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一)孔子困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徒役:服劳役的人。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非与:难道不是吗?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阅读指津】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只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学说能获得世人的认可。在游学的过程中,他有过优待,也有过困顿。在顺境中,人性很难得到体现;在逆境中,人性才能得以展现。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作了形象的注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吴伐陈( ) (2)楚使人聘孔子( ) (3)从者病( ) (4)子路愠见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用现代汉语说说孔子被围困的原因和结果。 (二)贤者诫子 【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乙】太宗尝谓皇属曰:“肤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表,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肤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选自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注释】却:摒除。恣:任凭。吉:吉祥。贼:敌人。 【阅读指津】 周公旦集孝、仁、德、恭等美德于一体,他辅佐周成王无怨无悔,他位极人臣,却很低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劝自己的儿子要谦虚、谨慎。 唐太宗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他能够居安思危,劝诫那些在糖水中泡大的孩子要有怜悯之心,不要感情用事,要谦恭,时刻记住:忠言逆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又相天子( ) (2)犹恐失天下之士( ) (3)则念耕夫( ) (4)勿恃己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一沐三握发 吴广以为然 B.守之以愚者 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 C.夫贵为天子 则念耕夫 D.成王之叔父也 外绝游观之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封是也。可不慎欤? (2)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4.【甲】【乙】两文中周公和太宗都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请从两文中找出他们 的做法。(可用原文语句) (三) 橐驼种树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释】郭橐( tu)驼:人名。为观游: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蕃:繁多。孳(z):生长得快。莳(sh): 移栽。土易:换了新土。 【阅读指津】郭橐驼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招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移徙( ) (2)其本欲舒( ) (3)去不复顾( ) (4)不抑耗其实而已( )2.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故不我若也 B.唯利是图C.何陋之有 D.苟有能反是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4.请结合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谈谈当前的儿童教育问题。 (四)昭王纳士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 【阅读指津】 燕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以报齐破国之仇,故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郭隗说:“你要招贤,先从我开始;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能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堂号为“尊贤堂”,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各国有才于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魏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最终大败齐国。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2)燕王吊死问生( )(3)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4)齐城之不下者( )2.下列语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A.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B.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反以报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4.郭隗举古人花千金买千里马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燕昭王能打败齐国的原因有哪些。 (五) 李生劝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者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追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选自第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注释】说(shu):劝说。还(xun):同“旋”,转身。蹉跎(cu tu):光阴消逝。 【阅读指津】 科学证明:95%的人智商介乎70至130之间的标准范围,只有2. 5%的人智商低过70。因此,智力绝不是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和态度。 选文中的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在学习方法上只会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在态度上甚至有些故步自封,好在他的朋友李生对他不放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他茅塞顿开。由此可见,王生是个知错能改的人,李生是个执着的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王生益愠( ) (2)不耻下问( ) (3)冀闻道也( ) (4)王生惊觉,谢曰( )2.下列加点字与“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盖学贵善思 C.请铭之坐右 D.四支僵劲不能动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4.李生认为“善学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六) 蒋琬之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选自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释】构:挑拨离间。推:追究。坐事:因事获罪。 【阅读指津】 蒋琬,字公琰,少以才闻名于郡县,刘备称汉中王时为尚书郎。