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 (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094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 (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 (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 (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休祲(qn) 佝偻 强聒不舍(gu) 一代天娇B分外(fn) 驽钝 度德量力(du) 不二法门C襁褓(qing) 留滞 红装素裹(gu) 理至易名D妖娆(no) 亵渎 夙夜忧叹(sh) 引喻失义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不要因为别人说你的工作伟大,就自我膨胀;不要因为别人说你的工作渺小,就妄自菲薄。B冰心先生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上,不受拘束、心无旁骛地写下去。C对于媒体断章取义“儿童智能手表辐射大”的报道,公众应理性看待。D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令人惊叹。B光明中学的校门对面刚刚开了一家卖玩具、书本、饮料和雪碧的商店,颇受学生们的青睐。C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D不仅吊兰可供观赏,还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4.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一个学生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智力品质就是好的,他的智力教育就是合格的。就是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这两种能力,你喜欢学习,善于自学,你一辈子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头,就是可持续的。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学生阶段的学习只是为一辈子的学习打基础,打什么基础?我认为,在学生阶段,智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养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而不是某些具体的知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喜欢学习,并且善于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学习。A B. C D. 5.依照文意,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金的南瓜花,状若喇叭,或直立,或斜卧,颤巍巍地沐浴在初夏的南风里。粉色的蝴蝶在花朵间翩跹起舞, 。A 花蕊处金黄的蜜蜂在嘤嘤嗡嗡。B 金黄的蜜蜂在花蕊处嘤嘤嗡嗡。C 金黄的花蕊处蜜蜂在嘤嘤嗡嗡。D 蜜蜂在金黄的花蕊处嘤嘤嗡嗡。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阙 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阙题:即缺少题目。原题缺失,后人加标“阙题”二字。刘眘(shn)虚:字全乙,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唐代诗人。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伤感。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开头两句浓墨重彩地写出山路和溪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B“至”字和“随”字,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清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深情。C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情韵盈然,意境优美。D诗人不但描绘了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诗中藏有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宋濂忠直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明史 宋濂传)【注释】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馔:饭菜。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恶:通“勿”。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濂具以实对 B.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C或指其书 D. 既而帝览其书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诚( ) (2)臧否(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善者与臣友,臣知之.(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11.概括文中所记述的宋濂做的三件小事。(2分)12.从短文中你看出宋濂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三) 古诗文积累。(8分)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1)力尽不知热, 。(2) ,人迹板桥霜。(3)俱往矣, ,还看今朝。(4)四面边声连角里,千嶂里, 。(5) ,五十弦翻塞外声。(6)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8题。(18分)柳母宁新路柳的韵味,是女人的韵味;柳的神态,是女性的神态。我在柳下长大,柳的妩媚与柔情,恰是母亲那纯朴与慈祥的神形。家乡的院落里是柳,路边是柳,湖河沟旁是柳,荒郊野外是柳。我记事时,也是记住母亲模样和柳树样子的那次,是个很热的中午。母亲抱着我,靠坐在房后柳下做针线活。我躺在母亲怀里,在瞅母亲的脸,也瞅柳树。母亲的脸上不停滴下汗珠,滴到了我嘴里。我不安分起来,要抓柳条,要上树,要跳到柳树上与小鸟玩。母亲揪柳条给我。我闻到了柳叶上的糖甜味,柳叶上有糖蜜,像母亲的乳汁那样甜。柳叶的糖蜜充当了母亲的乳汁,在我哭闹的时候,母亲会把我抱去柳树下,揪柳叶糖给我吃。满树柳叶糖的柳树长得粗壮,母亲喜欢坐在柳下,我也喜欢上了柳树。越老的柳树,蜂窝越多,蜂越忙,柳枝上往下滴的蜜汁越多。屋后的老柳,蜂爬满了柳叶,它们吐出的金黄蜜,随风散着甜香味。我自己很快就可以够到柳条了。屋后的柳长成了老柳,粗壮高大且枝粗叶茂,柳条垂地,树洞和树杈上尽是蜂窝,极忙的蜜蜂,在柳上酿着金黄的蜜,一片柳叶一片糖,一条柳枝一捧蜜。可有一天,几个壮汉要砍这棵老柳,用它去架桥。我抱着柳树不让砍,他们问我为啥,我说是我妈妈载的柳,砍了它,我妈没了乘凉的柳树,我也就没了吃糖蜜的柳叶。他们说它是闲树,架桥是积德,是为我家积德。我问母亲:“他们砍柳是为我家好吗?”母亲在流泪,却又点点头。老柳粗大,他们虽用的是锋利的钢锯,却用了吃奶的劲,锯了足有一顿饭的工夫,才把老柳锯倒。我从屋前看柳,柳不见了。老柳躺在屋后,继而十多个汉子把它抬走了。锯开的柳是暗红色的,断口流出殷红的血水。老柳真是被架在了小河上,马路被接通,人、马车顺畅通过,老柳支撑起了结实的桥。老柳虽被锯走,但树根很快冒出了柳条,铺成桥的柳身也冒出了柳条,老柳虽被锯倒却还活着,这使我宽慰了许多。但仍使我深深伤感的是,没了柳的屋后,就没了柳下的母亲。没了老柳,哪里找蜂蜜多的柳叶?我很快知道什么地方的柳上蜂蜜多。那是村西的西湖,那里有满湖的老柳树。老柳上蜂窝密布,好几种蜂在蜂窝产蜜,也把蜜产到柳枝和柳叶上,柳枝和柳叶如同在蜜里泡过似的,随便舔哪片柳叶,都是片浓甜长久的叶糖。我在这柳林里找到了母亲和姐姐的影子。它们是泉边两棵一大一小的柳。大柳有点驼背,柳条稀疏,像历经磨难的女人的脸。它让我想到了劳苦的母亲;小柳清秀得像姐姐,柳身婀娜,秀丽动人。这两棵柳的糖蜜不同,大柳蜂多,甜得浓厚;小柳蜂少,甜得清香。柳叶的蜜甜沁入我心脾,柳的样子与母亲的样子形成了一个样子,深深印在了我情感深处。不管我走到哪里,每当我看到老柳,就好像看到了母亲的样子。 (有删改)14.