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4130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4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5m/sD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2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量3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泸州市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现象D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甲、乙两位同学沿操场跑道匀速跑动,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静止的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色光的排列情况C图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D图中,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如图所示,蜡烛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成清析的像下列光学器件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平面镜D投影仪9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再大一些,应该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A焦点以内,且远离焦点B焦点以外,且在焦点附近C焦点以内,且在焦点附近D焦点以外,且远离焦点10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11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2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B02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C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13物体从A点出发,途径B到达C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BC=4m,通过BC所用的时间为0.8s,那么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6m/sB5m/sC4m/sD3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1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二泉映月,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不同蝴蝶煽动翅膀飞行时,人(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这种声波属于15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是测量体温的温度计,此时它的示数是16小李同学身高1.7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人m,像高m;当他慢慢靠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填物态变化名称);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今年冬季以来,苏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填单位名称)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对人体有害,所以雾霾天气应减少开窗通风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就你所知,提出一条减少这种雾霾天气的可行性办法18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19如图所示,A图中,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发光的原理工作的;B图中,电视遥控器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这种光线具有效应;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而是指向其它不同方向有时也能实现遥控,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条合成20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2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选填“甲”或“乙”)所示,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原理制成的,若实验时间过长,则可以采取的措施(写出一种即可)22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这是因为光从中斜射入中时发生了折射23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40,反射线和折射线夹角为95,则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度24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同学们测量绘制出物距u和像距v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cm;(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等大/缩小)像,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凸透镜”、“凹透镜”)25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匀速完全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它以同样速度完全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运输车的速度为 m/s,合km/h;桥的长度是 km三、综合应用题:(共37分)26如图所示,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27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如图所示,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2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9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并将其固定在玻璃板的前面,然后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实验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做实验的目的是(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关系(3)实验时,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实验中,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像30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现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1)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光屏中心和烛焰中心位于(2)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上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cm;(3)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接着,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小明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在屏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小虫的像(6)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为好31在“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实验中,首先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纸锥(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或换用锥角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3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分钟(2)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盐水在凝固过程中要(填“吸热”或“放热”)(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33光斜射入玻璃中会发生偏折,由此小明提出:玻璃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是否相同?思考后,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玻璃砖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A所示);接着换用蓝光进行实验,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甲中的A和(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玻璃砖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经分析可知:玻璃对(填“黄”或“蓝”)光的偏折程度较大(4)如图丙所示,分别用黄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填“黄”或“蓝”)光对应的焦距大34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min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2)若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该标志牌到大桥,最少行驶多长时间?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4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5m/sD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声速【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2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量【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才能够听到,故A错误;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大,在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C正确;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C3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2)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吸热;(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解答】解: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湿衣服中的水分在阴凉处照样可以发生蒸发现象,使得衣服里的水汽化,从而衣服变干,该选项说法正确;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D、取出冰箱的冰茶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泸州市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现象D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考点】物体的颜色;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紫外线【分析】(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属于光的折射;(3)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发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4)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解答】解:A、泸州市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故A错误;B、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但是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故B错误;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使光发生漫反射,让各个角落里的观众都能够看到,故C正确;D、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但是过量照射对人体就是有害的,故D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甲、乙两位同学沿操场跑道匀速跑动,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小船是运动的,故A错误;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月亮是运动的,故B正确;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受油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D、甲、乙两位同学沿操场跑道匀速跑动,他们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它们的相对位置可能改变,此时以甲为参照物,乙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光的镜面反射,该选项说法错误;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C、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色光的排列情况C图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D图中,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分析】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B、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折射后各色光分散开,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B错误;C、木工师傅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故C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C8如图所示,蜡烛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成清析的像下列光学器件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平面镜D投影仪【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本题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解答】解: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在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故选D9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再大一些,应该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A焦点以内,且远离焦点B焦点以外,且在焦点附近C焦点以内,且在焦点附近D焦点以外,且远离焦点【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解答】解: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物体一定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要使透过放大镜看到物体的像越大,物距越大,所以物体越靠近凸透镜的焦点故选C10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探测器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照相机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如图,像逐渐变小,说明小行星和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和像的距离逐渐变小故选C11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分析【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选D12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B02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C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在5s和7s内的距离,根据公式v=可求小车的平均速度(2)物体受平衡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路程与时间图象是斜向上的直线时,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小车在05s内通过的路程是s1=2m,时间t1=5s,所以平均速度v1=0.4m/s故A错误;B、0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所以此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2s5s,小车通过的距离为零,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D、在5s7s内通过的路程是s2=6m2m=4m,时间t2=2s,所以该时间段小车的速度v2=2m/s,此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此时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13物体从A点出发,途径B到达C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BC=4m,通过BC所用的时间为0.8s,那么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6m/sB5m/sC4m/sD3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根据题意先估计出物体通过AB的时间小于通过BC的时间0.8s,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的范围【解答】解:由题知,物体的运动方向为ABC,AB=BC=4m,物体的速度由快到慢,通过BC所用的时间为0.8s,由于物体在AB段的速度较快,所以物体通过AB的时间小于0.8s,则总时间t1.6s,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v=,因总时间t1.6s,所以v5m/s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