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228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班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学前班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学前班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纸球操(一)(体育活动)目标1、学习纸球操的第14节,能随节奏协调地做操。2、动作认真到位。准备1、自制纸球,人手一个(将废纸揉紧呈球状,并用胶带固定,直径约为15厘米)。2、节奏感明显的音乐。过程1、学习做纸球操的14节。2、随音乐做两三次,提醒幼儿动作认真到位。3、放松。 纸球操(一)(动作说明见教师用书23页)第一节 上肢运动(各节操均为4个8拍)第二节 扩胸运动第三节 体侧运动第四节 腹背运动我长大了(语言教学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验长大学到本领的自豪感,树立自信心。2、能用普通话较清楚地朗读诗歌,正确发出:长zhang 脚jiao 擦ca 学xue 奶nai等字音。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我长大了。2、我长大了诗歌录音带。过程 1、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语言我长大了画面,了解图中内容:有谁?在做什么?并与同伴自由讲述。2、播放诗歌录音,幼儿边听朗诵边看画面,理解记忆诗歌内容。 3、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回答。(1)图中的小朋友对妈妈说什么?(2)小朋友对爸爸说什么?(3)小朋友对奶奶说什么?4、幼儿跟录音学习朗诵诗歌,教师注意纠正幼儿发音,帮助幼儿发准“长、脚、擦、学、奶”等字音。5、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了,在家里和学前班里学到些什么本领、会做些什么事,启发幼儿将自己的本领仿照原诗的句式,仿编诗句。6、鼓励幼儿懂得长大了要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要当解放军(唱歌)目标 1、感受歌曲坚定、有力的风格,初步学唱歌曲。2、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准备 教师分析教材,了解歌曲的风格;对幼儿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过程 1、教师出示解放军图片,引导幼儿观擦并提问: (1)解放军是干什么的?你们长大要当解放军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两段歌词内容,以儿歌的形式念给幼儿听,幼儿初步感受歌词。2、感受歌曲旋律,幼儿学唱歌曲。(1)教师告诉幼儿歌名,并初次示范唱歌曲。(2)要求幼儿听清歌词,再次范唱,提问:歌里面唱了些什么?(3)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旋律按节奏念歌词。(4)幼儿随教师学唱歌曲。重点学习弱拍后半拍起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教师的演唱方法,并轻声随教师一起演唱,以便听清教师的歌声,使幼儿掌握歌曲中这一难点。3、幼儿基本学会歌曲后,鼓励幼儿用雄壮有力的声音来演唱。妈妈节日快乐(综合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的工作,知道妈妈的工作很辛苦,还要照顾家人。2、教育幼儿要有感恩之心。准备 1、请家长教孩子说一句祝福妈妈的话。2、邀请一位家长扮演角色,幼儿每人一张白纸。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幼儿家长:这是某某,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她今天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问好和欢迎。2、家长: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这是妈妈的节日,叫三八国际妇女节。家长向小朋友讲述自己的工作和在家怎样照顾家人。3、教师小结:刚才这位妈妈讲了她的工作和照顾家人的事,妈妈是很辛苦的,我们在家里要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并回答教师提问(也可以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说说。)4、教师小结:妈妈很辛苦,我们是在妈妈的养育和家人的照顾下长大的,我们要学会主动的帮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择菜、帮妈妈捶背等。5、让幼儿说一句祝福妈妈的话,教师和小朋友向家长说:“妈妈,你辛苦了,节日快乐!”家长也谢谢小朋友,谢谢老师,谢谢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也祝老师和小朋友节日快乐!6、请幼儿在纸上画一幅画送给妈妈。(教师巡视指导)神奇变变变(综合)目标观察常见的物品,并能大胆地用几何形体概括物体的形状,有创意的在不同的形体上稍作加工就变成一种全新的具体物品。准备幼儿用书综合神奇变变变。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第一组图中的左边两个物体,根据自己的观察,联系生活经验,明确说出两个物体的名称。2、再引导幼儿观察第一组图中的右图,明确说出两个几何形状的名称,思考如果在几何图上稍作添加或变化,可变成哪种全新的具体物体?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启发幼儿的思维。3、和同伴讨论各自的创意,相互启发。4、在右图中实现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完成第一组作业。5、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其它几组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并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6、展示作品,师生互评。画妈妈(美术活动)目标 1、学习画人物半身像。2、抒发自己对妈妈的情感。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观察妈妈。2、教师绘制人物纸型一个,各式发型纸型若干。3、水彩笔、勾线笔、油画棒、画纸。