后主时,诸葛亮辟为东曹掾,举茂才,迁参军,又迁长史,加扶军将军。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以出类拔萃、神色自若使得众望所归,任尚书令一职,正式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 本文主要写了蒋琬在处理人际交往,背后打小报告,秉公执法不计个人好恶的事情,通过这几件事,我们能领略到蒋琬的过人之处;对他的人格魅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杨戏素性简略( ) (2)戏之慢上( )(3)杨敏曾毁琬曰( ) (4)或以白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非其本心 此之谓失其本心B.时不应答 时不我待C.苟且不如 苟且偷生D.复何问耶 复前行,欲穷其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2)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4.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5.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反映了他怎样的品格? (七)喜雨亭记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政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注释】忭(bin):欢乐。荐饥:连年饥荒。二三子:你们。优游:悠闲自得。 【阅读指津】 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502种,分装成3100多册。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它大量收入了古籍中的必读书、必备书,还收入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工具书,还发掘了一些从未面世的稿本。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予至扶风之明年( ) (2)既而弥月不雨( )(3)越三月( ) (4)皆雨之赐也(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为亭于堂之北”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属客而告之 B.始旱而赐之以雨C.皆雨之赐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4.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蝴蝶泉记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匀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山麓:山脚下。何巢阿:与下文陆参戎都是作者的朋友。漱:用水清洗。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焕然:光彩夺目的样子。 【阅读指津】 蝴蝶泉位于云南省苍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面积50多平方米,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镜,由泉底冒出,泉边树荫如盖,一高大古树,横卧泉上,这就是“蝴蝶树”。每年春夏之交,特别是4月15日,蝴蝶树芬芳吸引蝴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漫天飞舞。最奇的是万千彩蝶,交尾相随,倒挂蝴蝶树上,形成无数串,垂及水面,蔚为壮观。 在本文中,徐霞客为我们生动记叙了蝴蝶泉的地理位置、泉上景色及蝴蝶泉的得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至是得土人西指( ) (2)溯之又西( ) (3)过五月乃已( ) (4)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闻之已久 此之谓失其本心B.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倚崖而耸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 其始,以王命聚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2)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蝴蝶泉吸引游人的原因有哪些。 (九)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艾子杂说)【注释】临朝:指帝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支备:支付军备费用。支,供给,支付。丁壮:即壮丁,指壮年的男子。即墨: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平度市。太行(hng):即太行山。轩辕:山名。武关:地名。踣(b):跌倒。应候:顺应时令。 【阅读指津】 齐王只看到筑大城防御敌国的好处,却没有想到筑城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所以艾子借雪中饥民的故事讽谏齐王,不要只看到将来的好处而不顾眼前,把人民都折磨死。那样,所谓将来的好处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选文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双层结构法”,使全文形散神聚,鲜明地突出了选文的主题。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自东海起( ) (2)虽有少劳(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2.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望天而歌 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B.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2)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4.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家客马周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便宜:有利于国家,合乎时宜的。累除:经过多次升迁而担任。敷奏:陈奏,向皇仁报告。 【阅读指津】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满腹才华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 选文叙述了马周由一介平民变为朝廷重臣的传奇故事,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表现马周的才华,但从“令奏之,事皆合旨”“及谒见,与语甚悦”“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等语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其人,同时也能感受到李世民识才、爱才之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事皆合旨( ) (2)太宗怪其能( )(3)凡四度遣使催促( ) (4)与语甚悦(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A.贞观五年,至京师 B.凡四度遣使催促 C.深识事端 D.暂时不见,则便思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 (2)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4. 马周是唐太宗最为信任和欣赏的贤臣之一,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唐太宗欣赏马周的原因。 