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142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霍邱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几,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内涵,在孔子身上,这种品格体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B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C“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肯定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C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告”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让他“告”季孙、孟孙、仲孙三子,结果不被三子许可。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B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C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寻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寻拜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取云南。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英乘雾趋白石江。雾霁,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阵,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阵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军却,师毕济。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二十二年,思伦发复寇定边,众号三十万。英选骑三万驰救,置火炮劲弩为三行。都督冯诚将前军,甯正将左军,都指挥同知汤昭将右军。将战,令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昔刺亦者,寇枭将也,殊死斗,左军小却。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斩帅首来。左帅见一人握刀驰下,恐,奋呼突阵。大军乘之,斩馘四万余人,思伦发遁去,诸蛮震慑。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选拔)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霁,两军相望 雾霁:大雾散去,放晴B我兵罢,惧为所扼 兵罢:军队停止作战C元兵惊扰 惊扰:惊慌骚扰D远夷皆为流涕 流涕:流眼泪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B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C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D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英身世坎坷,年少有为。他少年丧父,随从母亲躲避战乱,后被太祖收为义子;十八岁,便担任帐前都尉,守卫镇江。后迁任大都督府佥事,做事干练,受到器重。B沐英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在攻打云南时,他设计扰乱元军,生擒敌方统帅达里麻;思伦发侵犯定远,为阻止士兵退却,沐英亲取佩刀,斩杀左帅,士兵惊恐,均奋力作战。C沐英有情有义,深得人心。高皇后驾崩时,沐英哭得呕血,皇太子去世,他也哀毁过度;沐英染病而死,军民夷族都伤心哭泣。D沐英为官勤政,造福百姓。沐英为官时,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沟通食盐贸易以招来商旅,简化礼节放宽条目,百姓生活得以安宁。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译文:(2)乃帅诸军严阵, 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阵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浣溪沙汪 莘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间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注:元亮,陶渊明;少陵,杜甫。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卫风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描绘了将士们乘胜追杀的激烈壮观场面。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铁 圈 索洛杜布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贵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B“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D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分)(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结合小说内容,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四、(20分)1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尽管这样,我们采访过的经理们一般来说都认同,公司给予消费者 的机会更好些,无论这些话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科威特的议会经选举产生,议会成员能够_ ,媒体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使得科威特数十年来享有相对的自由。最近,在县委宣传部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大家敞开胸怀, ,讲实话,讲真话,消除了过去的一些误会,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A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B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C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13下列各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多数人只有拥有了健全的精神、独立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意识,整个社会才可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获得长远的良性发展。B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决定对正在服刑并且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C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D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同担当的使命感,表明了中国为推动互联网发展做出更大努力的决心。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 , 。 , 。 , ,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规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A BC D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16下面是一幅保护生态环境的剪纸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6分)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正在热播的中央电视台励志挑战节目挑战不可能中,来自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平凡生命挑战了包括体能、技艺、脑力等各种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不可能”盛宴。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都是一样的,但一样的生命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主持人的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理解。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16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答案一1C(原文说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而题目中表述的对象是“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种精神”则只是原因之一。)2D (A“也肯定了孔子的精神”错。B项“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强加因果关系。C项“哀公同意出兵”错,从文意看,哀公其实也不许。“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3A (B“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错,应为“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C“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错,应为“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错,孔子行动“不预判结果,并非不计后果。”)二4、B(罢:通“疲”,“兵罢”指士兵疲劳)5、D(根据文言翻译和句意理解即可得出答案)6、B(“沐英亲取佩刀,斩杀左帅”错,原文说的是“取佩刀,命左右斩帅首来”)7、(1)府中机要事务繁多,沐英年少聪明敏捷,办事决断,没有滞碍。皇后多次称赞他的才干,皇帝也器重他。(“繁积”“剖决”“数”译出各1分;译出大意,2分)(2)(沐英)于是率领各军整肃阵营,好像要渡江的样子。而派奇兵从下游过江,到敌人阵地后面,在山谷间打出迷惑敌人的旗帜,每人吹一铜号角。(“帅”“济”“疑帜”译出各1分;译出大意,2分)参考译文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年丧父,跟从母亲躲避战乱,母亲又去世了。太祖与孝慈皇后怜悯他,抚养他做自己的儿子,随朱姓。沐英十八岁时,授任帐前都尉,守卫镇江。不久迁任大都督府愈事,进升同知。府中机要事务繁多,沐英年少聪明敏捷,办事决断,没有滞碍。皇后多次称赞他的才干,皇帝也器重他。不久拜授征南右副将军,与永昌侯蓝玉跟从将军傅友德攻取云南。元梁王派平章达里麻率兵十多万在曲靖抵抗。沐英乘雾急行到白石江。大雾散去,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傅友德打算渡江,沐英说:“我兵疲劳,怕被敌军所扼制。”于是率领各军整肃阵营,好像要渡江的样子。而派奇兵从下游过江,到敌人阵地后面,在山谷间打出迷惑敌人的旗帜,每人吹一铜号角。元兵惊慌骚乱。沐英立即挥军渡江,派擅长游泳者先行,用长刀砍杀敌军。敌军退却,部队全部过江。于是打败敌军,生擒达里麻,死尸摆了十多里。二十二年,思伦发又侵犯定边,部众号称三十万。沐英选骑兵三万飞驰救援,设置火炮强弩为三排。都督冯诚率前军,甯正率左军,都指挥同知汤昭率右军。要开战时,沐英下令说:“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昔刺亦,是敌军勇猛的将领,拼死战斗,左军稍微退却。沐英登高望见,取下佩刀,命左右斩左路统帅的首级来。左路统帅见一个人握刀飞驰而下,害怕了,奋力高呼突入敌阵。大军压过去,斩首四万多人,思伦发逃走,各蛮族震惊慑服。二十五年六月,得知皇太子去世,沐英哭得呕血。至此感染疾病,死于镇守之地,时年四十八岁。军民在里巷聚哭,远方的夷族都为之流泪。沐英沉稳刚毅寡于言笑,喜好贤才礼遇士人,安抚士卒有恩德,未曾妄加杀戮。镇守滇时,百业俱兴,选拔官吏,督促农桑,每年比较屯田增减给予赏罚,开垦田地达一百多万亩。滇池狭窄,疏浚并拓宽它,没有再发水灾。沟通食盐贸易以招来商旅,区别各方物品以确定贡税,根据民众人数来平均劳役。简化礼节放宽条目,人民因此便利安宁。8上片通过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三幅画面,组成了清幽、简朴、宁静、和谐的秋日乡居图。(3分)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2分)9下片采用了借史抒情(用典)与即事(或叙事)抒情的手法。(2分)将历史上陶渊明、杜甫官场失意与现实中自己闲饮村酒两相对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2分)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深沉,余味悠长。(2分)10.略三11.(5分)(1)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C项,“不安于现状”“充满朝气”等分析依据不足。D项,“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不恰当。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够恰当。) (2)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不愿离开。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能玩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每点2分,共6分)(3)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每点2分,共6分)(4)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铁圈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人物塑造铁圈是造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催化剂,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三点8分,意思对即可)四12. B【解析】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13. B14D15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多读而不求甚解(写对一句1分,写对2句3分,全对5分。)16构图要素:排污管排除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3分)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3分)六、写作(60分)17、写作角度参考: 平凡生命也能实现巨大的人生价值 相信自己,绽放生命的精彩 勇于挑战,让生命闪光 挑战自我,生命拥有多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