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30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武传【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2、分析文中的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3、认识苏武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2、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2、【历史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栘(y)中厩(ji)监(jin) 且(j)鞮(d) 单(chn)于(y)缑(gu)王 昆(hn)邪(y)王 浞(zhu)野侯 阏(yn)氏(zh) 秩(zh)訾(z) 煴(yn)火 窖(jio)啮(ni) 旃(zhn) 羝(d)乳 廪(ln)食 节旄(mo) 於(w)靬(jin)弋(y)射 纺缴(zhu) 檠(qng)弓弩 扶辇(nin) 斧钺(yu) 汤镬(hu)二、整体感知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第二部分是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的动人事迹。第三部分是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2、课文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主要写了苏武自杀,卫律劝降,苏武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事件。三、文言积累熟读课文12段,完成下列题目。(一)指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2、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5、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二)解释下列各句子中的“以”字的意义与用法。1、少以父任 (介词,因为)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介词,把) 2、汉亦留之以相当 (连词,来)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熟读课文48段,完成下列题目。(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之。1、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3、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收藏。5、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6、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7、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二)翻译下列划线的字,并指出其活用的类型 。1、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2、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4、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5、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6、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7、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8、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9、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10、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三)翻译下列句子。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在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 2、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使他们都投降。4、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5、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6、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7、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 8、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再说皇帝现在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们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即便回国也是吉凶难测,你又为谁守节呢? 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为将封侯,兄弟三人都成为皇帝的侍从,常常希望为朝廷献身。熟读课文910段,完成下列题目。(一)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之。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二)指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2、如惠语以让单于 古义:责备; 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翻译下列句子。1、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后来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得以夜里见汉使,自己详细地陈述这几年的情况。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壮年出使,等回国时,头发和胡须都已变白了。【合作探究】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之前曾两度要自杀,后来却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参考: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2、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巩固拓展】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参考答案: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中别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归国后不忘故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他由己及人、不忘旧情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