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案与测评》语文总复习课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54842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274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学案与测评》语文总复习课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2012《学案与测评》语文总复习课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2012《学案与测评》语文总复习课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1. 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考查是重点。,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形式主要有: 1. 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要么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2. 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考点一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是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是“坏人的帮手、党羽”。,【例1】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名望、名声)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说明白)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著名、闻名) D.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字) 解析:此题考查对多义实词在句子中含义的理解。通过将提供的义项分别代入原句中判断分析,只有D项“名”解释成“名字”这一名词意义不对,因为句中“名”的后面有宾语“之”,所以D项的“名”应解释为“命名”。 答案:D,【例2】(2011双十中学阶段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于是天子心贤公。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护:统率。帖:安定,顺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 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 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 争:强谏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A项中“薄”,作“迫近”解,引申为“进攻”。 答案:A,【参考译文】 王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人。 至道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的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求亲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明道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道:“军人敢于依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而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勉励他。,指点迷津 掌握一词多义的常见方法 1. 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物的丧失不见和人的死亡。 2. 抓住词义引申的一般趋势。 由具体到抽象,如“爪牙”,本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用其本义。后来,比喻得力的帮手与武士,今义为坏人的帮凶、党羽。 由个别到一般,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由实到虚,如“果”字,由果实,引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连词。 3.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考点二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种情况容易使人产生错觉,望文生义,进而把它当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理解,从而造成失误。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中的“形成”,“形”是名词,作主语,形势的意思;而“成”是动词,作谓语,形成的意思。但是现代汉语中“形成”是一个词。,1. 词义扩大 (1)由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牛皮”。(2)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原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好”则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3)只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的大江大河”。,2. 词义缩小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1)有表示范围缩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代专指“妻子的配偶”。(2)有词义义项减少的,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劝说”这一义项; “让”字在文言文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只用前一意义了。 3. 词义转移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 “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义与“快”相对; “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移、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4. 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如“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 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 名称说法改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例3】选出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C. 赢得仓皇北顾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做这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而曲解文意。绝对不能从字面来猜测,应该根据不同语境来推断词义。A项“亲戚”古义:父母、兄弟及亲人。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B项“初一”古义:刚开始。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D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和猪等牲口。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C项“仓皇”一词不能拆开,将现代汉语“仓促而慌张”的意思带入,亦能讲通。 答案:C,指点迷津 辨析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的方法 先拆后合,分两步来进行,即先将文言文中所谓的双音节词拆开,然后把每个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将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进行合并,在符合原文语境的情况下,看是否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词义相同。 (1)拆。不能拆开时,则说明这个词义是很固定的,往往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或者是双声叠韵词,这一类词往往与现代汉语同义。如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 (2)合。若能拆开,则先将拆开后的每个语素各自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合并成一个现代汉语短语,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古今义是否相同的判断。如:“可以”可拆成“可”(可以)“以”(目的连词,来,用来),合在一起就是“可以用来”的意思。,考点三 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文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和借用的现象。通假字主要有两种类型: (1)音近相通类:同音通假字,如“蚤”通“早”; 双声通假字,如“胡”通“何”; 叠韵通假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信”通“伸”。 (2)形近相通类:形声字与声旁通假,如“禽”通“擒”; 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如“拒”通“距”。 注意: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例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A项中“颁”通“斑”, “斑白”的意思;B项中的“涂”通“途”,意思是“道路”;C项中“直”通“只”,意思是“只不过”。 