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采莲曲》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1862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采莲曲》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采莲曲》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采莲曲》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莲曲1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2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3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4体会古诗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回忆学习过的描写植物的诗词,进而导入到本课(采莲曲)的学习。2、这么多碧绿碧绿的荷叶(见课本荷叶图),和娇艳的芙蓉显得是多么的美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与这有关的诗: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采莲曲(板书)。3、读古诗(以班为单位大声朗读,读后以组为单位选出读得好的同学进行比赛)活动2【讲授】感受诗境,理解诗意。 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荷叶罗裙,芙蓉人面,可真让人难以分辨,要不是突然听见的歌声,还真不知道有人来了。利用录音机试读整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2、指定小组读。(同学们体会学习之后与学习之处读的不同点)3、学生试背。活动3【讲授】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这首诗的语言生动而又浅显。大家大声的读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把关键字的意思要说出来。2. 说说一二两句(随机抽取小组),三四两句(随机抽取小组)的大意。活动4【讲授】悟诗情 学习古诗,仅仅理解诗意还不够,情是诗文的根。我们只有走进诗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感受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请同学们再读读诗,体会体会这首诗中,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要感悟诗人的情感,首先要走进诗歌描写的意境。比如说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四时风光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结合课本上的画面再联系平时在电视上看到西湖的美丽画面给我们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1.同学们自己体会意境2.教者总结听到同学们的讲述,老师仿佛也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一碧一红,相映成趣;荷花与朝阳,交相辉映,再加上满湖碧绿的荷叶,真是充满生命的美感。这首诗借西湖美景,抒发了自己对荷花的钟爱,对夏季景色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活动5【练习】古诗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以比赛的方式看看哪一小组能更多的写出关于描写四季的诗词句。获胜的小组将成为本节课的明星小组。活动6【练习】总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了解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一步一步走进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明诗意,悟诗情,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古代诗歌浩如烟海,这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凭借丰富的网络资源,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去品味。活动7【导入】巩固练习 1.古诗背诵2.在自己的摘抄本上积累描写四季的古诗词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