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999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课 题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 学目 标o 1通过碳循环的学习,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o 通过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比较表格的补充,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o 阅读课本,依据案例,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目标导引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循环利用。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板书一、碳循环1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形成的反复运动。(1)循环形式:CO2(2)循环途径:(3)温室效应学生活动阅读P100第二段到P101完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2.略。板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旁栏思考题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探究有条件学生回家探究。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含碳有机物CO2范围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流动联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以食物链为流动渠道。小结略。典型例题例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夏季,abceB.秋季,efgC. 春季,gbefD.冬季,dcf解析: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生产者同化作用占优势,生长较快,因此abce ;在秋季,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粪便增多,而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efg ;在冬季,动物呼吸作用加强以维持体温,即d值增大,而动物可摄入的有机物相对减少,即c值减少,可能的关系是dfc。答案:A例2 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 ,B为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 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但其中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存于地层中。答案:(1)C 生产者 (2)二氧化碳 消费者 分解者 (3)光合 呼吸 分解(4)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5)能量流动目标检测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 叶绿体 D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 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 D. 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物群落中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5.对于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不断循环 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不断流动 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6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7.细菌、真菌对每个生物群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它们( )A.可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是消费者的食物来源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循环 D.能将动、植物的残骸分解为无机物8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 B. C. D. 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10.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水循环是单向的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答案:B B B D D B D B B B C12下图是生态系统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素的循环利用,但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各是什么生物?A B C D (2)写出所示过程的名称 (3)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用箭头在图上表示。(4)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方式属于 ,异化作用方式属于 。(5)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 。答案:(1)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腐生细菌、真菌等(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燃烧(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从A指向CO2的箭头)(4)腐生细菌、真菌等 异养型 需养性、厌氧性、兼性厌氧型 (6)带有全球性 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作业教学后记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反思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第一部分内容包括物质循环的“物质”“范围”“循环”“特点”;第二部分内容包括碳循环的过程、特点及温室效应。第三部分内容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于联系。本节内容上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接生态系统的稳定,还以第三章中新陈代谢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为基础,对生态系统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创新教学的尝试,我体会到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2、合理重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学得轻松。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与评价 。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