答案: D,【例5】(2009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予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解析:A“禀”的意思应是“秉性、天性”,现代汉语中有“禀赋”一词;B“闲”字意思与“娴熟”的“娴”相同,解作“熟习”;C“直”通“值”,解作“价格、报酬”;D“爨”,灶,烧火做饭。如“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 答案:A,【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品德宽厚,赡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郭原平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自己建了两间小屋,把它当作祠堂。每到过年过节祭祀的时候,在这几天里,他都要哀思父亲,不进饮食。,指点迷津 识别通假字的常见方法,考点四 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公姥:偏指“姥”,“婆婆”),【例6】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其日牛马嘶 贵贱情何薄 我有亲父兄 否泰如天地 昼夜勤作息 女行无偏斜 死生,昼夜事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 B. C. D. 解析:偏指马嘶,没有牛,牛叫也不是“嘶”; 父亲已去世,自然偏指兄长; 在这里强调勤劳,自然偏指“作”而不是“息”; 只有“死”才是“昼夜事也”,偏指“死”; 偏指“异”; 在这里强调“成功”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机会,偏指“成”。 答案:A,【例7】(2011福州三中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为之避易 避易:退却 B. 自分恐不可免 分:分析 C. 心识之 识:记住 D. 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 绐:欺骗 解析:B项的“分”是“料想”的意思,此项错,A项“避易”属于偏义复词,作“退却”讲,“易”的意思已消失。 答案:B,【参考译文】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隐隐约约的山,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道路深远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过来一样。,指点迷津 辨别偏义复词的方法 1. 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 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3. 纵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兄”。有些词只能这样从全文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方法 1. 代入检验法 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此方法简单易操作,是推断文言实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识别、推断通假法 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就只能解释为通假字“伸”,文意才畅通。再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字,解释为“拿取,夺取”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例8】 (2009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沈 周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牣:满。铨曹:吏部官员。,解析:本题可采用“识别、推断通假法”。B卒:意为“最终,终于”,无通假。A“父没”,父亲没有了。可知“没”通“殁”,去世。C“辟”字按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可考虑其为通假字, 通“避”,意为“躲,设法躲开”。D根据文意,“辩”后带的宾语是“礼义”,可知“辩”通“辨”,意为“分别,辨别”。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答案:B,【参考译文】 沈周,字启南,苏州府长洲县人。十一岁时游南京,作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要他当面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立即写成了,崔恭大为惊异。沈周长大以后,无书不读。作文摹仿左传,写诗摹仿白居易、苏轼、陆游,写字就摹仿黄庭坚。其文、其诗、其字都为当世人所珍爱。沈周尤其工于作画,评论家认为他的画是明代第一。 郡守想推荐他为贤良,沈周决定退隐。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这些胜景,图、书、鼎、彝(丰富的)错列其中,四方各地的名士没有一日不来往这里,风流文采辉映一时。他对父母很孝顺。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入仕途,他说:“你不知道我的母亲拿我当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居住久了不想进入城市,在村外置房子,有事的时候过去一趟。晚年后,唯恐隐藏得不够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遇敬重他,想留他做手下,他都以母亲年老的借口回绝。,有个郡守征集画工为他作壁画,乡里忌妒沈周的人,把他的名字代报了上去,因而他作为画工而被征去服役。有人劝他去拜谒贵族以免其役,沈周说:“去服役,这是义务,去拜谒贵族,岂不更加耻辱了!”终去服役而还。那以后,郡守入京朝见皇帝,吏部官员问郡守:“沈先生还好吗?”郡守不知说什么好,随便说:“还好。”见内阁,李东阳问郡守:“沈先生有信吗?”守臣更加惊慌,又应声说:“有信,但还未到。”郡守出来,仓皇地去拜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吴宽详细地把沈周的形象告诉他。他询问左右,才知是为他作壁画的画工。回郡之后便去拜谒沈周,向他表示歉疚。郡守想在沈周这里吃饭,沈周就给他饭吃,吃后他就离去了。沈周因为母在堂的缘故,终身不外出远游,他于正德四年(1509)寿终。,3. 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的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例如,高考题中“扬州辟从事史”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 【例9】(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屈焉。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节选自魏书胡叟传,有删改),解析:本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实词进行推断。可以运用“代入检验法”“课文迁移法”等。如A项“屈”:屈服。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句中出现过。 答案:A 【参考译文】 胡叟,字叫伦许,是安定临泾人。家中历代为官,(他的姓)是西夏大姓。胡叟小时候很聪明,年近十三岁,辨析疑难解释事理,在乡国闻名。他心里所领悟的(事理),同成年人辩驳,很少有被折服(的时候)。,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汉中。刘义隆时梁、秦二州的刺史冯翊(y)吉翰,认为胡叟是才士,对他相当地礼待。授予胡叟辅佐之职,(但却)不适合(胡叟)的志向。没有多久,吉翰调往益州做官,胡叟随他进入蜀地,时常被豪俊所尊崇。当时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带领僧兵,(人数)差不多达到千人,铸造六丈高的金像。刘义隆憎恨法成聚众,将对他施以极刑。胡叟听到这件事,马上赶赴丹阳,开口申诉有关法成的好事,于是法成得以免罪。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赠送胡叟珍贵的物品,价值千余匹绸。胡叟对法成说:“纬萧是什么人,能舍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没有接受法成一点礼物。,4. 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试看下面几个句子: A. 烟涛微茫信难求。 B. 楚王贪而信张仪。 C. 信义著于四海。 在A句中可以推断出“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B句中“信张仪”是个动宾结构,因而断定“信”作“相信”讲。C句中“信义”是句中的主语,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由此可以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5. 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例如:“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句联系前面语境可知,项羽对刘邦的做法不满,要攻打他,这里是项伯对刘邦的劝告之语,可知“谢”是“道歉,谢罪”之意。句联系上文可知项羽赐给樊哙斗卮酒,因此这里的“谢”应是“感谢”之意。,【例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战国策楚策),解析:此题主要运用“语境推断法”。A“譬”有打比方、知晓和晓谕三个义项,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B“京”意为“高、大”。“京台”即“高台”。“都城”一义不合文意。C“息”有“止息、停止”的义项,文中用于“故疮”之后,就产生了“消除、痊愈”的语境义。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绝”两个义项,文中为“拒秦”,作“抗拒”解。 答案:B,【参考译文】 天下各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派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说:“您安排好领兵的大将了吗?”春申君说:“是的,我想派临武君为大将。”魏加说:“我年幼时喜欢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个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说:“好的。”魏加说:“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抬头看见飞鸟。这时更羸对魏王说:我只要虚拨一下弓弦,就可以把鸟射死在你眼前。魏王说:射技有如此高超吗?更羸说:可以的。