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启发幼儿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社会及家庭中的许多人,尤其是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他们都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我们应该满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2、向幼儿介绍“三八”妇女节的意义,让幼儿了解这个节日是妈妈们的节日。3、请幼儿说出自己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注意讲讲自己妈妈的特征,如: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短短的头发等。说说在家的妈妈:做饭、洗衣服、关爱老人、爱护孩子、体贴丈夫等(客卿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4、教师出示纸型人物,再将若干种发型纸型分别配在头上,让幼儿清楚各种发型的特点,并画在头部的主要位置。5、请幼儿想想自己的妈妈平时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请幼儿自己画衣服并选择颜色,也可以示范23种服装形式让幼儿自己选择。6、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据幼儿的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一个黑点的眼睛、有眼眶的眼睛、双眼都有睫毛的眼睛等。7、鼓励幼儿根据妈妈的特征大胆想象,创造出妈妈的形象,力求把妈妈的半身像画得端正,在绘画中教师用亲切的语言调动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活动延伸 把全班小朋友的(妈妈画像)展示出来,在画纸上写上一句感谢妈妈的话,如“我长大了,要感谢妈妈!”“妈妈,我爱您!” 图片说明:设计一张相片形状的画纸。边沿做相片样。复习10以内的数数(数活动)目标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点数。准备1、玉米、石子、小棍、水果等物数量各10,每个幼儿一份。2、幼儿用书数复习10以内的数数。过程1、把玉米、石子、小棍、水果等物全部混在一起,教师先让幼儿观察小篮子里面有什么物品,请幼儿把篮子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有多少,说出总数。请幼儿相互检查分类和数数对了没有,教师巡回指导。2、教师数数,数到某一个数后幼儿接着往下数,一直数到10,如教师数到3,幼儿接着由3数到10。3、教师拍手、跺脚、点头、击鼓,让幼儿默默数数,并说出总数。4、让幼儿找找教室或教师以外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0,数一数,说出是什么东西。5、让幼儿数数幼儿用书数复习10以内的数数上的物品,说出总数。6的组成与分解(数活动)活动目标 :1、让喜欢数学操作活动,能用实践操作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2、学习6的组成与分解,并能在记录卡上进行记录。活动重难点:学习 6的组成与分解,并能在记录卡上进行记录。活动准备:1、六条小鱼的图卡和鱼缸。2、幼儿操作的小鱼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幼儿看图卡,向幼儿交代帮小鱼找家的任务。提问:小河的水被污染了,爸爸救了六条鱼回来,请小朋友分到两个鱼缸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幼儿尝试)二、幼儿操作(一)教师:小朋友请你们数一数有几条小鱼?(二)幼儿用小鱼图片分出不同的方法,试一试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三)教师巡回指导。(四)教师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五)教师鼓励幼儿说出6的分法,并记录。例如:6可以分成1和5,1和5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2和4,2和4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3和3,3和3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4和2,4和2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5和1,5和1可以组成6.三、练习6的分解组合(一)朗读分合式。(二)游戏邮递员叔叔送信,巩固6的分解组合。四、延伸活动宝宝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分糖果”或“分筷子”的游戏复习今天学习的6的分解组合,好吗? 65. 手拉手 笑哈哈(语言)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世界各国人民同住一个地球,都是友好的邻居。2、能有感情地背诵儿歌,感受奥运盛会的欢乐和谐气氛和儿歌的欢快节奏。3、认识汉字:手、笑、哈、拉。准备:1、幼儿用书语言手拉手 笑哈哈“认一认、写一写”。2、“手拉手,笑哈哈”儿歌录音带。过程:1、幼儿看语言手拉手 笑哈哈画面,找出图中自己认识的人,说说他是谁。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知道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2、播放手拉手 笑哈哈儿歌录音,幼儿安静欣赏,说出儿歌名称和自己听懂的内容。3、再次欣赏老师朗诵。4、提出问题与幼儿探讨,帮助他们理解儿歌内容。(1)“金发碧眼白娃娃”是什么意思?卷发大眼黑娃娃、黄皮肤的亚洲娃又是什么意思?请把他们找出来。(2)“五环旗”是什么?为什么会在中国空中飘扬?(3)找出图中的五个福娃,说说他们的名字,“福娃迎来五洲娃”是什么事?(4)“世界儿童是一家”是什么意思?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有不同的人种,但不论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还是卷发大眼的黑种人、黄皮肤的亚洲人,都居住在同一个家园地球上。全世界的人民都要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5、幼儿学念儿歌手拉手 笑哈哈。幼儿跟教师学念儿歌,师生跟录音念儿歌,感受儿歌欢快的节奏和热烈的气氛。6、教师板书儿歌名称手拉手 笑哈哈教幼儿认识汉字:手、笑、哈、拉。活动延伸1、教幼儿在幼儿用书语言手拉手 笑哈哈上练习书写汉字:手、笑、哈、拉。2、课间教幼儿学念童谣中国福娃。