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5459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间:45分钟) 基础过关题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析B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中海水中的钾元素为K,需经化学变化转化为钾单质;D中是势能转化为电能。答案A2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产物溶于水后得到棕色的溶液B铁与氯气、盐酸反应均生成三氯化铁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出现D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并有白烟生成解析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氯化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或蓝绿色)溶液,A项错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项错误;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而不是白色火焰,D项错误。答案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C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氧化性D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解析氯气与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光照或点燃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A错,氢氧化钙溶液浓度小,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B错,排除A、B项;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久置氯水的成分是稀盐酸,无强氧化性,C正确;HCl和Cl2气体与AgNO3溶液作用均可产生沉淀,D错。答案C4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C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HCl)解析氯水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气体;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选项ABC都是有关系的。选项D中,氯化氢不能氧化亚铁离子,选项D关系不正确。答案D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MnO2和浓HCl及如图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A中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BA中缺少加热装置CB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Cl2DD中的导管口若连接倒置漏斗可防止倒吸解析本题考查Cl2的制备,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氯化氢和氯气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中不能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6溴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地球上90%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称溴为“海洋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溴时,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苯与溴水反应生成溴苯C可以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D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一定会发生如下反应:2Fe24Br3Cl2 =2Fe32Br26Cl解析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历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A不正确。苯只能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B不正确。FeBr2与Cl2反应时,因Cl2的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题目中没有说明Cl2与FeBr2的量的关系,故D不正确。答案C应试提升题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雾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解析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上层颜色应变为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A项错误;CuCl2是固体应为烟而不是雾,B项错误;电解NaCl饱和溶液,阳极产生的Cl2能使碘化钾淀粉溶液变蓝,C项错误。答案D8(金华联考)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含有Br解析A项,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会置换出单质碘而使溶液变色,故不能根据溶液变色确定是否含有溴离子;B项,溴离子和碘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可能是萃取单质碘而显色,并没有溴单质产生。答案D9如图所示,若关闭阀,打开阀,让湿润的氯气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阀,打开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不可能是()A浓硫酸 B饱和氯化钠溶液C亚硫酸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解析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气体通过甲瓶后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甲瓶中溶液将Cl2干燥;二是甲瓶中溶液将Cl2吸收。浓硫酸吸水,Na2SO3Cl2H2O=Na2SO42HCl,NaHCO3Cl2=NaClCO2HClO,所以Cl2经过A被干燥或经过C、D被吸收,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故Cl2与水蒸气共同进入乙瓶,使有色布条褪色。答案B10氯水可以跟KI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过量的氯水还可将碘氧化为碘酸(HIO3),其化学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已知碘酸是一种无色晶体极易溶于水。现有一瓶无色溶液,请用氯水和四氯化碳为试剂,检验其中含有的Br和I,写出有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1)_。(2)_。(3)_。解析分析题意可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用氯水分别检验出Br和I离子的存在。由于I离子的还原性强于Br,I离子必先被氯水氧化,但因I2可跟过量的氯水进一步反应,加入过量的氯水后,用四氯化碳检验出的只可能是溴。因此必须考虑通过控制加入氯水的量来分步检验出I离子和Br离子。答案(1)先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然后逐滴加入氯水,边滴加边振荡,若CCl4层有浅紫色出现,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I(2)将上述溶液静置,待液体明显分层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3)向取出的清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再加入适量的CCl4,振荡、静置,若液体分层后CCl4层呈现橙色,则证明原溶液中有Br11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1)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2)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3)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_。解析(1)集气瓶使用单孔橡胶塞塞紧,只能进气,不能排气,则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将橡胶塞压出,A项错误;因为Cl2比空气的密度大,用排空气法收集Cl2应短管进长管出,B项错误;C项该装置既能收集Cl2,又能进行尾气处理且防倒吸,正确;由于Cl2和NaOH反应,所以不能收集到Cl2,D项错误。(2)Cl2H2OHClHClO,HClOHClO,Cl2、ClO、HClO均具有氧化性。(3)根据Cl22Br=Br22Cl,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设计实验时,应把Br2用有机溶剂萃取出来,以便观察颜色确认有Br2生成。答案(1)C(2)Cl2、HClO、ClO(3)加入一定量的NaBr溶液,充分振荡,静置,若观察到CCl4层呈橙红色,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12(丽水月考)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2)操作X的名称为_。(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 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4)已知:5SO2IO2H=I25SOH2O。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_。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解析(1)SO具有还原性,I2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I2H2O=SO2I2H。由流程图可知还原I2的下一步操作是分离出CCl4,由于I2易溶于CCl4而难溶于水,而I易溶于水而难溶于CCl4,所以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使CCl4中的I2进入水溶液中。(2)由于CCl4与水互不相溶,故分离出CCl4的操作X为分液。(3)若温度高了,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不利于将I氧化为I2,且生成的I2易升华,也可能进一步被氯气氧化为其他物质。锥形瓶中液体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反应完的氯气或升华出去的碘蒸气,故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4)检验I应加入氧化剂(如Fe3、H2O2等)将I氧化成I2,再用淀粉溶液检验I2的存在;由题给反应可知,检验IO应利用SO将IO还原为I2,再用淀粉溶液检验I2的存在。答案(1)SOI2H2O=2ISO2H使CCl4中的碘进入水层(2)分液(3)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NaOH溶液(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