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射一箭就把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说:可是虚射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更羸说:因为这是一只病雁。魏王说:你怎么知道?更羸说:这只雁飞得很缓慢,叫得声音又悲切;飞得缓慢是因为它旧伤疼痛;叫得悲切是因它离开了雁群,身负旧伤且心存惊惧,一听见弓弦的声音就吓得拼命高飞,以致使它的旧伤口破裂而掉落下来。现在的临武君也曾被秦军打败,犹如惊弓之鸟,所以派他去担任抗秦的将领是不妥当的。”,6. 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 7. 语言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例如: 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佩戴),8. 修辞推断法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词义有变化,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例如,“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报任安书)中的“待罪”不能解释为“等待犯罪”,而是做官的谦词,意谓身居其职而不能胜任,必将获罪,故谓之“待罪”。“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这里触龙两次说到死,一处说自己的死,叫做“填沟壑”,一处说太后的死,叫做“山陵崩”。“死”,是人所厌恶的,故不直言,而是委婉地说出“死”的意思。这里用了委婉的修辞,理解时应注意。 当然,以上所列方法不是公式,不是定理,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做题时需要同学们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考试说明120个实词集释 1. 爱 宽厚而爱人(爱护)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蔽,躲藏),2. 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 倍 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 被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幸大雪愈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5. 本 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见识浅薄) 鄙人不慧(自称的谦词)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 兵 收天下之兵(兵器,军械) 得选兵八万人(战士,军队)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行动) 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8. 病 江浙之梅皆病(生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使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9. 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0. 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了解) 向察众人之议(考虑)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看清楚,仔细看)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审察) 11. 朝 动以朝廷为辞(朝廷) 相如每朝时(朝拜,朝见) 朝服衣冠(早晨),12. 诚 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的确,实在)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13. 乘 乘犊车,从吏卒(坐,骑) 车六七百乘(古代四匹马拉的一辆车)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四”的代称) 因利乘便 (趁着,凭借,依仗)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交错出现),14. 除 登自东除 (台阶)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授予官职)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清除,去掉)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修治、修整) 15. 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告辞) 于是辞相印不拜 (推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托辞),今者奉辞伐罪 (命令) 使皇武子辞焉 (遣去) 王粲长于辞赋(古代一种文体,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16. 从 赵王遂行,相如从(跟从)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堂房亲属) 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从散约败(通“纵”,合纵)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顺从,听从) 樊哙从良坐(紧挨着) 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17. 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危险)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近于,几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大概,恐怕) 18. 当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阻挡,抵挡) 当是时 (值,在) 犯法当死 (判处,判罪)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必然,必定,一定) 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抵,相抵)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应该) 北邀当国者相见 (执掌,主持)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恰当,适合,合宜)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承担) 19. 道 有碑仆道 (路,道路)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规律) 于是废先王之道 (主张,思想,学说) 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走路,赶路)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谈论),20. 得 秦城恐不可得 (得到,获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具备) 犹得备晨炊 (能够) 吾得兄事之 (应该)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恩),21. 度 宁信度,无自信也 (尺寸,尺码)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崔九堂前几度闻 (量词,次,回,个)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推测,估计) 一夜飞度镜湖月 (通“渡”,渡过,越过)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制度,法度) 而死置之度外矣 (考虑),22. 恶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厌恶,嫉妒) 娇儿恶卧踏里裂 (丑劣)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怎么,哪) 23. 非 非兵不利,战不善 (不是) 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责怪,反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不,没有)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除非,除了)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的,错误),24. 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背东西,以背载物) 宁许以负秦曲 (担负,承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对不起,辜负)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覆盖)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背弃) 胜负之数 (失败) 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25. 复 复造候风地动仪 (再,又)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恢复) 王辞而不复 (回答) 复道行空 (夹层) 昭王南征而不复 (返回,回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 (重复) 26.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 (遮阳避雨的用具) 覆盖周密无际 (遮盖),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压倒,胜过)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大约)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发语词,不译) 27. 故 故垒西边 (旧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交往,交情) 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原因,缘故),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特意)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前例) 此物故非西产 (原来,本来) 暮去朝来颜色故 (衰老) 28. 