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类别的古诗》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80008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0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类别的古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登高类别的古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登高类别的古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古代登临诗词主题精读(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华南师大附中李芸,登临诗词,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你推测:从所见、所思可知,此词写作背景应该包括的内容?,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请推测:从所见、所思,可知此词写作背景应该包括的内容1、课本关于“背景”的注释王安石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任江宁知府(府治即今南京市),此词大约作于此时。2、请补充:此词写作背景?,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须论世、知人。论世金陵即六朝古都所在(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地居要塞当时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知人两年后(1069)入中枢为丞相,开始变法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站得高看得远。位卑未敢忘忧国,登高望远,高瞻远瞩,才有了他日登上北宋最高政治舞台的可能。,登临诗词主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要求背诵的60篇诗词中,还有哪些是与“登临”有关?登临诗词主要包含哪些主题?1观沧海5登飞来峰2望岳4相见欢3登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无限风光一望中,登高览胜,入眼美景激荡心胸: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造化神奇的崇拜对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只因)身在最高层。,喻理遣怀陶性情,登高则心胸开阔明理致知脱尽尘垢,忘凡超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连绵不断)。造化钟(聚集)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z眼眶)入归鸟。会当(将来一定要)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临绝顶我为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登高的过程,是征服的过程人是万物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自我、个性、豪情壮志林则徐幼年佳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清秋囚于深院,感到悲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一种)滋味在心头。,散上峰头望故乡(人),因思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情。尽管登高并不能觅得故乡或那人的踪影,但眼底景致,至少给无依无着落的情感提供了宣泄/寄托/归宿“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盘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非常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最近停止)浊酒杯。,万方多难此登临,或是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舒展怀抱、怀古论今。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阅读登临诗,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为何生如此之思?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抒情的诗词有别?,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抒情的诗词有别?,1、无限风光一望中:2、喻理遣怀陶性情:3、山临绝顶我为峰:4、散上峰头望故乡(人):5、万方多难此登临:,阅读登临诗,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抒情的诗词有别?改变“平视”的视觉景象现实心境文学传统(儒家),劝学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庸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汉书艺文志云:“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政)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