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三)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410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三)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三)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三)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天演论 D变法通议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A洪仁玕 B张之洞C严复 D康有为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是对哪种思想的评价()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早期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D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A倡导社会变革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性的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馆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伟人”。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ABC D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化方面的小论文,结果在百度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位让人回味的思想者:诗人、教授、社会活动家、校长、院长、驻美大使他倡导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他的名字纠缠着20世纪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人应该是()A陈独秀 B胡适C鲁迅 D郭沫若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民主、科学思潮C社会主义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篇)36530A.新青年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逐步降低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C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都演化为马克思主义者D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到2015年,庶民的胜利已发表了97周年,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最早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是()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导促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A BC D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标志着近代前期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其直接目的是()A批判复古尊孔的逆流B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 C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D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创办各类刊物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组建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ABC D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分)(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6分)(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引起保守势力的极端仇视与恐惧。反动军阀诬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攻击新文化运动“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甚至谩骂提倡新思想“直与猩红热、梅毒等输入无异”。请回答:(1)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哪一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文化领域推行什么政策?(4分)(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2分)(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分析材料三中反动军阀、守旧文人为什么攻击新文化运动?(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4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4分)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选A。本题以中国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地认识西方国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为A。导学号37080018【解析】选B。题干体现的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与题意不符;严复、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张之洞为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意相符,因此选B。【解析】选B。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解析】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解析】选A。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这是维新派的主张,其中的“治之以法”体现了其变革政治制度,变法图强的思想。导学号37080019【解析】选C。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借考证“新”学之伪来动摇封建的思想正统,来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故选B。【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是打倒中国的封建思想和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导学号37080020【解析】选B。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故A、D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也不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故C项错误;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故B项符合题意。【解析】选C。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陈独秀在政治方面的贡献,李大钊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故错误,排除。导学号37080021【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如:“他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陈独秀主张的是文学革命;鲁迅不可能担任驻美大使;郭沫若在时间上不符,故答案选B项。【解析】选C。庶民的胜利介绍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运动。【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的主流由民主科学思想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方面贡献最大。导学号37080022【解析】选B。从表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目之多及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A项与材料反映不符,C、D两项表述绝对化。【解析】选D。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所给三项内容均正确,D项概括最全面。【解析】选A。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其直接起因是当时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故其直接目的是批判这一逆流。【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新青年打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号,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尤其对青年而言,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导学号37080023【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抵抗派(魏源)、洋务派(曾国藩)、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和维新派(梁启超)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主张、实践、影响等)的准确掌握。【答案】(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主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变法图存。(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解析】本题通过三则材料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内容及影响。第(1)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可确定为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政策。第(2)问由作者可确定为民主和科学。第(3)问结合所学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表达出来即可。【答案】(1)袁世凯时期(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策:尊孔复古。(2)民主与科学。(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中国人民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彻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同时它也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导学号37080024【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出处和时间提示判断两段言论出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材料本身提供的是作者的新认识,回答两位作者提出这种新认识的原因需要回顾平时所学知识。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知识。第(3)问注意两者关系要概括指明,同时说明时要有根有据材料中作者观点。【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