参考答案1. (1)攻伐,攻打(2)聘请(3)困苦不堪(4)恼怒,生气2. (1)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2)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 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3.原因: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怕孔子在楚国起用会危害到自己。结果:粮食断绝;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引起弟子质疑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子贡名端木踢,字子贡)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识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二)贤者诫子1. (1)辅助,辅佐(2)担心(3)常常想,惦记(4)依赖,仗着2. D( A项的“然”是转折连词“可是”和“正确”;B项的“以”是介词“用”和连词“来”;C项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和名词“农夫”;D项都是结构助词:“的”)3. (1)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夏桀和商纣王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2)(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敌人,(这)不可以不细察。4.【甲】文: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乙】文: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译文】【甲】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夏桀和商纣王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乙】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时自己的亲属说:“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时从未享受过游览观赏风光名胜的乐趣,在宫中也不敢沉溺于歌舞女色。你们这些人生于富贵之家,长在深宫大院之内。作为皇亲贵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就想到养蚕妇人的辛苦;每吃一顿饭,就要想到种田农夫的艰难。至于在听取别人的言语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凭着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我经常亲自处理各种繁杂的政务,怎么敢因过于辛劳而推辞呢!你们不要讥笑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强就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永久享有富贵,确保一生吉祥顺利。先贤曾说过: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仇敌,(这)不可以不细察。”(三) 橐驼种树1.(1)或者(2)根,草木的根或茎干(3)离开(4)它的果实2.D(1)项是陈述句,其余三项是倒装句)3.(1)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2)虽然说是爱护树,实际上却害了树;虽然说是忧虑树,实际上却是仇恨树。4.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应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束缚或戕害儿童的身心发展,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入手,不可拔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译文】郭橐驼,不知道原先叫什么。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郊。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绅人家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以及卖水果的商人,都争相迎请雇用他。看橐驼所种植的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习性要求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移栽树术要保留根部的旧土,捣土要细密这样做了以后,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再为它担心,离开后就不必再去看顾它了。树木移栽的时候要像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把它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没有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特殊本领;我只是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并没有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特殊本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不能伸展,又换了新土,培土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如果有与此相反的人,却又对树木爱得过于深厚,担心得过了头,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头看看。更严重的,还用手指抓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丧失了。虽然说是爱护树,实际上却害了树;虽然说是忧虑树,实际上却是仇恨树。所以都不如我啊,我又有什么本领呢?”(四)昭王纳士1.(1)怎么(2)凭吊,慰何(3)买(4)攻克,攻下2. C( A项意思是:认为;B项意思是:把;C项和例句都是:用;D项意思是:来)3. (1)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 (2)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 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4.以事说理,委婉劝谏,使燕昭王易于接受他的观点,为下文重用他作铺垫。5.对个广招人才并重用人才;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收买人心;和百姓同甘共苦,联合其他国家。(答三点即可)【译文】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会?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 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愍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又刹下莒和即墨。(五)李生劝学1. (1)恼怒,不高兴(2)以为耻(3)希望(4)道歉2. B(B项的“盖”是发语词。例句和A、C、D三项都是通假字。例句的“惠”同“慧”;A项的“说”同“悦”;C项的“坐”同“座”;D项的“支”同“肢”)3. (1)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2)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4.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于千里之外,这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显示明显的警戒。”(六)蒋碗之事1.(1)向来,一向(2)傲慢,不敬(3)低毁,说别人的坏话(4)告诉,陈述2. D( A项分别是“本意”和“本来具有的羞耻之心”;B项分别是“有时候”和“时机”;C项分别是“如果”和“得过且过”;D项都是“再,又”)3. (1)人的心性不同,和人的容貌一样千差万别,表面赞同,而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引以为戒的。