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292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抢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化C取消自由贸易 D强制劳动制度解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拿走了农民的所有余粮,甚至包括一部分必需的口粮和生活用品,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答案:A21921年春,苏俄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战争带来的灾难B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导致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A项当时国内战争已结束;B项表述符合材料,但不是最准确的理解;C项未能理解材料的历史背景,只是表面现象。答案:D31921年,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来到苏俄,后来在莫斯科郊外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哈默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苏俄(联)推行的()A重工业优先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据材料中“1921年”“美国企业家”在苏俄建成“铅笔厂”等信息,结合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企业可知B正确。答案:B4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项目年份192119231925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的国情完成了农业集体化A B CD解析:注意题干中“新经济政策实施”这一信息,并观察表格中数字变化情况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耕种面积和产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该政策符合苏俄国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答案:D5作为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除A。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须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要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分析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以及“不愿意要卢布”分析出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和卢布的贬值。第(2)问根据“粮食税”推断出列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第(3)问概括材料分析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市场的繁荣。答案:(1)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措施:新经济政策。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据材料中“苏维埃政权”“禁止粮食贸易保存和隐藏粮食”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苏维埃政权为了应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实施的,它为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故选B。答案:B2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A余粮收集制B轻工业C实行集体化 D增加农庄的自主性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保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夺取军事战争的胜利,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答案:A3列宁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可见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解析:材料强调了在战争条件下实行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余粮收集制集中了有限的粮食,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故选C。答案:C41921年春,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开始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解析: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答案:B5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解析: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3月及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取消自由贸易及实行实物配给制有关,故选A。答案:A6“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解析:“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不满,威胁苏维埃政权,为此,苏俄推行了新经济政策,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正确;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答案:D7新经济政策之所以能够促进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主要在于它()调动了工人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适应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A BC D解析: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8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中国的改革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A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B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整作用C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D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解析:结合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只有“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是其相同点。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全集材料二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同下层脱离的”经济政策和“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苏俄后来实行的“退却”的经济政策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三中,列宁和邓小平提出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和邓小平在这些经济政策上共同的成功经验。解析:第(1)问从材料“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可以看出当时脱离实际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列宁和邓小平都主张学习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发展生产力,同时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意义: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找到了一条在落后的状况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着眼点: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成果,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功经验: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