美丽的孔雀(美术)目标:1、学习绘画孔雀,能保持画面清洁。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准备:1、水彩笔、油画棒、画纸。2、音乐磁带,范画一张,孔雀图片。3、幼儿用书美术美丽的孔雀。过程: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家乡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吗?(在我们云南有许多国家级的一、二级保护动物)2、出示图片,欣赏认识孔雀。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位全国稀有的、生存的我们云南的鸟类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老师朗诵谜语,幼儿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幼儿猜出是孔雀后,教师提问)(1)调动已有经验,幼儿讨论。教师:大家都说对了,是孔雀。你见过孔雀吗?在哪里?它长什么样?教师:大家讲得真好。孔雀很漂亮,雄孔雀还会张开大大的尾巴,就像美丽的扇子,这就叫孔雀开屏。(2)出示图片,认识孔雀。教师:今天动物园里的孔雀也要开屏了,大家想看吗?你看,孔雀开屏时尾巴是什么样?上面有些什么?教师:孔雀开屏的尾巴上有花纹,这些花纹就像小兵一样排着队呢!3、讲解画法,激发兴趣。教师:这样美丽的孔雀我们一起来画画吧!(教师指导幼儿分步骤学习画孔雀)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按步骤画孔雀。(2)能大胆想象运用多种颜色涂画出五颜六色的孔雀羽毛。(3)引导幼儿注意画面整洁。云南光风(综合)目标1、在看看、说说的活动中,初步了解美丽的云南风光。2、乐意结合已有经验表达自己对云南风光的认识。准备1、孔雀图片一张。2、幼儿或幼儿的家人在游览云南名胜风景区时拍摄的照片。3、幼儿用书综合云南风光。过程1、出示孔雀图片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家在哪里?”“孔雀为什么喜欢生活在西双版纳?”引出活动主题。2、结合幼儿自带照片开展谈话:我知道的云南风光。教师:“云南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吗?”“你去过哪里?”让幼儿结合照片说说自己去过的、听说的旅游景点。3、欣赏幼儿用书综合云南风光,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1)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西山有“睡美人”之称,滇池是有名的高原湖,大观楼有“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长联。(2)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以怪石林立、千姿百态的石头为特征,当地彝族人民的歌舞风情,更为石林景区增添色彩。(3)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热带风光,因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孔雀之乡”之称。西双版纳是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有傣家竹楼、凤尾竹等风景。(4)大理风景名胜区:苍山是中国植物资源宝库、洱海是高山淡水湖,还有大理三塔、蝴蝶泉等风景,这里还有白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居、民俗。(5)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有终年积雪的雪峰,虎跳峡为世界最深峡谷、长江第一湾,泸沽湖风景、丽江古城、纳西古乐等,还有体现摩梭族、白族少数民族的民情民俗。4的组成(数)目标1、学习4的组成,知道4的三种分法。2、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准备1、贴绒教具4个。2、幼儿用书数4的组成。3、数练习册4的组成。过程1、复习3的组成,在认识3分解组合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贴绒教具,总结得出4可以分为3和1、2和2、1和3、3和1,2和2、1和3合起来是4。出示分合式: 4 1 3 1 3 2 2 2 2 3 1 3 1 42、幼儿操作扣子,练习4的3种分法。3、学习书写数字4。4、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4的组成及数练习册4的组成。小刺猬和大菠萝(语言)目标1、喜欢看图书,能按画面页码顺序阅读故事。2、能将画面与故事内容联系起来阅读并讲述故事。3、认读汉字:大、小、爱、妈妈。准备1、幼儿用书语言小刺猬和大菠萝及故事录音。2、汉字卡片:大、小、爱、妈妈。过程1、请幼儿翻开语言小刺猬与大菠萝画面,教师请幼儿认读故事名称:小刺猬和大菠萝。同时出示汉字卡片,认读汉字:大、小、爱、妈妈。2、请幼儿自由结伴阅读,书中讲了小刺猬和大菠萝的什么事?提醒幼儿按画面的顺序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小刺猬把什么背回家?(2)你吃过菠萝吗?菠萝什么味道,好吃吗?小刺猬为什么自己不吃菠萝?(3)小刺猬想吃菠萝吗?他用什么办法战胜了自己想吃菠萝的念头?(4)最后,谁把菠萝吃了?3、幼儿互相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4、播放故事录音,幼儿边听故事边看画面,把画面内容与故事对应起来,加深理解。5、幼儿讲述教师指出的画面的故事情节。6、组织幼儿讨论:小刺猬想吃菠萝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对小刺猬把自己想吃、爱吃的菠萝留给妈妈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小刺猬和妈妈吃着菠萝说: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甜的菠萝?引导幼儿讨论,让他们理解妈妈对小刺猬的爱像菠萝一样甜蜜、醉人,小刺猬把菠萝留给妈妈,也是留下自己对妈妈的一份爱心4的口述应用题(数)目标1、在学习4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口述应用题。2、有快速编题的能力。准备1、贴绒教具。2、幼儿用书数4的口述应用题。过程1、教师演示贴绒教具,讲解范例:草地上有3个小朋友在玩皮球,又来了1个小朋友,草地上一共有4个小朋友。(加法)草地上有4只小狗,走了1只小狗,草地上还剩3只小狗。(减法)2、幼儿根据教师的范例,结合生活经验模仿口述应用题。3、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4的口述应用题。