上,有着爱因斯坦日后发现“相对论”的某种萌芽。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去展开广阔联想呢?站在切入点的门槛前,我们“细察深思”在这则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一组对比,爱因斯坦和他的同学的对比:爱因斯坦的同学,有些可能也有相当成就,但就在这则故事中,与爱因斯坦相比,它们都是庸人。这些同学追求的,是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仅此而已。至于作业的品味和价值,则无所追求。他们交上的作业,泥鸭、布娃娃等等,难度一般,并无实用价值,幼稚,充满了孩子气。爱因斯坦,作业迟交了,那并不是因为他懒惰,而因为他在一再地修改。爱因斯坦的作业必须一再修改,他要做的是一只有实用价值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又有相当难度的小板凳。在和其他同学的对照中,我们发现小爱因斯坦身上具备一种务实、创新的挑战精神,并有实现这创新、迎接这挑战的无畏素质。这是不是他日后提出“相对论”,向经典物理发起勇敢挑战的精神和素质的萌芽呢?进一步细心阅读、思考,我们还会发现,在爱因斯坦的课堂上,小爱因斯坦和老师也形成鲜明的对照。教师尽管是课堂的权威,但他的思想境界和班上那些同学却别无二致,他对爱因斯坦通过“第三只小板凳”所展示出的天才火花,非但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反而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进行嘲讽。面对权威的否定和嘲讽,爱因斯坦表现出高度的自信。他既有力,又有理的回答了指责。这种在权威指责面前的高度自信,是不是日后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另一块基石呢?到此,我们顿觉有豁然开朗之感:无畏的创新与挑战精神,毫无迷信的高度自信,是不是“相对论”得以矗立于人类超卓智慧殿堂的两大基石呢?反思一下,更确信无疑:如果爱因斯坦没有无畏的创新与挑战精神,他可能就会永远匍匐在牛顿的经典物理脚下。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只是25岁的黄口孺子,他全新的思想、卓异的理论,物理界并不真正理解,固执的权威的更是“轻薄为文哂未休”;但是从小就具有高度自信的爱因斯坦,不但不为所动,而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说,进而在3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的基石。从小看大,“相对论”不就是建立在“第三只小板凳”之上吗?由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展开广阔联想的翅膀。不只是爱因斯坦,古今中外,任何科学成果,无不出自这两种优秀素质:从张衡候风地动议的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编纂和祖冲之圆周率的研究、到伽利略、牛顿、瓦特和爱迪生,他们的所有科学技术的创造,概莫能外。联想再推进一步,爱因斯坦这两种可贵品质,难道只在自然科学领域光芒四射吗?在社会的变革与推进中,不同样需要大胆创新的精神和高度自信的胆识吗?陈涉、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是这样,王安石立身萎靡的赵宋王朝,励精图治、变法革新也是这样。由古及今,我们马上可以联想到中国现实,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邓小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构想,到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不都是创新精神和自信胆识的反映吗?如果我们给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历史树立一座纪念碑的话,我看,用不着其他造型,只需把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放到高高的花岗岩石基上就完全可以。看一篇2006年北京市高考写作题目的作文。注意:作文写于2006年。例文 北京的符号京华社 2009年4月1日讯记者韩乔乔报道:2015年北京世博会标志性主题纪念碑设计引发激烈争论。 众所周知,2015年世界博览会已决定由北京承办,这是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再次承办这一世界盛会,也是世博会有史以来首次由一个国家连续承办。北京市获此殊荣,显然受益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空前成功。昨天,世博会标志性主题纪念碑设计的征集、评选中,出现了巨大分歧和争论。先是,北京市时代先锋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引起广泛关注。这则纪念碑设计总高度54米,纪念碑主体是一只青铜浇铸的巨大而稚拙的小板凳。花岗石基座正面是“北京世博会”五个苍劲的古体篆字。基座背面白色大理石材上镌刻着这样一段铭文:现代物理学创始人爱因斯坦读小学时,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虽然您那一只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比起这两只强一些。”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北京市时代先锋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邓鸿对这一创意做出如下解释:这一创意以爱因斯坦著名的第三只小板凳为主体。因为这只小板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浓缩造型,与世博会展示科学进步成果的主题高度吻合。 首先,与泥鸭、布娃娃相比,第三只小板凳体现出的创新务实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是爱因斯坦成为爱因斯坦的杰出品质。