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7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274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灵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填入答题框中。)1下列不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红色旅游 B参观历史博物馆 C看电视、听音乐 D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文化。( )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网络3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4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 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A B C D5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产物,同时也是党在执政理 念上的重大飞跃。思想是行动之源,在中国发展战略面临重大转型时,各级领导能否在思想领域就科学发展观达成高度共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这表明()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 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B思想决定着行动C科学发展观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D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6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做到(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引进外国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ABCD 7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额猛增,并以1:10的规模拉动相关 产业 发展。这表明()A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我们鼓励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D网络游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8. 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格”即“格物”,研究万事万物;“致”是“致之”,在研究中找到规律。 其余几个字的含义分别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这八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则材料说明( )A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 D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 9. 今天的郑州,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个以时尚定位的丹尼斯。丹尼斯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任生先生13岁只身一人离开河南,在台湾生活了40多年,如今一张嘴仍是满口地道的河南话,如果不是外界非要给他加上“台商”的标志,恐怕没有人能看出他阔别家乡几十年的 痕迹。这说明( )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人们并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10文化塑造人生,主要表现为(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1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A努力创造文化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12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A 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13近些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模式通过电视剧向世人展现得十分完美。无论是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文化与世界的关系是(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具有世界的意义C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14“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A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有差异、有竞争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15.“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文化多样 性的正确态度是()A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只要本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C推崇外来文化否定本民族文化 D既要拒绝外来文化又要反对文化创新16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17.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是侨居性的移民。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 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主要表明( )A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18.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 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19.文化交流与继承的关系是( ) A文化交流不需要继承 B文化继承可以离开交流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文化交流和传播是同步进行的 20.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2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就必须( )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 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 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D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2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文化继承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艺术创作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24. 中华文化的全盛时期主要是在( )A. 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明时期 D明清时期2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 B C D26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呈多样性。对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B各民族文化相互独立,水火不容C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D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27 一代民儒李叔同,借用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参考一首日本歌曲的歌词,并浓缩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创作了名曲送别,20世纪中国人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名曲送别的创作( )说明了中华文化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 反映了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有利于加强不同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 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A. B. C. D. 2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创造性 D包容性29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居于统率地位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A. B. C. D. 30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 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爱好和平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 、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9分) 32.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舒同先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寓巧于拙、宽博端庄的“舒体”,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理解。(6分) 33. 2005年4月12日人民报社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1)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4分)(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应做到什么?为什么?(5分)(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