小熊过桥(体育活动)目标:练习走平衡木,能动作协调地通过平衡木。准备:自制小树若干、小凳子若干、小桶2只(内装沙)。过程:1、教师带幼儿做热身活动:重点运动肢、腰部、下肢。2、练习队形变化:左右转弯走、切段分队走。3、教师带幼儿利用小凳子做运动,如:绕障碍跑、从高处往下跳、抢凳子等。4、将小凳子一个接一个放在场地上,请幼儿逐一通过“小桥”,并提示幼儿逐渐加快速度。提示幼儿注意安全。5、将小凳子间隔放在场地上,请幼儿逐步通过“断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6、游戏:小熊过桥。玩法:将幼儿分为两组进行比赛。先通过“断桥”,然后取一棵小树,由路径的两侧返回队伍,拍下一幼儿的手,将小树插入队伍边的小桶中,然后到队伍后面排队,下一幼儿出发。哪一队种的小树多哪一队获胜。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可视幼儿情况逐步加大小凳间隔的距离,鼓励幼儿不断克服困难,加快速度。游戏两三次。7、放松:请你跟我这样做。教师带幼儿在场地中慢走,抖动身体,重点放松上肢、腰部、下肢。山顶上的海洋公园(综合)目标1、知道香港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2、激发幼儿爱国情感。准备幼儿用书综合山顶上的海洋公园、综合特别行政区香港。过程1、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综合山顶上的海洋公园,互相说说图中说了什么事。2、教师讲述山顶上的海洋公园,讲完后提问:(1)山顶上的海洋公园在什么地方?(2)香港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什么地方?(3)公园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地方?(海豚、海狮表演)(4)听了故事你想到了什么?3、教师小结:香港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香港、热爱家乡。4、请幼儿再观察幼儿用书综合特别行政区香港,互相说说香港最典型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中银大厦等)找不同(综合)目标联系生活经验,灵活掌握分类的不同标准,观察并发现图中物品的细微差别,提高综合分析信息、获得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准备幼儿用书综合找不同。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组物品,发现这一组物品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判断出其中一个与其它不一样的物品。2、请幼儿将那个不一样的物品圈起来,并陈述自己判断的理由。3、如果幼儿出现多种不同的判断和理由,可采用讨论的方式认可其中合理的部分。4、不要强化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保护幼儿可贵的创造力。5、幼儿独立完成其它几组的练习,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分享各自的做法和经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南瓜屋(语言)目标1、启发幼儿在看懂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作品主题。2、指导幼儿把故事内容和图画内容对应起来进行讲述。3、认读汉字:南瓜屋。准备1、幼儿用书语言南瓜屋及故事录音带。2、汉字卡片:南瓜屋。3、南瓜一个。过程1、请幼儿打开汉语南瓜屋画页,找到画页的第一幅,教幼儿认读题目:南瓜屋。2、请幼儿仔细观察每幅画的细节、人物特征、活动及心情。并提出以下问题请幼儿思考:小兔和啄木鸟在山坡上做什么?坑里长出什么了?啄木鸟把瓜叶上的什么东西啄走了?瓜藤上开出什么样的花朵,还结出什么了?南瓜长大了,小兔和啄木鸟怎么办?最后一个大南瓜,他们用它做什么?怎样做?幼儿边思考问题边看图画进行讲述。3、播放故事南瓜屋录音,幼儿边听故事,边看相应画面。4、请2-3位小朋友讲述老师指定的画面内容。5、组织幼儿讨论:小兔和啄木鸟为什么把自己种的南瓜做成南瓜馆分给大家吃?还把南瓜屋做成了林中俱乐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一对好朋友共同做了好事,让大家分享,自己也得到快乐。懂得要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4的口述应用题(数)目标巩固4以内数的组成和口述应用题。准备1、教室内有意摆设一些物品,供幼儿编题使用。2、幼儿用书数4的口述应用题。过程1、幼儿两人一组,观察环境,边说边讨论,自编应用题。2、教师请几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编题的。3、教师结合幼儿编题的情况,指出问题,做出范例,让幼儿继续学习。4、教师指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学习。5、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4的口述应用题。5的组成(数)目标1、学习5的四种分法,理解互补换关系。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准备1、一面为红色,另一面为绿色的图片5片,每个幼儿一份。2、数字卡片1-5,纸、笔每人一份。3、幼儿用书数5的组成。4、数练习册5的组成。过程1、请幼儿操作图片:把图片进行翻转,每一次只能翻一片,并根据颜色的变化做记录,记录5的四种分法。2、请幼儿把自己记录结果说出来。3、教师小结5的四种分法,写在黑板上。 5 1 4 2 3 3 2 4 14、请幼儿观察5的四种分法的两组数字中,有什么秘密。5、教师讲解互补互换规律:两组数字的左边和右边是逐一递增和递减,每次都增加或减少1;两组数的位置交换,两边合起来都是5。5 5 1 4 2 3 4 1 3 26、学习书写数字5。7、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5的组成及数练习册5的组成。其多列(歌唱)目标1、感受哈尼族歌曲的欢快、跳跃的风格,初步学唱歌曲。2、积极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准备活动前帮助幼儿了解哈尼族的民族风俗,理解“其多列”的意思就是快快来的意思。过程1、幼儿随歌曲的旋律自由舞蹈进入活动室,初步感受哈尼族音乐的乐曲风格。2、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1)教师以哈尼族小朋友的身份,带幼儿边玩游戏边熟悉歌词,帮助幼儿记忆歌词。(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要求幼儿听清歌词。