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归纳提升 鲁教版选修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771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归纳提升 鲁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归纳提升 鲁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归纳提升 鲁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归纳提升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荒漠化自然:气候变干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沙化季风区的边缘地带沙尘暴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人为:植被破坏我国西北、华北(春季)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影响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伐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公害病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水体富营养化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城镇郊区,江河湖海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赤潮自然:温度高、蒸发量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CO2增加温室效应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全球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酸雨pH5.6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危害人体健康臭氧减少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氯氟烃增多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一些生物灭绝城市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缺乏科学规划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 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 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可创收31 2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21 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 500美元。材料二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_。(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地区。(3)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4)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很容易判断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第(3)题,A处位于长江上游,其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第(4)题,保护森林资源,除加强森林资源的更新外,还要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同时要防止各种自然灾害对森林的影响。【答案】(1)树木(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2)东北西南东南(3)河流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发。(4)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升格训练】读“欧洲某年降水pH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图示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只填写选定国家的字母代号)A意大利B西班牙C德国D瑞典E冰岛(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3)该环境问题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对非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方面的知识:等值线、pH(酸雨)与区域地理(欧洲)。通过读图可以发现,pH等值线的数值由外围向中心递减,最低值为4.3。根据欧洲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判断出最低值出现在瑞典、德国、波兰等国。从pH数据中可以看出,欧洲大部分地区降水pH都在5.6以下,说明酸雨危害严重。欧洲由于经济发达,工业和交通工具对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排放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多,从而产生了酸雨。酸雨如果降落到植物上会使植物营养体受损而死亡,从而破坏了农作物、森林和草原等;酸雨会使地球上的水体受到污染,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酸性的液体还会腐蚀非生物物体,从而导致地球上的建筑物受损,损毁文物古迹等。【答案】(1)CD(2)工业废气中含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3)破坏农作物、森林和草原(或“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死亡”)等,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综合检测(一)(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解析】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短缺。第2题,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答案】1.A2.C“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4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但局部出现负相关。第4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以及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追求人均电力消耗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并不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持续上升。【答案】3.C4.B二、综合题(76分)5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图中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1)根据材料,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关系和谐D知识社会和原始社会人地关系较为和谐(2)农业劳动力比重处于上升阶段的时期是什么时期?(3)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人地关系是_;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解析】题目中所给资料反映,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由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过程: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人地关系基本和谐,农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开始加剧,人地关系开始对立起来,农业劳动力比重继续上升;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恶化的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同时开始让人类重新思考人地关系,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答案】(1)D(2)原始社会、农业社会。(3)较小基本和谐严重(加剧)恶化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火电站、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用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空气中,造成全球变暖。由于变暖破坏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材料二2013年夏季,上海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将空调温度定格在26以上。节约1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1)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2)分析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根本措施。(3)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贡献。(至少三条)【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短期内会因融化量增加,导致河水水位上涨,长期来看,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河水枯竭,并且也会使河流蒸发量增加,使河水水位下降。第(2)题,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应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入手,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加强二氧化碳的吸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第(3)题,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个人应从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入手,如节约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回收等。【答案】(1)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河水枯竭;全球变暖使河流蒸发量增大,河水减少。(2)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加强全球合作。(3)节约用电;环保出行;资源循环利用;使用购物袋购物;植树种草等。7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气象专家分析说,200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与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_,_,_。(2)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_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陆地环境中的_表层松化,导致扬尘起沙。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_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沙尘暴的范围和危害。(3)缓解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D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解析】本题要求理解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沙尘暴频发的原因和缓解酸雨危害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2)气候土壤生物(植被)(3)CD8(2013江苏高考)2013年3月89 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 地与b、c 两地相比,a 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3)(双选)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A. 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 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 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解析】(1)沙尘强弱可以从地表植被、风力、沙源等方面分析。根据图例a为强沙尘暴地区,a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地,该地区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所以比b、c两地沙尘强。(2)沙尘天气能够毁坏农田设施,毁坏农作物,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肥力下降,引起土地的荒漠化。(3)根据图示: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减轻沙尘危害可以从削弱风力和增加地表植被方面考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面积的灌溉,所以本题选择AC两项。(4)根据图示:江苏省受沙尘暴影响较小,但作为中学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参与方式主要是宣传和募捐。【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