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510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 庄子故事两则精彩开篇词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学习目标1.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于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4.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惠子相梁一、新课导入庄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结果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之大,知己唯惠子一人而已,但惠子的生活、志趣和追求却与庄子大相径庭。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这样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契友?走进惠子相梁,去破解这千古留传的密码。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相(xing)梁 鹓(yun)雏(ch) 鸱(ch)醴(l)泉 吓(h) 邪(y) 2.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或:有的人。恐:害怕。止:栖息。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醴泉:甘甜的泉水。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2)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于:鹓发于南海(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3)古今异义非梧桐不止 (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因果关系。) 3.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积累文言知识。 (二)文本探究 1.庄子故事中的鹓、鸱、腐鼠的比喻义各是什么?【交流点拨】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2.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交流点拨】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淡泊名利,另一方面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3.读完本文后,你眼中的庄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样的人?【交流点拨】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三)写法探究 简短的叙事小品,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其魅力在什么地方?探究下面的问题: 1.情节的发展构思巧妙体现在什么地方?【交流点拨】故事发展出人意料。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鹓”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鹓”的故事是在骂他。 2.举例说明描写的精彩之处。【交流点拨】“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句中一个“吓”字,写出了鸱且护且拒,卫护“腐鼠”的丑态,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把自己的梁相看得绝高,而庄子不可把梁相看作是“腐鼠”,巧妙地写出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谁是鹓,谁是鸱,什么是腐鼠,不言而喻。四、板书设计非梧桐不止 喻 清高自守非练实不食 鹓 庄子 鄙弃功名 对比鲜明非醴泉不饮 讽刺辛辣得腐鼠 喻 利欲熏心仰视“上下” 鸱 惠子 薄情寡义五、拓展延伸匠石运斤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第二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新课导入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濠(h)梁 鯈(tio)鱼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是鱼之乐也 是:这。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其:话题。本:最初。汝安知鱼乐 安:怎么。云者:如此如此。既:已经。(2)一词多义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 3.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积累文言知识。 (二)文本探究 读课文,思考探究: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交流点拨】辩题:庄子能否知道“鱼乐”。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交流点拨】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交流点拨】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三)主旨探究 1.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一种什么观点?【交流点拨】表现了庄子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2.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交流点拨】生甲: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生乙: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生丙: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四、板书设计庄子 辩论(鱼乐) 惠子心境愉悦,自由活泼 好辩,寻根究底五、拓展延伸庄子小故事庄子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师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师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为什么要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