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3)教师再次范唱,请幼儿跟教师默唱,进一步熟悉歌曲。3、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1)幼儿演唱歌曲,教师在幼儿每一遍演唱前注意提出要求,让幼儿的每一遍演唱都能有所提高。(2)教师待幼儿学会歌唱后,可鼓励幼儿带 动作进行表演。附歌曲其多列1=F 2/4欢快 活泼地 云南哈尼族民歌5 3 3 5 3 3 6 6 1 3 2 1 2 3 5 3 2 1 2 6 1 6 6 1 6 6其多 列,其多 列,上山 坡去 拣竹 叶,带上 长刀 砍竹 筒,其多 列,其多 列。其多 列,其多 列,大路 旁的 小树 叶,随风 吹动 随风 扬,其多 列,其多 列。其多 列,其多 列,彩色 书包 背身 上,高高 兴兴 上学 去,其多 列,其多 列。注 其多列: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泼水节(语言)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学习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感受作品的意境美。2、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领会散文中浓浓的爱和关怀之情。准备1、幼儿用书语言泼水节及配乐录音带。2、课前丰富有关泼水节的知识。3、树叶及清洁的盛水器皿。过程1、请幼儿翻开语言泼水节画面,自由结伴观察并讨论画面内容:环境、人物及其活动2、教师朗诵散文泼水节,幼儿边听朗诵边看画面,把画面与散文内容对应起来理解。3、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幼儿思考:(1)你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3)是什么水?怎样泼?(2)人们把吉祥的水泼给小草,小草怎么样?泼给小树,小树怎么样?泼给花朵,花朵又怎么样?为什么散文中说:我们还想把水也泼给小兔、小猴和小鸟们呢?(3)为什么散文中说:夏天提着花篮来了?幼儿可以互相讨论,自由回答老师的问题。4、教师播放散文录音,请幼儿欣赏散文,并试着跟读。5、请几位幼儿试着朗诵散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6、师生跟录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7、请幼儿说说自己想把吉祥水泼给谁,并带幼儿用树叶和盛水器皿到户外泼水,传送祝福。结束活动。5的口述应用题(数)目标学习5的口述应用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准备 1、贴绒教具,数字卡片1-5。2、幼儿用书数5的口述应用题。3、数练习册口述应用题。过程1、复习5的组成。2、教师出示范例:池塘里有4条鱼,又游来了1条鱼,池塘里一共是几条鱼?(加法)415池塘里有5条鱼,游走了2条,池塘里还剩几条鱼?(减法)5233、教师让幼儿自行学习编口述应用题,并说出答案。4、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5的口述应用题、数练习册口述应用题。捏泥巴(语言)目标1、学习儿歌,了解儿歌中动词、象声词的运用,幼儿感受玩泥巴的乐趣。2、指导幼儿按儿歌节奏正确运用动词、量词和象声词仿编儿歌。准备1、幼儿用书语言捏泥巴及儿歌录音带。2、胶泥若干及胶泥制作的各种小动物。过程1、出示橡皮泥小动物,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用什么捏成的?猜猜是谁捏的?2、请幼儿翻开语言捏泥巴画面,观察图中有谁?在做什么?3、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有图欣赏儿歌,并回答老师问题:小妹妹捏泥巴:先捏什么,再捏什么?捏只山羊怎么叫?捏只母鸡怎么叫?捏只小猴怎么样?捏只青蛙又怎样?教师逐句提问,启发幼儿用儿歌语句回答。4、幼儿看图中标记跟教师学念儿歌。5、仿编儿歌。(1)请幼儿自己用胶泥捏一个与图中不同的小动物,并能说出它的叫声或动作,比比谁最能干,能在三分钟内捏出。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询问其捏的是什么?怎么叫?怎样走?(跳、爬)(2)请2-3位幼儿说出自己捏了什么,教师启发幼儿用诗中的语言说出:“捏只叫”或“捏只(跑、跳、爬)”,如:“捏只小狗汪汪叫”“捏只小猫喵喵喵”“捏只乌龟慢慢爬”“捏只小兔蹦蹦跳”“捏只小鸟天上飞”“捏条小鱼水里游”等。(3)师生根据幼儿创作,仿编儿歌,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带幼儿朗读。活动延伸幼儿自由结伴或独立将自己或其他小朋友捏的小动物用简单图画标记记录在语言捏泥巴仿编儿歌的空白处。仿编新儿歌,与同伴分享。猜猜,哪个瓶子最先满(综合)目标观察漏斗口径的大小和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准备幼用用书综合猜猜,哪个瓶子最先满?过程1、观察图片,从图中看出哪些东西是相同的。比如说,水龙头的水流速度是一样的,装水的瓶子是一样大的。2、观察图片,从图中看出哪些东西是不同的。比如说漏斗的口径不同。通过两组观察训练幼儿对图片细节的关注,为幼儿作出判断奠定基础。3、结合生活经验,预测哪个瓶子最先满。并请陈述自己的理由。4、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透水的硬卡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不同口径的漏斗,让孩子通过实验,感知漏斗口径的大小和水流大小的正比关系,验收假设的结果。5、根据实验的感受,完成作业。如果水龙头里的水要通过漏斗流进瓶子,想一想,哪个瓶子会最先装满水?请按照先后顺序在括号中填上序号。复习几何图形(数)目标复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能从许多图形中辨认出这些图形。准备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图形若干,颜色、大小不同。2、幼儿用书数复习几何图形。过程1、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混放在一起,再请小朋友对图形进行分类,并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圆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3、游戏“把图形送回家”:把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分别放在三个地方,表示它们的家,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图形,把它送到相应的家里。