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638683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物质实践联系发展规律矛盾发展,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具体运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哲学是一般方法论,为具体方法论提供指导原则。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本体论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客观存在,即意识和物质能否同一的问题认识论问题。两个方面相互制约、紧密联系。其中,第一个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是唯一的实在,世界是感觉、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存在就是被感知。”,“美就是美本身的理念。”,贝克莱,柏拉图,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某种或几种“原初物质”的东西。最高理论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特点是与朴素辩证法自发结合;带有自发性和直观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坚持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二、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旧哲学的物质观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的具体形态;形而上学物质观原子(物质的具体结构),五行图,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重要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观点。,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静止是运动的量度,承认静止才能坚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观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承认静止才能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承认静止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割裂两者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不变论:“飞矢不动。”芝诺相对主义诡辩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特点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二者的统一形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四维时空”。,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物质的这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恩格斯,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对时空观,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空的相对性是指其形态、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即随着物质运动状态、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唯心主义时空观: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形而上学时空观(即绝对时空观):把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割裂开来,认为时空具有不受物质运动影响的绝对不变的特性。,“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同时性”是相对的。,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发展阶段:,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无机物的反应特征,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劳动创造了思维的工具语言;劳动改变了主体自身的状况,形成了思维的物质基础人脑。,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指世界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意识依赖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从中认识事物固有的客观规律,作为我们实践的指导,有效地改造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三、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科学的实践观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探索未知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一、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特点: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从事物本身的客观联系把握事物。,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节。善于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多样性。内部的、直接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发展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善于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中医全息理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联系(静态,包含预示着运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如:无声电影黑白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立体电影球幕电影有味电影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因素,保留了有益的东西,并且增加了新内容,比旧事物有更多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既要善于发现和识别新事物,又要热情扶植和关怀新事物。,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规律性,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过程指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稳定性和变动性、阶段性和持续性的辩证统一。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区别(你我不同)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你反对我,我反对你)矛盾双方相互冲突(你死我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受斗争性制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矛盾性。事物的矛盾有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之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泽东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和对外开放的政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不同作用。,同一性的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相互促进;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善于利用对立面,争取共赢。斗争性的作用: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变化;引起质变。要坚持斗争,分清是非。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并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也有特殊性(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相互区别;相互依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现实意义:这一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质量互变规律,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同一事物具有多方面的质。区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实践的起点。,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和速度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等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量有外延的量(广度)和内涵的量(深度)之分。把握事物的量使认识深化和精确化。,度,事物的质和量是统一的,体现这种统一的就是事物的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界限。度的极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发生质变。在实践中要善于掌握“适度”原则(适度指主观认识和活动必须同客观事物的度相符合),防止“过”或“不及”。,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志: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割裂两者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无限发展,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在实践中,要把远大目标与求实作风结合起来。,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统一。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内在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变革。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现实意义,事物由肯定阶段发展到否定阶段,再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形成一个周期。,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割裂两者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直线论”和“循环论”的观点。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既要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又要有不屈的顽强意志。,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辩证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表现形式不同: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规律及其特点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特点: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联系: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二者都有客观性),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都可被认识和利用)。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不同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节、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防止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人类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既不能消极无为,也不能盲目蛮干,要把高度的工作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作业,1、简答: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有什么不同?2、辨别分析:“善待你厌恶的人,因为有一天说不定你会为这样的人工作。”(比尔盖茨)3、材料分析:,“三北防护林”曾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自1978年以来,我国用上百亿的资金来“筑城”,但由于早期造林时不讲科学,种的大部分是杨树,这些树大都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树”,达不到防护效果;而且由于树种单一,在发生虫害时,常常是成片受灾。结果,北京的春季仍然受到沙尘的威胁。另一个问题是,尽管陕、甘、新和内蒙等地一些防护林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可是因为当地降水稀少,这些树木不仅起不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还因维持生长大量耗用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成了“抽水机”,致使当地水资源趋于枯竭。结合以上资料回答:我们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阅读文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先天八卦图,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诡辩论: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就其世界观和理论基础而言是主观唯心主义;就其方法论而言是片面性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常见的表现是夸大事物的某一侧面,或以事物的某一方面表面相似为依据,进行所谓论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强词夺理,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转换命题,虚构论据;机械比附,不分是非,等等。,返回,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时间单位的定义:“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20世纪80年代,用激光测真空中的光速c,得c299792458米秒。1983年10月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程的长度”。新的米定义有重大科学意义。从此光速c成了一个精确数值。把长度单位统一到时间上,就可以利用高度精确的时间计量,大大提高长度计量的精确度。,本质和现象,本质和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对立:现象是表面的,显露在事物外部,可由感官直接感知;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只有靠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和多样的;本质是一般的、抽象的和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统一:一方面,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必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对立:产生原因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本质原因即根本矛盾引起的;偶然性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地位、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存在形式不同:必然性是稳定的、持久的趋势;偶然性具有不稳定性。统一: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