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要的地势) 乃辞谢,固请 (坚持,坚决) 汝心之固 (顽固,固执)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表示让步,固然,诚然),29. 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回头看,回头)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问,拜访)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顾惜,顾念,考虑) 30. 归 予不得归矣 (返回) 归璧于赵 (归还) 吾妻来归 (旧称女子出嫁)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31. 国 国事至此 (国家,国家的)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国都,京城)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诸侯国) 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 32. 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通过)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错误,过失) 一日,大母过余曰 (到,到来)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超过) 故山殊可过 (访,探望),33. 何 却看妻子愁何在 (哪里,代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什么,代词) 又何间焉 (怎么,为什么,状语) 34. 恨 此三者,吾遗恨也 (遗憾,不满意)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怨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惆怅,悲伤),5. 胡 国胡以相恤 (什么)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为什么,怎么)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36. 患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祸患,祸害) 不患贫而患不安 (担忧,忧虑)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疾病,毛病),37. 或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有人) 云霞明灭或可睹 (也许,或许)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偶尔) 38. 及 及诸河,已在舟中矣 (赶上,追上) 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涉及,牵连),39. 即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就) 项伯即入见沛公 (立即,马上)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当,当时)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与“则”相同,相当于“那就”)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登上) 40. 疾 君有疾在腠理 (疾病) 君子疾夫舍曰 (痛心,痛恨)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通“嫉”,妒忌)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迅猛,急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锐利),41. 既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尽,完)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 三军既惑且疑 (又) 42. 假 人多以书假余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假令仆伏法受诛 (如果,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43. 间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两事物的当中) 安得广厦千万间 (指房屋的间数)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秘密地,悄悄地) 谗人间之 (离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隔断,间断,断断续续地) 44. 见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看见,看到) 项伯即入见沛公 (拜见,会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同“现”,出现) 45. 解 始臣之解牛之时 (解开,使分开,剖开)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消散,离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释,解答) 46. 就 金就砺则利 (接近,依靠) 连辟公府不就 (赴任,就职) 荆轲遂就车而去 (上车,上路),47.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起) 戍卒叫,函谷举 (攻占,占领) 杀人如不能举 (尽) 将军向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推荐,推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让,拿)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举行) 48. 绝 而绝秦赵之欢 (断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阻绝) 而绝江河 (渡过) 以为妙绝 (达到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很,非常),49. 堪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经得起,忍受)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能够,可以)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胜任) 50. 克 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攻破) 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 与克期俱至 (限定,约定),51. 类 佛印绝类弥勒 (像,似)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条例) 52. 怜 楚人怜之 (怜爱,宠爱)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疼爱,爱惜)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惜) 53. 弥 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 (久,远)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满,遍)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越,更加),54. 莫 至莫夜月明 (通“暮”,傍晚)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没有人,没有什么)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不,不要) 55. 乃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你们的) 乃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是,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却,竟然) 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只,仅仅),56. 内 内立法度 (里面,内部,国内)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内心) 距关,毋内诸侯 (通“纳”,接纳) 57. 期 失期,法皆斩 (日期,期限)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 (希望) 不期而遇 (约定,约会),58. 奇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以为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59. 迁 战守迁皆不及施 (迁移) 再迁为太史令 (晋升或调动官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贬谪,放逐)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改变,变动,变化),60. 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邀请,约请) 臣请完璧归赵 (谦辞)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请求) 诸将请所之 (请教,请示) 61. 穷 欲穷千里目 (穷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不显贵) 穷饿无聊 (困窘,处境困难) 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寻求到尽头),62. 去 沛公已去 (离开) 去北军二里余 (距离) 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过去的) 63. 劝 三日劝农功 (勉励,奖励) 肃劝权召瑜还 (劝说),64. 