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68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C学生书桌高约200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2图中给出“L”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3在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成绩是10.59s,如果他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运动员百米成绩记录约为()A10.88sB10.59sC10.30sD10.18s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白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 一 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A“歼一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D江河上的桥梁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6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D铃声能传递信息7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8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A相等B甲高于乙C甲低乙D不能判定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使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遥控器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_12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中进入_中所形成的1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为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14冰糖葫芦(如图)是许多同学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_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15初二(1)班同学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同学们在白色光屏可以看到多种色光,图中所示最上面的色光是_光;最下面的色光是_光16一小鸟在湖面上水平飞过,若水深10m,小鸟距水面6m,映在平静湖水的小鸟的“倒影”,“倒影”距小鸟_m,该“倒影”是小鸟的_(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小鸟离水面越近,该“倒影”离水面越_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8)17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熔点为_,该固体物质是一种_(2)像这样的物质还有_,_等等(3)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_态,固液共存时间为_分钟(4)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_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_1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9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确定这条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并画出光路图20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21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五计算题(本小题6分)22爆破需要引火线,某引火线燃烧的速度为0.8厘米/秒,若人在点燃引火线后立即以5米/秒的速度迅速跑到600米以外的安全区,问选用的引火线至少应多长?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C学生书桌高约200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考点】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左右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5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800mm左右不符合实际;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不符合实际故选B2图中给出“L”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初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判定【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L”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L”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D正确故选D3在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成绩是10.59s,如果他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运动员百米成绩记录约为()A10.88sB10.59sC10.30sD10.18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声音的传播时间为t=0.294s;光速很大,可以忽略不计,根据裁判记录的成绩可以求出听到枪声时运动员的运动时间【解答】解:v=,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声=0.294s,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运动员百米成绩记录约为:t运动员=t+t声=10.59s0.294s10.30s;故选C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白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 一 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A“歼一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D江河上的桥梁【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本题研究的是加油机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据此对各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如图所示,“歼 一 10”战斗机与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按照一个方向飞行,若以“歼 一 10”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歼 一 10”战斗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选A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3)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该选项说法正确;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CD6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D铃声能传递信息【考点】声与信息【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解答】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选D7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考点】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分析】(1)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实验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15100【解答】解:A、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A正确;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为100,故C错误;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超出了它的测量范围,故D错误故选A8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A相等B甲高于乙C甲低乙D不能判定【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解答】解:已知甲、乙两杯的冰正在熔化,所以它们的温度都为0,即两杯中水的温度相等;故选A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从水缸外表面小水珠的形成去入手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水缸中的水蒸发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吸附在水钢壁上故A错误B、水缸外面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而形成的故B正确C、水缸中的水汽化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吸附在水钢壁上故C错误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固体冰,不会是液态的水故D错误故选B10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2)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夏天吃雪糕凉爽,是因为雪糕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的缘故;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由于水汽化吸热的缘故;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是由于空气遇冷凝华放热的缘故;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是由于水汽化吸热的缘故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遥控器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考点】红外线;紫外线【分析】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解答】解: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实现对电视的遥控作用故答案为:紫外线;红外线12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反射现象;“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该现象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所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海上明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现象;“疑水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所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 反射;折射;水;空气1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解答】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5.50cm对齐,右端与8.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故答案为:2.80cm;1mm14冰糖葫芦(如图)是许多同学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解答】解: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内能;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故答案为:热传递;放出15初二(1)班同学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同学们在白色光屏可以看到多种色光,图中所示最上面的色光是紫光;最下面的色光是红光【考点】光的色散【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这其中色光中偏折能力最弱的是红光,偏折能力最强的是紫光,因为三棱镜是倒放的,因此图中所示最上面的色光是紫光,最下面是红光故答案为:紫;红16一小鸟在湖面上水平飞过,若水深10m,小鸟距水面6m,映在平静湖水的小鸟的“倒影”,“倒影”距小鸟12m,该“倒影”是小鸟的虚像(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小鸟离水面越近,该“倒影”离水面越近【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已知小鸟距水面6m,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6m;则该“倒影”距小鸟的距离为6m+6m=12m;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因为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鸟离水面越近,该“倒影”离水面越近故答案为:12;虚像;近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8)17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熔点为50,该固体物质是一种晶体(2)像这样的物质还有海波,冰等等(3)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态,固液共存时间为30分钟(4)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吸热【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1)观察物质熔化的图象时,通过寻找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可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2)海波、萘、冰、铁、铜、食盐,这些都是晶体;(3)找出关键的温度点,将图象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可判断每一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4)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解答】解:(1)图象中,熔化过程中对应的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熔点,由图可知该温度是50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读图可知,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2)该固体物质是一种晶体,像这样的物质还有冰、海波、萘等等(3)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温度低于熔点,属于熔化前,故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态该物质从第2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50分钟熔化结束,故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时间为t=50min20min=30min(4)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吸热故答案为:(1)50;晶体;(2)海波;冰;(3)固;30;(4)熔化;吸热1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解答】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故答案为:(1)较黑暗;蜡烛B;(2)重合;相等;垂直;相等;(3)B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9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确定这条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并画出光路图【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A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解答】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0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先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要作出反射光线必须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按反射定律的内容作出反射光线;要作出折射光线,必须知道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右侧斜向上作出反射光线,并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斜向下作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21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在光的折射规律中,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也变大,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先分析入射光线AO和BO,入射角的大小,就能判断出对应的折射角的大小,从而根据OA画出BO的折射光线OB【解答】解:入射光线AO和BO,BO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较小,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五计算题(本小题6分)22爆破需要引火线,某引火线燃烧的速度为0.8厘米/秒,若人在点燃引火线后立即以5米/秒的速度迅速跑到600米以外的安全区,问选用的引火线至少应多长?【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人奔跑的速度和安全距离,可以得到人到达安全区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引火线燃烧的时间,已知引火线燃烧的速度和时间,利用公式S=vt到达引火线的长度【解答】已知:S1=600m v1=5m/s v2=0.8cm/s求:S2=?解:v=人奔跑所用的时间为t=120s引火线燃烧所用时间与人奔跑所用时间相同,所以引火线的长度至少为S2=v2t=0.8cm/s120s=96cm答:引火线的长度至少为96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