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9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4508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 古代诗文阅读( 28 分)(一)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荫y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兴于怨刺 刺:指责 行比一乡 比:比较 B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凡:一共 夙遭闵凶 凶:不幸 C乐于诗而发之 发:抒发 慈父见背 见:我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 盛筵难再 再:第二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B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辄抑于有司 俨骖騑于上路3下列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大多出于困厄之士的笔下,他们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就把内心郁积的忧愁感慨转化为诗兴,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B第二自然段叙述梅圣俞到老仍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梅圣俞未能摆脱“得施于世”命运的悲叹。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本文是一篇序言。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分为赠序与书序。如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为书序。4翻译(8分)(1)(4分)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2)(4分)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二)古代诗歌阅读( 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 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5“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至少两种)?有什么艺术效果?(4 分) 6词的最后两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风飘飘而吹衣。(2)聊乘化以归尽, 。(3) ,秋水共长天一色。(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凡在故老, , ,特为尤甚。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8分)伞汤学春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师父送至山门。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 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师父一怔。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跪下了。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却是扶不起。师父愕然。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徒儿拜磕在地,说:“师父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对徒儿说了真话。”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炼得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有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师父把撑着的雨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能一刀断得了它。”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将它变成了铜筋铁骨?即使是铜筋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里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山雨凄迷,山风如诉。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风雨凄迷,山色空濛”一句,渲染了师徒离别时的伤感气氛,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也为师父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B. 在写师父时,作品用“欣慰”“不快”“一热”“心痛”“愕然”“长啸”“扑下”等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C.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这“大笑”,既反映了师父对徒弟的重新认识,也表现了师父面对绝境的泰然。D. 下山的徒儿是师父最疼爱的一个,师父很担心爱徒的刀法没有学到家,难以立足江湖,进而会辱没师门。E. 伞,在师父手中,体现了师父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9.小说中,师父认为的“聪明好学,伶俐精明”的徒儿在拜别师父下山之后,让师父有了重新的认识。师父重新认识到了徒儿怎样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0.小说为什么以“伞”为题目?(3分)11.小说结尾,有人认为太过悲情,师父不必赴死。也有人认为师父还有其他选择。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12.下列加点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棱角(lng)叱骂(ch) 踟蹰 (ch) 偃旗息鼓(yn)B.西畴(chu) 壶觞(shng) 盘桓(hun) 载歌载舞(zi)C.险衅 (xng) 夙愿(s) 祚薄(zu) 日薄西山(bo)D.掇弄(du) 联袂(mi) 舸舰(k) 除臣洗马(x)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又有庭院实景的描写。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指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B.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这种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C.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事实,这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崛起?是富强的崛起,还是文明的崛起?答案是肯定的。D.由于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从而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1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亲爱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题材电影。丢失的挚爱能否找回?残缺的家能否真的破镜重圆?寻子背后,一场亲情风暴席卷而来。B.棚户区平房密度大、间不容发,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亟待改造。C.琉璃作品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其制作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操作,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而这位大师琉璃烧制的技艺相当纯熟,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D.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在舞会上项链不胫而走。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有多个版本流传,相传明末清初的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B.庄子的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善于虚构,语言灵活自如,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C.陈情表选自萧统的昭明文选,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将诉请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D.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和各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套中人”如今已经成为扼杀一切新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16.将下列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一点礼品。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灵魂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A. B. C. D. 17在横线上补写两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4分) 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人生的方向,我们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陶渊明找到了,他虽贫困却辞官归隐,过上了“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生活;王勃找到了,_,_;庄子找到了,_,_。 四、写作 (40分) 18阅读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2016年10月考试答案解析1. 【答案】A 【解析】比:联合2. 【答案】B 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却”。【解析】A项,前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作代词解释“它”。C项,前者为介词,相当于“因为”;后者为介词,凭借。D项,前者为介词,表被动;后者为介词,“在”。3. 【答案】C 【解析】“二百年无此作矣!”是说“二百年以来没有这样的作品”而不是说“二百年后不会出现”。 4(1)(4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无:无论1分 语:谈论1分 向圣俞:状语后置1分 发:发泄或抒发1分)(2)(4分)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落日迫近西山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如果没有祖母,没有办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没有办法度过她的余生。(但:只是1分 以:因为1分 薄:迫近1分 无以:没有或不能1分)【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既然如此,那么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纪现在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住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的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按次序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5.【答案】(4分)运用了比喻、对偶、双关、对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友人已经修炼到了心如古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节操。(答出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及其艺术效果3分,其余手法1分)6.【答案】(4分)字面理解:人生就像是客栈,我也是匆匆往来的过路人。(2分)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2分)【诗歌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诗歌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送别词,是送给他的好友钱穆父的。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离别的三个年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友人已经修炼到了心如古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节操。赞扬了友人淡泊、竖贞的品格。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在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在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在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7.(6分)(1)舟遥遥以轻飏 (2)乐夫天命复奚疑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犹蒙矜育,况臣孤苦8【答案】AE(4分)【解析】B.“扑下”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C. 打算惩处徒儿的释然、决然。 D. 师父担心徒儿只学会了用刀之法,还未能领悟“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没能学到为人之道, 如此会危害武林,而并非简单的“辱没师门”。 9.【答案】(6分)(1)贪婪冷酷。“徒儿回首了”、“扶不起”意味着对一无所有的师父有所求,贪婪、不满足,面对慈爱、深情的师父毫不动容,冷酷绝情。 (2)野心勃勃。“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徒儿意欲称霸天下,独绝武林。(3)心狠手辣。“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面对恩重如山的师父毫不手软,心肠狠毒至极。(答出三点给6分,每点2分;概括性格特征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10. 【解析】(3分)(1)释题:伞,一把雨伞,凄迷冷雨中师父为徒儿送的一把雨伞;一把竹匕,被徒儿无情地砍削成让自己毙命的武器。伞,凝结了师徒之情,又终结了师徒之义。(2)情节方面:以伞为线索,从送伞到以伞为武器杀死徒儿,串起了重要情节。(3)人物方面: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师父的慈爱、大义,徒儿的自私冷酷、忘恩负义、心狠手辣分别凸显,结尾处的较量,其实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高下已分。(4)主题方面:以小见大,深化主题。伞隐含了“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刀法真谛,只学武功,不会做人,必败无疑。(情节方面1分、人物形象1分、释题与主题1分)11. 【解析】(5分)(明确观点1分,分析理由,至少提出两点,每点2分。)结局观点参考如下:(1)小说在“山雨凄迷,山风如诉”处结束,留下悬念。(2)师父心灰意冷,闭关隐匿,绝学失传。(3)师父重新物色徒儿,立誓将武学真谛传与后辈。(4)师父毕生心血付之东流,无可寄托,不能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发疯了。分析理由,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师父”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分析;情节安排上的合理性、巧妙性方面分析;小说主题方面分析。12. 【答案】A 【解析】B载歌载舞,应该是四声。C衅,应该是前鼻音。薄,音同“搏”;D舸g洗xin13. 【答案】B 【解析】A逻辑顺序颠倒 C选择问,不能用肯定或否定回答 D主语残缺14. 【答案】C 目无全牛:技术熟练、高超。【解析】A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关系恢复、重归于好。B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和“千钧一发”意思相近。D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15. 【答案】A 【解析】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作家16. 【答案】B17.(4分)符合人物经历,第二空联系人物作品。(每空1分)18.(40分)【构思提示】歪曲、 篡改承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只会将其毁灭,应该抱着尊重、审慎的态度方可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