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教案 北师大版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400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教案 北师大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教案 北师大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教案 北师大版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生借书说1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认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3.了解“然”和“然则”的不同用法。2学情分析 “说”这种文体类似于随笔、杂文之类。这种文体可以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可以夹叙夹议,可以说明和议论相结合,也可以通篇议论。本文属于夹叙夹议类。3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2.了解“然”和“然则”的不同用法。4教学过程 ( 一) 作者简介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著名诗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 ( 今江苏江宁 ) 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二 ) 作品简介1 . 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2 .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 ) 本文的结构层次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 ( 第1 - 2段 ) 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第二部分 ( 第3段 ) 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 ( 第4段 ) 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第四部分 ( 第5段 )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四 ) 写作特色1 . 全文构思严密,紧扣中心。2 . 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的表达了主旨。3 . 运用对比手法。(五 ) 疑难解析及思路范例1 .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中的“然”和“然则”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然”和“然则”在文言文中都充当连接成分,但一个是词,一个是短语,具体用法也不同。“然天子读书者有几”中的“然”,相当于“然而”“可是”等,表示转折的意思。“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中的“然则”,相当于“这样 ( 看来 ) ,那么”,它紧承上文引出下面的意思。对“然则”的解释不能生搬硬套、僵化呆板,应注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翻译。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一句中“然则”便译作“ ( 既然 ) 这样那么”。2 .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书非借不能读也”。3 . 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创造条件,在逆境中奋发进取。4 . 从结构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本文构思严密,论证层层递进。作者的意图是教育青年人专心读书,所以一开篇就阐明道理,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逐层加以论证:先分析问题。首先分析藏书者的一般情况,侧重说明有书不能读的原因:再说自己的切身体会,侧重说明唯借书才能读书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今昔对比,重提自己过去借书之难,以自己的“不幸”反衬黄生之“幸”。行文至此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希望 ( 解决问题 ) ,希望黄生“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5 . 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提示之一:课文第二段从几个角度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个论点 ?从两个角度论证:藏书多者,“读书者有几” ? 无书而借书读者,“非夫人之物而强假要,必虑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两个角度一正一反地对中心进行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并板书,对比论证。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 ? 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 ? 作用是什么 ?归纳: ( 1 ) 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比; ( 2 ) 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 3 ) 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 ( 4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5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作对比。 ( 6 ) “余”幼时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7 ) “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 8 ) “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这些对比集中起来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藏书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唯借书方能读书。作者正是在这两方面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的。对比论证的作用是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示之二:本文是议论文,但从表达上看,是否以说教的方式来训导黄生呢 ?讨论、归纳并板书: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先晓之以理,并从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对比,做到有理有据。为了进一步强调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联系自己的具体实践,从正反两面谈了“通籍”前后读书迥然相异的情况,言辞中肯,令人深思。最后作者又发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对黄生的爱护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一个长者的态度。这样就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