4、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复习几何图形。狼来了(综合)目标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撒谎。准备幼儿用书综合狼来了。过程 1、教师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综合狼来了,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讲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后提问:(1)第一次男孩喊“狼来了”,村里人是怎样做的?(2)第二次男孩喊“狼来了”,村里人又是怎样做的?(3)第三次男孩喊“狼来了”,村里人为什么不出来了?(4)结果怎样了?(羊被吃光了)幼儿讨论并回答提问。3、教师小结:男孩因为好玩喊狼来了,第一二次都没有狼来,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他了,因为他不诚实,爱撒谎,所以第三次狼真正来的时候就没有人帮助了,他的羊全被吃了。我们小朋友要做诚实的人,不撒谎。乌鸦喝水(语言)目标1、能从前后画面环境、角色动作、表情的变化,理解画面之间的内容联系,想象情节发展并构思完整故事情节。2、学习用叙述性语言讲述。3、认读汉字:乌鸦、喝水。准备幼儿用书语言乌鸦喝水。过程1、幼儿翻开语言乌鸦喝水画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逐图观察思考。乌鸦飞到什么地方,它想做什么?它喝到水了吗?池塘里的水到哪儿去了?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最后它飞到什么地方,发现什么?乌鸦喝到水了吗?为什么?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2、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讲述、补充,编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3、讨论:画面之间的内容和联系。图一:辣辣的太阳,说明天气很热,池塘干涸了,水被晒干(蒸发)了。乌鸦飞到池塘边想做什么。(喝水)图二:画面内容变了,这里有什么?乌鸦发现什么?从图一到图二说明乌鸦正到处飞着找水喝。图二与图三的关系:图二发现水瓶。图三,乌鸦停下把嘴伸进瓶子喝水,水很少,喝不到。图二图三水瓶周围有许多小石子,图四:石子少了,乌鸦想办法把石子投进水瓶,瓶中水位发生变化升高了。图五:地上没了石头,瓶里装满石头,水升到瓶口,乌鸦喝到水4、根据观察、分析,构思故事情节。5、请2-3位幼儿讲述教师指出的画面内容。最后请1-2名幼儿看图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6、给图画故事取名字。教师板书汉字:乌鸦、喝水,教幼儿认读。认识椭圆形(数)目标认识椭圆形,并能从许多图形中辨认出椭圆形。准备1、椭圆形一个,大圆形一个,每个幼儿有一份装有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各若干的图形盒。2、幼儿用书数认识椭圆形。过程1、教师出示大椭圆形,提问幼儿: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可让幼儿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2、教师告诉幼儿:像这样的图形叫做椭圆形,并拿出圆形与之比较其不同点:圆形是圆圆的,而椭圆形有点儿长和匾。3、请幼儿在自己装有图形的小盒里找出椭圆形,同桌的幼儿可以互相检查。4、教师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椭圆形。5、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认识椭圆形。一半的故事(综合)目标1、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做事半途而废的危害。2、让幼儿体验做完一件事而获得的快乐。准备幼儿用书综合一半的故事。过程1、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综合一半的故事,并互相说说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讲故事一半的故事,并提问:(1)为什么森林中的动物都不请小猴帮忙了?(2)爷爷为什么摔倒了?(3)你喜欢做事只做一半吗?为什么?3、讨论:如果做事只做一半,有什么样的危害?如:汽车开到一半,不开了 炒菜炒到一半,不炒了 老师上课上到一半,不上了4、教师小结:做事只做到一半,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坚持做完每件事。5、让幼儿说说自己曾坚持做完一件什么样的事,做完后心情怎样?6、教师:坚持做完一件事,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快乐。7、玩“我们都是木偶人”游戏,看谁坚持到最后不动。认识梯形(数)目标让幼儿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将它与长方形进行比较,有初步的比较能力。准备 1、长方形纸、梯形纸、图片等。2、幼儿用书数认识梯形。过程1、教师用一张长方形纸来变另一个形状,即把长方形的纸从一面一端开始往下拆一个角。另一端也同样折去一个角,然后用剪刀剪去这个角,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呀?然后告诉幼儿现在的这个图形就叫做梯形。2、幼儿使用长方形纸,用折角的方式做长方形变梯形的练习。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长方形和梯形的不同之处。4、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认识梯形。有趣的海死海(综合)目标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在水里放盐使鸡蛋慢慢浮起来的现象。2、体验参与科学小实验的愉悦和成功感。准备1、幼儿用书综合有趣的海死海。2、每位幼儿一份操作材料:鸡蛋、盐、小勺、淡水一杯。3、教师一份操作材料:鸡蛋、盐水、淡水各一杯。(准备的盐水要能够让鸡蛋浮起来)过程1、观察幼儿用书综合有趣的海死海,了解死海的神奇之处。教师介绍: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水域,被称为“地球的肚脐”。死海位于沙漠中,降雨极少且没有规律。作为世界上最咸的湖泊,由于含盐量高,湖水经重超过人体的比重,游泳者都很容易浮起来,所以在死海中游泳的人平躺在水面上也不会下沉。因为死海中含盐量太大,鱼儿难以生存,岸边草木稀少,故称之为“死海”,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2、教师演示:将鸡蛋放入淡水杯中,让幼儿看到“沉”的状态。