却 相如因持璧却立 (退,退回)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退,击退)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去掉,消除)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 65. 如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到去,往) 如弃草芥 (像,如同) 固不如也 (及,比得上) 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对/把怎么办)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果),66. 若 曾不若孀妻弱子 (及,比得上) 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如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似,像) 若毒之乎 (你,你们) 67. 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好事,好的行为) 素善留侯张良 (友好,亲善)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擅长,善于)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好,处理好)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喜欢,羡慕),68. 少 险以远,则至者少 (数量少,与“多”相对)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稍微)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少年,青年,年轻) 69. 涉 楚人有涉江者 (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进入,到) 70. 胜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能承受,禁得起)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胜过,超过) 刑人如恐不胜 (尽) 是故百战百胜 (胜利,战胜,取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的,好的),71. 识 非问无以广识 (知识,见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 (懂得,认识)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记住,知道) 72. 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 (使者) 臣愿奉璧往使 (出使) 使人遗赵王书 (派,让)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73. 是 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认为正确) 所在皆是也 (此,这) 问今是何世 (表示肯定判断) 74. 适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顺从,适合)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出嫁)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去),75. 书 使人遗赵王书 (书信) 凭几学书 (写字) 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 (文字,字体) 借书满架 (书籍) 秦御史前书曰 (写,记下) 76. 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 若属皆且为所虏 (等,辈)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掌管)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77. 数 不数岁,薄产累尽 (几,几个)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命运)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 范增数目项王 (多次,屡次)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规律,道理) 78.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哪个)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79. 率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全都,一概)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带领,率领) 将率不能则兵弱 (将领) 80. 说 故为之说 (古代的一种文体) 秦王不说 (通“悦”,高兴) 范增说项羽曰 (劝说,说服)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言论,说法,主张),81. 私 私握臣手 (私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私交,秘密的活动) 82. 素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白色的生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空,白白地) 素善留侯张良 (向来,一向),83. 汤 臣请就汤镬 (热水,开水)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汤药)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同“烫”,用热水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水流的样子) 84. 涕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泪) 士皆垂泪涕泣 (哭泣),85. 徒 斑白者多徒行 (步行)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门人,弟子)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然,白白地)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仅仅) 86. 亡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逃亡,逃跑) 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失去,丢失) 今刘表新亡 (死亡,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通“无”,没有),87. 王 君王为人不忍 (一国的君主) 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统治天下) 88. 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远看,观察) 德隆望尊 (声望) 日夜望将军至 (盼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希望),89. 微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小,微小)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稍微,略微)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喻指细小的事情)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偷偷地,悄悄地) 90. 悉 书不能悉意 (详尽地叙述)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都,全),91. 相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宰相,丞相,相国) 儿已薄禄相 (容貌,貌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辅助)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互相)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一起) 杂然相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92. 谢 至鸿门,谢曰 (道歉,认错) 乃谢客就车 (告辞,辞别) 阿母谢媒人 (推辞,谢绝),多谢后世人 (告诫) 花之既谢 (凋落)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93. 信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确实,副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诚实,忠诚,信用) 怀王贪而信张仪 (相信)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使者,送信的人)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意,随便),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可靠的) 欲信大义于天下 (同“伸”,伸张) 94. 兴 风雨兴焉 (兴起,发生) 大兴师伐秦 (发动,调发)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兴办,举办) 95. 行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 (去,离开,前往)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实行,做)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品行)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将,将要) 蹑足行伍之间 (行列,队伍),96. 幸 故幸来告良 (幸而)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宠爱,宠信)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幸运) 大王亦幸赦臣 (侥幸,幸而,幸亏) 97.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对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学习,效法) 内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