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A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772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A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A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A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厚福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A卷)一、选择题1清晨,薄雾缥缈的福州西湖,湖面水平如镜,水鸟从湖面轻快地掠过,鱼儿在湖中悠闲地游着,岸边的树木与湖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从物理学角度,下列关于这些场景的形成解释不正确的是()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B湖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C从岸上看见湖中的游鱼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D岸上游客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的浅2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BCD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4下列有关光学器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一定是会聚光C放大镜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D教室里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5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蓝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全身呈蓝色B上衣呈蓝色,裙子呈黑色C上衣呈蓝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蓝色,裙子不变色6一束平行光经过下列哪个光学器件作用后,出射光线仍为平行光束?()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面镜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8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下列哪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A红、黄、绿B红、绿、蓝C红、黄、蓝D品红、绿、黄9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1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11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AufBfu2fCu=2fDu2f1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A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B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C把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描述D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13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制成的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14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二、填空题15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为法线;反射光线是,为入射角;为折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填数字)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讲话中,引用“风翻白浪花千朵,雁点青天字一行”诗句如图所示,大雁成“一字形队列”利用了光的原理在飞行过程中,以其中的一只大雁为参照物,其它大雁是的17小明在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则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cm;后来,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在此过程中,瓢虫的像(填“变大”、“大小不变”或“变小”)18在电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为光在银幕上产生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缘故,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定律19如图所示,一束光竖直向下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若保持镜面不动,使入射光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45,则反射光线将沿时针方向转过;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使平面镜围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20现在的手机大多带有照相机功能,其镜头相当于镜,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缩小)的(实/虚)像2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增大/不变/减小)22如图所示,F、F为凸透镜的焦点,P、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特点是像;若把蜡烛移到P与Q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的大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应将光屏向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23请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并提出一个问题,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作出解释问题:;解释:三、作图题24空气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直角形玻璃砖,如图所示,请作出这束光线射入玻璃砖后并从斜边射出的大致方向25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试通过作图找出该透镜的两个焦点F的位置26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四、实验探究题27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如何判断:2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蜡烛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填选“有”或“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塑料膜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填选“有”或“无”)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填选“正”或“倒立”)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4)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填选“相同”或“不同”),这些光斑是太阳的(选填“像”或“影子”)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时注意将(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立、的实像(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位置(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厚福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清晨,薄雾缥缈的福州西湖,湖面水平如镜,水鸟从湖面轻快地掠过,鱼儿在湖中悠闲地游着,岸边的树木与湖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从物理学角度,下列关于这些场景的形成解释不正确的是()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B湖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C从岸上看见湖中的游鱼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D岸上游客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的浅【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用光屏承接;(2)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解答】解: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故A正确;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C、从岸上看见“水中的游鱼”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D、从鱼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故D正确故选B2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解答】解: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因此,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故选C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甲、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乙、水面上山的“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丙、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丁、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因此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甲、丁故选A4下列有关光学器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一定是会聚光C放大镜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D教室里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生活中的透镜【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2)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偏向主光轴方向(3)当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利用该性质制成了放大镜(4)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解答】解: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聚的真正含义是把原来的光路变窄,所以会聚之后的光线可能是平行光,可能是散开的,可能是会聚成点的,故B错误;C、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可以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可以成倒立缩小的、等大的、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D错误故选:A5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蓝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全身呈蓝色B上衣呈蓝色,裙子呈黑色C上衣呈蓝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蓝色,裙子不变色【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解答】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蓝光,白上衣可以反射蓝光,白上衣反射的蓝光进入观众的眼中,所以观众看到上衣就是蓝色的;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蓝光,蓝光照在红裙子上被吸收,没有光射到观众的眼中,所以观众看到裙子是黑色的故选:B6一束平行光经过下列哪个光学器件作用后,出射光线仍为平行光束?()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面镜【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AC、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所示,出射光线不再平行,故AC错;B、一束平行光射向平面镜后,出射光线还是平行光,如图,故B正确;D、凸面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如图所示,故D错故选B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要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解答】解:对照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可知,“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属于做出猜想,因此是猜想假设环节故选B8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下列哪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A红、黄、绿B红、绿、蓝C红、黄、蓝D品红、绿、黄【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是按照三原色的不同比例合成各种色光【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色彩是有光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合成的故选B9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A图是正确的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故选A1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A、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0,故本选项错误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正确D、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则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11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AufBfu2fCu=2fDu2f【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故选D1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A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B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C把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描述D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结论的得出过程,采用了实验推理法不符合题意;B、用乒乓球的振动显示音叉振幅的变化,采用的是放大法不符合题意;C、用实际不存在的光线说明光的传播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D、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