(1)教师:“鸡蛋在水中的沉浮状态能否改变?如何改变鸡蛋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幼儿讨论。(2)将鸡蛋放入盐水杯中,让幼儿看到鸡蛋“浮”的状态。(3)幼儿分组,尝试探索操作:死海的原理。指导幼儿用鸡蛋、盐、淡水实验,在将盐水放入淡水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找出鸡蛋浮起来的原因,感知在水里放一定数量的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的现象。雨的形成过程(综合)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感知雨的形成过程。2、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意,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准备1、实验用品:海绵、烧杯、酒精灯等小实验材料。2、幼儿用书综合雨的形成过程。过程1、引导幼儿交流已有经验。教师:“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2、看幼儿用书综合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云的微滴,逐渐结合成为较大的水滴,温度更低后变成冰晶,遇到水蒸气变成雪花,雪花愈结愈大向低处降落,降落时,穿过暖空气又溶解为水滴,变成雨落在地面。3、小实验:下雨了。(1)教师实验:把装水的烧杯放到酒精灯上烧,看看烧杯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当烧杯口往外冒气时,把海绵块放在杯口上,等海绵变得湿润时,告诉幼儿这就是干燥天气时的云,用手将里面的水挤出来制造下雨的现象。(2)引导幼儿观察,并用语言大胆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幼儿这就是雨的形成过程。师幼小结:地球表面的水经过太阳照射等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很轻,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来越厚,再遇上冷空气就又变成水滴落下来,那就是雨。4、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来下雨吧,幼儿用喷水壶向海绵喷水,直到他们的“云”充满了水蒸气时,让每组幼儿一起将水挤出来,制成各种“细雨”、“暴雨”等,同时比较海绵的变化。三点水氵(语言)目标1、指导幼儿认读汉字:江、河、海、池等。2、感知汉字构成的一般规律,知道以“氵”为偏旁的字均与“水”有关。3、培养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准备1、幼儿用书语言三点水氵。2、汉字卡片。过程1、请幼儿翻开语言三点水氵图一,听老师朗诵儿歌“小雨点,沙沙沙”。请幼儿说说小雨点落到什么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什么东西。(水)2、请幼儿看图指读儿歌,注意下面加点的汉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氵)3、教幼儿认识汉字的偏旁氵(三点水),告诉幼儿凡是有偏旁氵(三点水)的汉字,均与水有关,如大海,海洋的海水,池塘里有池水,江河里有河水。4、请幼儿翻到语言三点水氵图二,看图认读图下的汉字,找出它们的共同部分填写在图中的圆圈内。5、请幼儿在汉字卡中找出偏旁是“氵”的汉字卡片,看图认读汉字。活动延伸在幼儿用书语言三点水氵(二)田字格内练习书写汉字。图形变变变(数)目标1、加深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准备1、每个幼儿两张正方形纸、10根小棍、剪刀等。2、幼儿用书数图形变变变。3、数练习册图形变变变。过程1、教师让幼儿自己折叠正方形纸,看看能变出多少图形来,幼儿可以互相讨论。2、教师请幼儿用小棍拼搭图形,看看幼儿能拼出多少图形,并向全班幼儿报告。3、教师小结:一张正方形纸可以折出三角形、长方形的图形来,用小棍就可以搭出很多的图形,如: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正方形折叠时,发现了什么秘密。(正方形通过折叠后,变成了其他的图形,如三角形)。5、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图形变变变及数练习册图形变变变。晨雾(语言)目标1、理解散文内容,领会散文中形象的比喻和优美的意境。2、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喜欢。3、交流自己对晨雾的认识,了解雾的形成。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震雾及配乐录音带。2、活动前带幼儿观察、感知“雾”。过程1、请幼儿说说自己看见过的“雾”吗?下雾时四周是什么情景?雾是从哪里来的?(雾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对雾的认识。2、播放散文晨雾录音,幼儿欣赏,初步感受散文内容。3、教师逐段朗诵散文,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帮助幼儿了解散文内容及比喻手法的运用,学习文学语言。(1)散文中说太阳公公的胡子是什么样的?(学习句子:金黄金黄,好多好多,好长好长。)散文把什么东西比做太阳公公的“胡子”?(阳光)(2)谁喜欢太阳公公的胡子?为什么说它们抓住胡子爬杆杆、荡秋千?(3)小水珠怎样往上爬,最后变成什么了?3、翻开语言晨雾画面,再次欣赏散文。4、幼儿看书上散文中的图标,跟录音朗诵散文。5、教幼儿看图学习朗诵、分组朗诵、师生轮流按句朗诵散文,感受散文优美的语句和意境。四大水果(综合)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总结四种水果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四大水果的营养价值。2、大胆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水果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从别人的讲述中积累有关水果的经验。准备幼儿用书综合四大水果。过程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常吃的水果有哪些?它闪是什么味道?”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积极地表述各种水果的味道,教师向幼儿介绍:苹果、葡萄、柑橘、香蕉称为世界四大水果。