(2)我的确不如前人,(他)没有什么可以追究的。4.蒋琬不理睬对杨戏的挑拨;蒋琬不追究杨敏的低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5.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反映了他以下品格: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意思对即可) 【译文】东曹掾杨戏平时待人简慢,蒋琬与他谈话,(杨戏)有时不理不应。有的人想要在蒋琬面前陷害他,说: “你与杨戏说话,他不理不睬,杨戏不尊敬上级,不也太过分了吗?”蒋琬说:“人的心性不同,和人的容貌一样千差万别。表面赞同,而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引以为戒的。杨戏想要赞成我是对的呢,却不是他的本心,想反驳我的话,又暴露了我的错误,所以(他)默然不语,这表现出他的爽快。”又如督农官杨敏曾诬蔑蒋琬说:“做事昏庸糊涂,实在不如前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蒋琬,主事的人请求追究惩治杨敏。蒋琬说:“我的确不如前人,(他)没有什么可以追究的。”主事人再次陈说,而蒋琬不去追究。主事的人则请求蒋琬下令去问杨敏究竟昏庸糊涂有什么证据。蒋碗说:“如果不如前人,那就是做事不合理,做事不合理,那么就昏庸糊涂。还有什么可问的?”后来杨敏犯罪关在狱中,大家担心杨敏必死无疑。而蒋琬并无偏见,杨敏得以免去重罪。他的爱僧好恶合于道理,都像这样。(七)喜雨亭记1. (1)第二年(2)下雨(3)及,到(4)恩赐,赏赐2. C(A项是代同,宾客;B项是代词,我们;C项和原文是助词,的;D项是音节助词, 不译)3. (1)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2)那么,我一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吗?4.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译文】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 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里游玩享乐,难道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这都靠雨的恩赐。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八)蝴蝶泉记1. (1)向西(2)逆着水流的方向走(3)停止,停歇(4)开花2. C(A项的“之”分别是:代词“蝴蝶泉之异”和助词,主谓间,不译;B项的“以”分别是介词“因为”和连词相当于“而”;C项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D项的“其”分别是代词“这件事”和助词,不译)3. (1)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真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2)有的人说,蝴蝶是花变化而成,有的人说是花像蝴蝶吸引了蝴蝶到来。4.泉上之树,花开状如蝴蝶;万千蝴蝶须足勾连,自树冠悬及水面,蔚为壮观。(意思对即可)【译文】向南走二里,经过第二个峡谷的南边,有村庄在大路的右边,名叫波罗村。在它西边的山脚下有蝴蝶泉这样的异景,我听说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得到当地人指点,于是令我的仆人挑着担子先往三塔寺走,前往何巢阿所住宿的僧舍投宿。而我独自从村子南边向着西山脚下快步行走。 走了半里,看见淙淙流动的清泉,沿着它往上朝西边走了半里,就到了山脚下。有一裸苍劲的合欢古树,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向东流去,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泉水清澈能够当镜子照。稍微向东,这裸大树的下面又有一棵小树,也有一眼山泉,也冲别着树根流出来。两眼山泉汇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沼泽,这就是(我)逆溪水而上(所见)的水流。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真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那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又须尾相衔,从树顶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游人从那时开始,都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我在广东西边的三里城,陆参戎就告诉我蝴蝶泉这令人惊异的地方。到这里又因为时节还早,花还没有开放。向当地人询问,有的人说,蝴蝶是花变化而成,有的人说是花像蝴蝶吸引了蝴蝶到来,不知道是谁正确啊!(九)齐王筑城1. (1)从(2)劳累,劳苦(3)隐患,祸患(4)对感到奇怪2. B(B句中的“而”表示修饰,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A句中的“而”表示并列;C句中的“而”表示承接;D句中的“而”表示转折)3. (1)(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会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修筑长城,(等到长城筑完,)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4.示例:办事情,想问题,不仅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译文】齐王一天上朝,回头对侍臣们说:“我们的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伺我国的西方,楚国不能偷袭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能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性去修筑长城,虽然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遗受侵犯的祸患,可以永久安乐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会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赶来上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裸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修筑长城,(等到长城筑完,)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十)家客马周1. (1)符合(2)对感到奇怪(3)派(4)高兴2. C(C项中的“事端”古义为事情的缘由,今义为纠纷)3. (1)这不是我的提议,是我家的客人马周(的提议)。(2)唐太宗曾经说:“我一会儿看不见马周,就会想念他。”4.一是马周足智多谋,如“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二是马周善于进谏,如“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译文】马周是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他)到了京城,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里。当时唐太宗要求百官上书讨论(执政)得失的问题。马周为常何罗列了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件事都令唐太宗满意。唐太宗对常何的能力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不是我的提议,是我家的客人马周(的提议)。”唐太宗当天便召见马周,在他没有到来的这段时间,还四次派人催促。到了会见他时,与(马周)谈论得很高兴。(唐太宗)下令直接通过门下省,授予(马周)监察御史的职位,经过多次升迁而担任中书舍人的职位。马周机智善辩,能够明察事情的缘由及时上奏,所以每次都令唐太宗满意。唐太宗曾经说:“我一会儿看不见马周,就会想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