联系全文来看,作者称柳为“柳母”,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4分)15.本文描写柳母,感情跌宕起伏,请你根据提示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记住柳树的样子 为被锯的老柳伤感 16.文中的柳具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的语句找出依据并简要概括。(4分)17.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锯开的柳是暗红色的,断口流出殷红的血水。18.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述。(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2题。(12分)会努力是一种本事陈鲁民 我在大学任教,常有学生跟我探讨学习方法问题。有学生问:“我学习一向很努力,可为啥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我就提醒他:“你肯努力很可贵,还要学会怎么样去努力,不妨看看班上那些学霸是怎样学习的。”我认识不少作家,他们创作一直很勤奋,可是一直没写出大名堂。究其原因,他们确实足够努力,却不会努力,譬如创作方向不对,写作方法保守,选题陈旧,不善于借鉴,不注意充电,只是闷头去写,结果费劲不小,收获太少。可见,努力固然是成功之基,但不会努力的努力就好比在沙滩上盖大楼,任你怎样折腾也不会奏效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肯努力的人多如恒河之沙,成功的人却寥若晨星。 人常说“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结果远非如此。有的人确实是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立竿见影,汗撒在地上就见果实;有的人则付出三分、五分、七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甚至颗粒无收。差在哪里了?差在不会努力上了。 不会努力的人,不注重方法,只知道使蛮劲,因而效率不高。譬如学习,悬梁刺股作为一种刻苦精神值得肯定,但作为方法则不敢恭维,都已经困倦到那种程度了,再学习还有效果吗?还不如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去高效率地学习。反之,那些会学习的人,并不搞疲劳战术,该玩就玩,该睡就睡,因为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不显山不露水就成了别人遥不可及的“学霸”。不会努力的人,不注意方向,往往是一条路走到黑,看着执着,其实南辕北辙,最后白干一场;会努力的人,善于变通,不认死理,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旦发现方向不对,会及时进行调整,以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做高效的俊杰。“飞人”博尔特,曾学过唱歌、板球、跳远等,后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的长项,再努力也难出佳绩,就毅然改练短跑,最终脱颖而出,大放异彩,成了奥运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不会努力的人,不善于总结,虽然不吝惜汗水和时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却效率欠佳,读书就死读书,读死书,做事喜欢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常在竞争中败北。会努力的人,爱动脑筋,勇于创新,不做无用功,尤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们也可能会打败仗,但绝不会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不会努力的人,不集中精神,无论学习还是做事,心猿意马,注意力分散,看似很努力,其实是心不在焉,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努力的人,干什么都全神贯注,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十二分的认真,十二分的执着。丰子恺谈到老师弘一法师时说,他为什么能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佛教那么多领域里都做到极致,原因无他,就是倾情投入,决不分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论是努力学习还是努力工作,都是一种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肯努力的人很多,会努力的人很少,而成功女神只青睐那些会努力的人。因而,每个渴望事业有成的人,不仅要肯努力,还要会努力、善努力。必须懂得这个道理:肯努力是一种态度,会努力是一种本事,肯努力加上会努力,方可踏上成功坦途。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第段列举了一个大学生很努力学习成绩却不佳的事例,有什么作用?(4分)21.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2.结合文章谈谈给你的启示。(2分)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一) 综合性学习(6分)23. 想象你将在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 (3)不超过150字。【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遇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二) 写作(50分)24.题目:往事依依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600字。20162017学年宜春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1-8.BDCDBDAC9.(1)确实、的确 (2)善恶、好坏10.(1)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2)(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了。11.宋濂如实回答与客人饮酒的情况;宋濂向皇帝举荐贤能之人;宋濂劝皇帝广开言路。12.忠诚老实,善于进谏(意近即可)13.但惜夏日长 鸡声茅店月 数风流人物 长烟落日孤城闭 八百里分麾下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4.柳的妩媚与柔情,恰是母亲那纯朴与慈祥的神形;柳叶的糖蜜充当了母亲的乳汁;驼背的大柳,让“我”想到了劳苦的母亲。15喜欢上了柳树 深深地怀念老柳16.普通平凡。依据如“家乡的院落里是柳,路边是柳,湖河沟旁是柳,荒郊野外是柳”。 妩媚与柔情。依据如“小柳清秀得像姐姐,柳身婀娜,秀丽动人”。 生命力顽强。依据如“老柳虽被锯倒却还活着”。 无私奉献。依据如“老柳支撑起了结实的桥”。17.作者把柳树断口流出的汁液比作“殷红的血水”,写出了“我”因老柳被锯而伤感、心痛的情感。(或:这句话连用“暗红色”“殷红”两个表示颜色的词形容被锯开的老柳,表达了“我”对老柳的不舍以及深深的伤感。)18.借物喻人(或借物抒情)。作者写柳树也是在写母亲,写母亲伟大、无私、默默奉献的品质,表达对母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深化文章主题,耐人寻味。19.会努力是一种本事(或:肯努力加上会努力,方可踏上成功坦途)20.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1.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将“不会努力的人”和“会努力的人”是否集中精神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举弘一法师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不会努力的人,不集中精神”“会努力的人,全神贯注”的论点。22.略23.示例:(大家好!)我主张多读经典作品。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如果总是读平庸的书,就永远不可能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所以,阅读经典作品是一个好的选择。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