2、观察幼儿用书综合四大水果,引导幼儿比较观察苹果和柑橘、葡萄、香蕉的形状、颜色、大小、果香味等不同的特征?并与同伴积极交流。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自己所知道的这几种水果的营养价值。教师小结:苹果含有微量元素锌,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葡萄含有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增进人体健康;柑橘的营养价值很高,有生津止温渴、开胃、润肺的功能;香蕉所含的维生素是四种水果中最为丰富的,有防止胃病的功能。4、结合幼儿用书综合四大水果,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这些水果还有哪些营养价值和功能,并与同伴讲述。一树枣儿(语言)目标1、能口齿清楚地念绕口令,发准翘舌音:“出”ch、“树”sh、“着”zhe(轻声);平舌(儿化)音:“枣儿”zo er。2、学习正确的换气方法,能快速念绕口令。准备幼儿用书语言一树枣儿及绕口令儿歌录音带。过程1、播放绕口令“一树枣儿”儿歌录音,请幼儿说说儿歌里说些什么?听懂哪些句子?2、教师放慢速度朗诵绕口令,幼儿翻开语言一树枣儿画页,边看边听老师朗诵。3、请幼儿用绕口令中的语言说说儿歌内容,学一学儿歌里是怎样数枣的。4、幼儿结伴数枣,先正数,从一个枣儿数到十个枣儿,再倒数,从十个枣儿数到一个枣儿,比一比谁能一口气快数数完。说一说为什么数不完或数得慢。5、观察老师先吸足一口气再数,互相练习。6、教幼儿说绕口令,速度由慢到快,要求读准翘舌音“出、树、着”,儿化音“枣儿”。7、细儿练习说绕口令,比比谁能一口气多数几个枣。8、幼儿跟录音说绕口令。6-10的组成(数)目标学习数6-10的组成,进一步了解总数与部分数互补、互换的关系。准备1、1-10的双色圆片,每个幼儿1份。2、笔、纸、数字卡片1-10。3、幼儿用书数6-10的组成。4、数练习册6-10的组成。过程1、复习2-5的组成。2、教师请幼儿操作圆片,找出6的5种分法,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分出来的。3、教师把6的分法写在黑板上。 6 1 51 5 2 42 4 3 33 3 4 24 2 5 15 1 6(1)请幼儿观察6下面左边一列和右边一列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6下面第一行1和5与最后一行5和1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教师小结:6下面的左边一列是从1到5,即从1逐渐递增到5,而6下面右边一列是从5到1,即从5逐渐递减到1。5、下面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的两组数是前后位置不同,它们合起来都是6。6、让幼儿操作圆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10的组成。(须用两个课时)7、忆写数字6-10。8、巩固练习:数6-10的组成及数练习册6-10的组成。 61 52 43 34 25 16的口述应用题(数)目标学习6的口述加减应用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准备1、两色笔6支,6根小棍或其他数量为6的物品一套,数字卡片1-6,、。2、幼儿用书数6的口述应用题。过程1、复习6的组成。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物,练习口述应用题,教师说出例子,如:老师有3支红颜色的笔,又有3支蓝颜色的笔,一共是6支笔。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336(加法);老师有6支笔,借给了李老师2支笔,老师还剩4支笔。用算式表示就是624(减法)。让幼儿操作材料学习自编应用题,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3、请幼儿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编加减应用题,用数字卡片表示。4、巩固练习:幼儿用书数6的口述应用题。小猴吃瓜果(综合)目标1、通过观察、感知,比较概括出不同水果的明显特征。2、乐意与同伴分享水果,体验品尝活动的乐趣。准备 1、幼儿带自己爱吃的水果(苹果、梨、桃、葡萄、西瓜等)。2、教师准备小刀、小碗(或纸杯等容器)、牙签、抹布、纸箱等。3、幼儿用书综合小猴吃瓜果。过程1、活动导入,结合幼儿用书讲述小猴吃瓜果的故事,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教师:“小猴为什么说西瓜没味儿,香瓜净是籽儿,核桃麻嘴儿、鸭梨酸牙儿呢?这些瓜果的味道真是这样的吗?它们的正确吃法是什么?”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自由结伴观察水果。3、游戏:摸一摸。将幼儿带来的水果放入教师准备好的纸箱中。(1)请幼儿分别摸箱子里的水果,教师:“猜一猜,摸到哪个水果宝宝?”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依次摸出水果。(2)引导幼儿观察摸到的水果,启发幼儿说一说摸到的水果的外形特征、水果的香味、水果的吃法。4、教师、幼儿共同分享水果的不同味道。(1)活动前,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洗手、使用刀的方法及安全要求(小心不要切到手)。(2)幼儿以小组形式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洗、削、切水果。(3)幼儿互相交流:用牙签品尝水果,并与同伴说一说洗、削、切水果时的趣事,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多吃水果有益身体的知识。屈原的故事(综合)目标1、通过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2、对屈原产生崇敬的感情。准备1、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材料。2、幼儿用书综合屈原的故事。过程1、老师出示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材料,提问:(1)这是什么?为什么要吃粽子?(2)吃粽子的节日叫什么节?(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2、教师讲故事屈原的故事,边讲边请幼儿看幼儿用书综合屈原的故事,讲完后提问:(1)屈原为什么要投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人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扔到江里?3、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