1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二泉映月,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蝴蝶煽动翅膀飞行时,人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这种声波属于次声波【考点】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色【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人耳能听到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频率太低和太高都不能听到【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二胡和小提琴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蝴蝶飞行时,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低,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不能;次声波15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1.90cm;如图乙是测量体温的温度计,此时它的示数是39.6【考点】长度的测量;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90cm3.00cm=1.90cm;图中体温计,每一个大格是1和每一个小格是0.1,即分度值为0.1;示数为39.6故答案为:1.90;39.616小李同学身高1.7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人6m,像高1.75m;当他慢慢靠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小李同学身高1.75m站在平面镜前,镜中的像高也是1.75m;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故人和像的距离是6m;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仍然是1.75m故答案为:6;1.75;不变17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填物态变化名称);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今年冬季以来,苏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填单位名称)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对人体有害,所以雾霾天气应减少开窗通风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就你所知,提出一条减少这种雾霾天气的可行性办法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根据对PM2.5含义和产生原因的掌握作答【解答】解: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雾;PM2.5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要减少空气中的PM2.5浓度,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大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等故答案为:液化;微米;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18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凝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冰花形成在玻璃的哪个表面,取决于室内外的气温情况;水在遇冷时会发生凝固现象而变成固态的冰【解答】解: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湿抹布上有较多的水,当水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时,水遇冷发生了凝固现象,使抹布与玻璃粘在一起故答案为:凝华、内、凝固19如图所示,A图中,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工作的;B图中,电视遥控器用红外线(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这种光线具有热效应;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而是指向其它不同方向有时也能实现遥控,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考点】紫外线;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红外线【分析】(1)红外线的用途:红外线的热效应强,能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等等;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制成的(2)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解: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是紫外线,验钞器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的,红外线的热效应强;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而是指向其它不同方向有时也能实现遥控,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故答案为:荧光物质;红外线;热;反射;红、绿、蓝20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根据图象中观察是否有固定熔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熔化时,温度不变,该温度为熔点【解答】解:从图中可知,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B是晶体,且熔点为80故答案为:A;802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选填“甲”或“乙”)所示,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若实验时间过长,则可以采取减少水的质量的措施(写出一种即可)【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1)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涨冷缩制成的;(3)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解答】解:(1)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2)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3)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故答案为:(1)甲;(2)热胀冷缩;(3)减少水的质量22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鱼比实际距离的实际位置浅一些,是鱼的虚像故答案为:浅;水;空气23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40,反射线和折射线夹角为95,则反射角是50度,折射角是35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算出入射角,也就知道反射角的度数,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95,再根据折射角等于180减去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和反射角【解答】解: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为:9040=50,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50,因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等于95,故折射角为:1809550=35故答案为:50;3524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同学们测量绘制出物距u和像距v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10cm;(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放大(放大/等大/缩小)像,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物距u=2f,v=2f成倒立等大实像原理确定其焦距;(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1)因为物距u=2f、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甲曲线图可知,u=2f=20cm,v=2f=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2)由乙图可知u=20cm5cm=15cm,此时的物距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移动光屏,将会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迟会聚故答案为:(1)10;(2)放大; 凹透镜25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匀速完全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它以同样速度完全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运输车的速度为10 m/s,合36km/h;桥的长度是0.2 k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运输车通过山洞行驶的路程为车长与洞长之和,根据速度公式v=就会算出运输车的速度;(2)根据题意运输车过桥与山洞的速度相等,由速度公式v=就会求出运输车通过桥后行驶的路程,桥的长度等于运输车通过桥后行驶的路程与车长的差【解答】解:(1)车完全通过山洞行驶的距离:s=s山洞+s车=260m+40m=300m,运输车行驶的速度:v=10m/s=103.6km/h=36km/h;(2)由v=可得,车完全通过大桥时行驶路程:s=vt=10m/s24s=240m;则大桥的长度:s桥=ss车=240m40m=200m=0.2km故答案为:10;36;0.2三、综合应用题:(共37分)26如图所示,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27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如图所示,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1)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题目已经做出过入射点O垂直于水面的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29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并将其固定在玻璃板的前面,然后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实验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做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实验时,应在A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实验中,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实验时,应透过玻璃板来观察物体所成的虚像;(4)通过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解答】解:(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选择两段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4)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5)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物与像的大小;(3)A;(4)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5)不能;虚30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现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1)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光屏中心和烛焰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上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3)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接着,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小明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在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小虫的像(6)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为好【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安放好仪器,为让像在光屏中间在呈现,须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据图看出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再据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析判断即可(3)由图知,蜡烛处于2倍焦距之外,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像的性质(4)若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在光屏上不能成像,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5 )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6)凸透镜成像时,前后光线相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蜡烛的像越明显【解答】解:(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须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光屏中心和烛焰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所形成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心(2)此时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实像,据图能看出,此时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即u=30cm2f,即15cmf,已知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所以小明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3)由图知,蜡烛原来处于2倍焦距之外,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实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把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光屏放在原来蜡烛的位置,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在(3)中的物距为65cm50cm=15cm,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物距仍然为15cm,小明换了另一块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时,此时蜡烛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光屏上不能成像(5)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即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由于小虫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故在屏上不能看到小虫的像(6)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蜡烛的像会更加清晰故答案为:(1)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10;(3)放大;(4)不能;(5)完整;不能;(6)较暗31在“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实验中,首先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A(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比较快慢时,即可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也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2)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故答案为:(1)A;时间;(2)下落的时间; 高度; 大3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2)凝固点为2,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盐水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填“吸热”或“放热”)(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2)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解答】解:(1)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有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2)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答案为:(1)10,10;(2)2,低;(3)变多33光斜射入玻璃中会发生偏折,由此小明提出:玻璃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是否相同?思考后,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玻璃砖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A所示);接着换用蓝光进行实验,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甲中的A和E(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玻璃砖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光斑的位置(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经分析可知:玻璃对蓝(填“黄”或“蓝”)光的偏折程度较大(4)如图丙所示,分别用黄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黄(填“黄”或“蓝”)光对应的焦距大【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分析】(1)根据小明提出的问题,玻璃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是否相同?实验中要选取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