符合题意故选D13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制成的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图示的四点与焦距的位置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其成像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具体应用,即可确定各选择项的正误【解答】解:A、物体放在a点,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摄像机故A正确B、物体放在b点,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故B错误C、物体放在c点,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C正确D、物体放在d点,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D正确故选B14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f甲=6cm;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6cm;所以,f乙f丙f甲故选B二、填空题15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AE为法线;反射光线是OD,5为入射角;1为折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填数字)【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分析】(1)首先找出水平方向的直线和竖直方向的直线,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突破口从图中找到相等的两个角,然后即可确定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判断出入射角和反射角;(2)根据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确定折射角和入射角然后即可确定界面的哪一侧是空气,哪一侧是玻璃【解答】解:(1)由图可知,水平方向的直线是AE,竖直方向的直线CG,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观察图中可知4=5,可知这两个角有一个是反射角,则AE就是法线,CG就是界面,OD为反射光线;(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判断OB为折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5是入射角,4是反射角,1为折射角界面的左边是空气故答案为:AE;OD;5;1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讲话中,引用“风翻白浪花千朵,雁点青天字一行”诗句如图所示,大雁成“一字形队列”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飞行过程中,以其中的一只大雁为参照物,其它大雁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1)大雁成“一字形队列”,之所以能够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大雁在飞行过程中以其中一只大雁为参照物,其他大雁和所选的大雁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其他大雁以其中一只大雁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静止17小明在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则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40cm;后来,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在此过程中,瓢虫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大小不变”或“变小”)【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瓢虫的像距离平面镜20cm,所以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40cm;(2)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因此瓢虫的像大小不变故答案为:40;大小不变18在电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为光在银幕上产生漫反射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镜面反射缘故,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这是黑板“反光”现象,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漫反射;镜面反射;光的反射19如图所示,一束光竖直向下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0,若保持镜面不动,使入射光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45,则反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使平面镜围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6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若保持镜面不动,使入射光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45,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45,则反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若如果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把平面镜顺时针转动30;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9030=60,则入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故答案为:0;顺;45;6020现在的手机大多带有照相机功能,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放大/缩小)的实(实/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透;缩小;实2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传播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不变(增大/不变/减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规律【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左;不变22如图所示,F、F为凸透镜的焦点,P、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与Q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的大小将会变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解答】解:P、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即u=2f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把蜡烛移到P与Q之间,即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光屏上得到的像的大小将会变小;当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也变大,所以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则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变大故答案为:倒立、等大的实;变小;远离凸透镜的方向23请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并提出一个问题,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作出解释问题:为什么看起来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要浅?;解释:射向眼睛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且入射角小于折射角【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如图中可知,一位游泳者站在岸上看水的深度感觉不深,就跳进了水里,就发现了水的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这是由于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解答】解:根据图中提供的情景,可以推出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深,而这正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因当人站在岸上时,射向眼睛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会感到水底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故答案为:为什么看起来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要浅?射向眼睛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且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三、作图题24空气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直角形玻璃砖,如图所示,请作出这束光线射入玻璃砖后并从斜边射出的大致方向【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5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试通过作图找出该透镜的两个焦点F的位置【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利用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光路可逆和图示作出透镜和焦点的大致位置【解答】解:过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与凸透镜交于一点B,连接AB并延长交于主光轴F点,F点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在凸透镜的左侧对称的作出另一焦点F,如图所示:26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进行作图确定物体A的位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解答】解:连接A与凸透镜的中心并延长,过A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焦点F并延长,交于一点,作该点垂直于主光轴,即为物体AB所成的像AB的位置如图四、实验探究题27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错误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何判断: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根据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可以控制凸透镜的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测出点燃火柴所需时间,然后得出结论【解答】解:(1)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不能把太阳光聚集在一起而点燃火柴(2)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无关,则猜想2是错误的(3)选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分别用它们点燃火柴,测出火柴被点燃所需要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无关,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则猜想3是正确的故答案为:(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错误;(3)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2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蜡烛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填选“有”或“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塑料膜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填选“有”或“无”)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倒立(填选“正”或“倒立”)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4)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相同(填选“相同”或“不同”),这些光斑是太阳的像(选填“像”或“影子”)【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1)比较甲、乙两图象的形状可知,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2)比较甲、丙两图象的形状可知,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3)通过观察像的情况可知像的性质及;(4)分析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因,可知与小孔成像原理是否相同【解答】解:(1)甲、乙两图,小孔形状不同,但是像的形状相同,所以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甲、丙两图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像的形状也不同,所以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通过观察甲、乙、丙的像可知,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间隙形成的太阳的像,属于小孔成像,所以成像原理相同故答案为:(1)无;(2)有;(3)倒立;直线传播;(4)相同;像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同时注意将凸透镜(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选填“上”或“下”)调(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C位置(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从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应先调节“三心同高”,且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实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两侧;(3)根据调节要求,观察图乙中的情形,确定调节方向;(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5)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当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此时物像在同一侧【解答】解:(1)由图知,焦点距离光心60cm45cm=15cm,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异侧,所以凸透镜必须摆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读图可知,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调节,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5)若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应在左侧的C点(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物像在同一侧,因此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故答案为:(1)15cm;(2)同一高度;凸透镜;(3)上;(4)右;倒;缩小;(5)C;(6)虚;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