更重要的是,面对课堂权威教师的指责,爱因斯坦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这更是爱因斯坦成为爱因斯坦的伟大品质。试想,当他对经典物理发起挑战,发表狭义相对论时,面对来自物理界权威的严厉指责,承受来自传统的巨大压力,这位25岁的青年科学家,表现出非凡的自信,进而在36岁发表广义相对论,一举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的基础。可以说,第三只小板凳所体现的,创新和自信的精神,是人类一切科学成果与社会进步的两大柱石。 小板凳用青铜铸造,碑文用古篆书写,体现着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的结合。爱因斯坦是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他同情中国人民的贫穷与苦难,声援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觉醒。爱因斯坦“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的社会理想,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中国、和谐世界,有无以估量的现实意义。我们相信,以第三只小板凳为主体形象的纪念碑,矗立在北京世博园内,必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北京面向世界的经典符号。 反对者主要是北京古建筑协会和中国传统艺术家协会。这些专家认为北京世博会的标志建筑理应突出北京传统天坛、故宫、长城、北京猿人头盖骨、天桥大碗茶是更适合的形象。还有些新奇的建议,如设置声音雕塑,用京剧唱腔、小贩吆喝制作无形标志性建筑碑。激烈的争论还在继续,请关注本社后续报道。组委会委托本社征集市民意见。希望广大市民踊跃来稿来电。是保留以往的符号,还是创造新的符号?我们希望听到您的高见。写作,只能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联想的翅膀,正好可以承载着思路,飞进自己熟悉的天地。让我们再看下面一则例子。文题1995年2月15日是“中国12亿人口日”。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就此发表了讲话,她说:“以1973年我国的生育水平来计算,早在1986年我国人口就能达到12亿。这说明,12亿人口日迟到了九年。” 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说:“北京已经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良性循环。12亿人口日对中国是件大事,对北京市来讲也是大事。” 阅读上面材料,以“12亿人口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看到这则命题材料,高中学生反映出的第一感受可能是“人口问题”。如果不去细察材料,不能披沙拣金,透过材料的表层发掘材料的底蕴,自然也谈不上展开联想的翅膀。思路封闭在蜗洞中,也就只好硬着头皮去写自己生疏的“计划生育成果”或“人口过剩危机”,以至于千篇一律或背离题意。细察深思,展开联想,思路则将冲开蜗洞的闭塞,飞翔于开阔的天宇。例如,我们关注到:材料中第一则讲话是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所说,“国家计生委”,这是一个国家部门;第二则讲话是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所说,“北京市”,这是一个地方部门。那么,我们就可以深思,她们的讲话固然都是针对“人口问题”,但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表达的对一个世界性难题的关注。可见,任何难题,任何困难,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共识携手,从中央到地方通体合作,都是难不倒我们的,任何危局都可以转化为良性循环。这一对原材料的抽象,实际是给了联想一个腾飞的基点: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特区建设、西北开发、申办奥运、足球腾飞一切一切我们所熟知的联想都可以就此展翅腾翔。当然,材料本身还是就“十二亿人口日”而设,主体的两则讲话也的确在谈人口问题。以“人口”为话题谈起,也未尝不可,只是没必要硬着头皮写当代治平篇,聪明的作法还是将联想纳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例如,我们可以谈12亿人口日的警示,为这个难题还需继续合作、共同奋斗;我们可以阐述“十二亿人口日”迟到九个年头的意义,这一伟大成果明确了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与信心;我们可以就计划生育成绩斐然总结经验,也可一项成绩背后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艰辛投去关注的目光;我们可以为中国解决了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世界第一难题,豪迈地宣称其意义不啻于宇宙飞船升空;我们也可以对照艾奇逊“中国政府解决不了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挑衅预言和西方的“人权“挑衅,做有根有据、义正词严的庄严辩驳;我们可以就协掉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必由、必胜之路,想到方方面面;我们也可以以12亿人口一员的光荣与责任。自勉自励;我们可以用沾满深情的笔墨,追忆家乡大巴山区昔日香火鼎盛的求子人流,以此对照今日“计划生育”、“科技兴农”的招展旗幅;我们可以写出纵横古今的雄辩篇章,也可以吐诉这样委婉动人的启示文字:1995年2月15日,共和国第12亿位公民赵旭张开了顾盼世界的眼睛。这个男婴诞生的第一声啼哭,再次鸣响了引人关注的钟声。它包含着忧虑与启示12亿,庞大的天文数字;它又充满了欣幸与希望-九年,这位小公民毕竟迟到了九个年头!总之,要细察,要深思,要联想,要超越,要在细察深思中实现联想,要让文思乘上联想的翅膀做超越的远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