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5145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间:45分钟) 基础过关题1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B液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氨泄漏C氨气比空气密度小,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1D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解析A项的反应产物中NO为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答案A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的氧化产物BNO不是亚硝酸(HNO2)的酸性氧化物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DNO是红棕色气体解析本题貌似涉及较广,实际不然,考查重点在于NO的有关性质;根据NO中N元素化合价(2)处于氮元素的中间价态,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可知:NO既可能是低价含N物质的氧化产物,也可能是高价含N物质的还原产物;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亚硝酸的对应酸性氧化物应该是N2O3;NO是无色气体,NO2是红棕色气体,故D项不正确。答案D3把少量的NO2气体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O2 BNO2CNO2和O2 DCO2和NO解析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HNO3与NaHCO3反应生成NaNO3、H2O和CO2。因此,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得到的气体是NO和CO2的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中的CO2能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而O2会氧化NO生成NO2。发生的反应如下:6NO22H2O=4HNO32NO,4NaHCO34HNO3=4NaNO34H2O4CO2,4Na2O24CO2=4Na2CO32O2,2NOO2=2NO2。由于NO与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氧气过量,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答案C4(丽水月考)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酚酞试液变蓝C氨气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吸收NH3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防止倒吸解析氨气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酚酞试液遇NH3会变红;虽然氨气并不能称之为有毒气体,但由于氨气的溶解度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根据氨气的密度小的特征,可以向地势高、逆风的方向跑离事故区,故A、B、C三项都错误。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气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倒吸,D项正确。答案D5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 B57 C75 D43解析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取决于NO2与NO的体积,由于NO2与NO体积相同,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相等,即两试管中HNO3的浓度相等。答案A6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或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解析A项,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氨气,因为NH3和HCl会在试管里重新化合成NH4Cl;B项,硝酸能将SO或HSO氧化成SO;C项,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不是置换反应。答案D应试提升题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Cu22NO22H2O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解析A项中加入Cu(NO3)2固体后,Cu和H、NO发生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该项不正确。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NH3溶于水后使溶液显碱性,B正确;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C正确;Cu与稀硝酸反应时,还原产物为NO,NO可与O2反应生成NO2,D项正确。答案A838.4 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铜全部溶解,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L,若反应后无HNO3剩余,则原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A2.0 mol B1.6 molC2.2 mol D2.4 mol解析方法一:由题意知产生的气体应为NO2和NO的混合物,设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 4 2 2x x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 8 2y 4y y解得x0.9 moly0.1 mol所以n(HNO3)2x4y1.8 mol0.4 mol2.2 mol。方法二:n(Cu)0.6 moln(NOx)1.0 mol据Cu原子守恒:n(Cu)nCu(NO3)20.6 moln(NO)0.6 mol21.2 mol据N原子守恒:n(HNO3)n(NO)n(NOx)1.2 mol1.0 mol2.2 mol答案C9“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22NH3H2O=(NH4)2SO3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NO2NO2NaOH=2NaNO2H2OC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D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绿色化学”的理解与判断。SO2用氨水吸收后可以转化为铵盐,用作肥料;NO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利用NaOH吸收后可以转化为对大气无污染的NaNO2;Cu和浓硫酸虽然可以制得CuSO4,但同时生成的SO2却是有毒气体;故可以先将Cu氧化为CuO,再与硫酸作用得到CuSO4。综合以上分析C项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答案C10如图所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各物质的化学式为:A_,B._,C._,D._,E_。(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C:_,DC:_,BE:_,EC:_。解析解题的突破口是B为红棕色气体,则B为NO2,C与O2能生成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可知:A为N2,D为NH3。答案(1)N2NO2NONH3HNO3(2)N2O22NO4NH35O24NO6H2O3NO2H2O=2HNO3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1实验室制氨气常用以下两种方法:用固体Ca(OH)2和NH4Cl晶体反应制取;用固体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2)方法能制取氨气的原理:_。(3)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4)通常用于证明NH3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氨水显碱性的原因:_ _。(5)装置如下,方法应选用_(填字母,下同),方法应选用_。解析方法是固体混合物加热制NH3,故选装置A。方法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故选装置B。产生NH3的原因是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使水的量减少、溶液温度升高,放出NH3。答案(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溶剂减少,同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合物温度升高,利于氨气逸出(3)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是否变蓝(或在试管口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看是否有白烟生成)(4)喷泉实验NH3H2ONHOH(5)AB12问题提出在检验Cu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时,传统实验,通常是直接在试管中进行,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开始往往看到的是红棕色气体,导致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无法吻合。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对这一实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目的与要求(1)克服传统实验的缺点,并能证明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NO不溶于水,可以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2)改进后的实验必须达到的要求: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减少污染。实验过程实验方案一:(1)按图1所示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根据你对装置和研究目的的理解,请补充制取NO并验证NO不溶于水的实验操作:_。(3)验证NO和O2生成NO2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实验方案二:(4)按图2所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在干燥管内加入3.2 g铜片,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经过预热的稀硝酸。(5)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快速抽空干燥管内的空气,使稀硝酸充满整个干燥管,然后关闭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6)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将抽取的空气慢慢推入干燥管内,发现干燥管内的气体变成红棕色,且液面缓缓上升,Cu和稀硝酸反应继续进行。不断充入O2,直至加入的3.2 g Cu完全反应,则共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 L。解析题干已经指出实验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实验方案的要求,要克服实验的缺点,必须使反应在无O2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方案一:(1)根据实验装置图1可以确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从U形管的右端加水使两边产生液面差,静置一会,观察液面差是否缩小。(2)连接好装置,打开活塞,从U形管的右端快速注入稀硝酸,直到左端完全充满液体,关闭活塞,会发现U形管中液面左降右升,这就证明了生成的NO不溶于水。(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在压力作用下,NO会进入分液漏斗内,与分液漏斗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实验方案二:(5)根据操作和装置知反应时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液面下降,溶液变蓝等现象。(6)根据电子守恒:2n(O2)n(Cu)3.2640.05(mol),V(O2)0.56 L。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从U形管的右端加水,使两边产生液面差,静置一会,若液面差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若液面差减小,则装置气密性不好(2)连接好装置,打开活塞,从U形管的右端注入稀硝酸,直到左端完全充满液体,然后关闭活塞,可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U形管中液面左降右升,则说明生成了NO,且NO不溶于水。(3)将活塞慢慢打开,观察到分液漏斗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5)干燥管内铜片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干燥管内液面逐渐下降,溶液变成蓝色,当稀硝酸不与铜片接触时,液面停止下降(6)0.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