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 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235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 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 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 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巍巍中山陵基本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提升目标1.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2.揣摩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2.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学法指导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主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特点,使学生掌握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zu( )落 林yn( )大道 chn( )岩 深su( )jn( )工 纤( )细 参差( ) 叱咤( ) 断垣( )颓壁 风云嵯峨( ) 2.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你能说出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吗?(至少两件,它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很有帮助哦。) 二、读一读1.根据课文说明的内容填写下列示意图,并思考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1) (5) (9) (2) (6) (10) (3) (7) (4) (8) 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1。预设:如果让你当解说员,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说清楚吗? 三、想一想1.第二段为什么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式、优美景色?2.合作探究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2和提升目标1。(1)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2)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对形成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有何作用?(3)文章第7至11段既分写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3.质疑释疑四、练一练小练笔:如果有一群外校的学生慕名来镇江实验学校参观校园环境,学校派你当陪同参观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请简单写一段能吸引参观者的解说词。_ 第二课时一、默一默依据所给的标题,你能确定这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吗? A、镜子小史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D、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E、我的学校 F、万紫千红的花 时间顺序_它一般适用于_说明文 空间顺序_它一般适用于_说明文 逻辑顺序_它一般适用于 _说明文二、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巍巍”气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1。二、想一想1. 你认为中山陵的哪些建筑、设计直接表现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1。2.本文语言准确,平实之中不乏生动形象,读来富有兴趣。请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角度各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2。预设: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天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3.质疑释疑四、练一练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台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天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段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3.请根据原文写出“工笔长卷”和“泼墨山水”具体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_ 泼墨山水:_ 4.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并就其中一处比喻,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五、拓展延伸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_,俯视呈_,整个大院显得_。 2.如果说第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_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_。 3.第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 4.文章第段能否删掉?为什么?_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三晋名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_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