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057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山中避雨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的记叙的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2.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3.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在湖文中描写作者拉琴,众人齐唱的语段,仔细体味文章表现出的诗情画意。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体会和掌握课文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语言。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生字,词语。2. 简介作者及其散文的作品的艺术特色。3. 按六要素,理清课文结构,概述课文内容,了解本文叙事,抒情两线并行的特色。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话题设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 简介作者丰子恺,浙江桐乡人,既是画家,又是文学家,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人须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三 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用笔画出来。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要求:思考记叙六要素,准备概述事情经过,明确记叙的线索。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过程表述出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线索:记叙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穿起来的脉络。四 字、词的落实字:寂寥(lio)嘈杂co 冗长 rng 里弄 lng 工尺 ch 陶冶 y 乐以教和yu 词:P16页字词积累五 理清本文顺序1. 学生按要求概括复述课文内容,后总结。2. 理解本文记叙线索。根据学生复述总结板书: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总结: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每个事情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游山遇雨、避雨、写作者和女孩的不同心境,再写作者为安慰女孩而借琴,借琴之后的的演奏引来 女孩和唱,青年齐歌。体现出作者叙述故事,布局谋篇的匠心,最后一段写作者、女孩与山村青年的依依惜别,也体现作者在叙事上两线并行,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条理分明,结构严谨。作者这种叙述故事的特点,对我们阅读、写作大有帮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课文描绘的优美意境和人物感情变化。2. 体会课文运用比较突出主题的特色。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二 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A. 找出两个女孩感情和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看看三家村前后的气氛有怎样的不同,理解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语作答。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很喜欢和歌来唱(欢乐) 依依惜别三家村:雨越下越大,寂寥深沉引得众人都来,青年们齐唱闹的温暖B. 课文几次提到“趣味”?“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1.第2自然段四个趣味:第一,二次写作者感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 第三次写女孩感觉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 第四次写作者也不愿强人所难地使他们有这种趣味。这些叙述为下文说明胡琴的作用作铺垫,这种平和安详的心态又是通过平和恬淡和机智的语言叙述出来的。比如第一句就异常平和机智生动,富有表现力。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写的是避雨山中的琴韵之趣。这种趣味,给作者的印象感受为什么会如此之深呢?第二组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明确:“寂寥”是寂静空旷的意思;“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山色迷蒙若有若无的意思。小结:远离尘嚣,避雨荒山,让作者感到了纯朴天然的景物美,纯真和谐的人情美,让他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是音乐使两个女孩转忧为喜,是音乐使得萍水相逢的青年人聚拢在一起,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所以他“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感受到“乐以教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C. 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1.默读第5自然段,小组讨论。总结:突出其“有意思”。这词不仅通俗易懂,自然亲切,而且照应了前文的“趣味”。有意思指的是:胡琴价廉,可演奏寻常小曲,发音也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民间流行。这里叙述的语言,如数家珍,款款道来,亲切平和。3. 请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体味排比句和反问句的作用。排比句:点出了具体的地点,而且以排比的形式,使我们的视线跟着它一个一个地不断转移: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上三家村里,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立体感,而且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胡琴在民间的却是处处可见。此外,连说四个“有之”,则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反问句:不用陈述句,而是连用了两反问句,更强调了作者此行感到音乐的趣味,感到在音乐的作用下,人与人之间那种和谐亲密真挚的感情。这样,让人们对“乐以教和”的道理深信不疑,也让读者更为之动心。小结:总之,突出胡琴在民间流行的特点,突出音乐的作用,实际上表现了作者一种思想:让音乐走向民间,走向平民,让更多的人得到艺术的熏陶,达到“乐以教和”的目的,这就是作者这次游玩的深层次的思考,这不仅表现了作者浓厚的平民意识,而且表现了作者良好的愿望。三 小结本文主题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四 课堂作业1. 本文将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_作比较,突出了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2. 本文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_作比较,突出了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3. 本文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的不同_作比较,突出了胡琴的优势。说出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 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的十分温暖2. 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和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店里有之,三家村里有之。“闹”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温暖”既写出环境的温暖,又表现出作者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以排比的形式,让读者感受到胡琴的确处处可见,语气也显得更加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