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第四讲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传统,一、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追朔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区分:狭义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专指发兰克福的社会学理论或社会理论;而广义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则是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文化研究等当代具有批判取向的多种社会学理论或社会理论。,2,1、批判主义的含义(1)霍克海默认为:批判主义理论则把社会理论当作一种批判(critique)介入干预社会生活的一种力量,旨在改变社会,使其朝着某个方向改革,所以理论即其理论家多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介入社会生活的行动者。(2)保罗.康纳顿认为:“批判”有两种意义,一是康德意义上的批判,即强调反省知识的先决条件;二是黑格尔意义上的批判,即强调反省社会历史中的人为束缚。,3,(3)社会学理论中,批判理论(criticaltheory)的出现主要是被置于同所有实证主义社会学,尤其是同行行色色的功能学说,以及所有那些宣称自己是客观的和中立的社会学理论体系相对立的位置上。在这里,所谓批判主义,是一种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并且明确地以把人从压迫性的社会现实中解放出来为理论宗旨的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在社会学中首先是由卡尔.马克思开创的,其发展阶段是从古典时期的马克思,经过现代社会学阶段的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一直到当代阶段的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4,2、批判主义的主要假设:认定事物的本质在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因此,批判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家们着分析现存社会的矛盾,否定现存世界的合理性。3、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几个特征:把批判视为社会学理论的宗旨与任务;认为科学化的思维在当今已经落后了;反实证主义;对社会做综合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之,批判主义社会学是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否定、在与主流社会学的论战中发展起来的,这使得它具有一些方法论上的局限性。,5,二、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一)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1、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为什么不能成为西方社会学的主流社会学马克思(kariMarx,18181883)的社会学思想中充满着强烈的批判主义意识。可以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一直未得到西方社会学界的承认,原因是:一方面,与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批判性、革命性有密切的关系;,6,另一个冲突则来自于马克思和西方社会学家的所秉承的所谓社会学的学科理念不同回顾马克思毕生的理论活动或通观他的全部著作,可以看出,他的全部思想都是在批判中展开的。例如: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物化和异化的批判,对蒲鲁东的批判,对歌达纲领的批判,对拉萨尔的批判,对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批判,对巴枯林无政府主义的批判等等。可以断言,马克思通过毕生的批判活动,7,完全实现了早年为自己规定的历史使命:要对现存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2、马克思批判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出发点。他是从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开始的。马克思把黑格尔派看做是毫无希望的唯心主义,因为他们把世界看做是观念的反映,认为“绝对观念”是社会生活的原动力。马克思的选择是把黑格尔颠倒过来,一方面强调意识和反思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强调社会现实,这种二元论成了当代理论批判的核心。,8,3、马克思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影响马克思早期的思想是观念论的、人本主义的,这源于对于黑格尔的批判。他在早期著作中认为人类不屈不挠的追求着自我实现于创造性,最终奋起反抗异化的资本主义工作条件的物质束缚。而在其后期的思想中这些带有观念论色彩的个人概念被抛弃了,新的理论立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在资本论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概述中得到最完整的阐释。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生产关系,这是一种结构的取向。,9,4、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从两个批判性假设前提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这两个前提是(1)人类趋向于变革自己的生存条件,以实现自己的进一步发展;(2)人类社会趋向普遍的丰富性、多样化。例如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具体批判来说,就是从资本主义的基本运行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出发,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在以上两个批判性假设前提意义方面被纳入到人类社会历史运行规律即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规律一般的现实可能性。,。,10,因此,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不是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理论,而是统摄全局的一个思想主旨。批判不止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肯定与否定的辨证统一;不是指社会的单方面发展,而是指社会发展与理论发展的统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理论与现实相互监督、相互批判,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发展、理论的完善。,11,5、马克思的批判主义社会学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所谓科学批判,是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科学批判;所谓价值批判,是指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以实证事实为依据,揭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不合理性。科学批判与价值批判是有机统一的。二是批判与发展统一。马克思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要从对现实事物肯定理解中得出期否定性的理解。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就是揭示事物自身内在矛盾的发展,从对现实事物的内在矛盾中找到自我否定得力量。总之,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即使科学的,有是彻底的。,12,(二)、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社会的基本看法在社会观上,与社会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二元论观点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对社会的基本看法有两点:一是社会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结成的一定的交往关系。二是社会具有自在性、经济性和特殊性。自在性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仍处于任意、自发的状态中。经济性是指社会的主要职能,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特性。特殊性是指由于在现有条件下各个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利益集团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从事社会活动的,社会的普遍利益海不能由社会本身自觉的加以维护。,13,2.社会发展观社会发展观是指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始终贯穿这两条主线:一是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革命的因素,一切社会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二是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发展的主题和核心。,14,3.关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论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市场经济)、政治(现代国家)与社会(市民社会)正处于形成时期。马克思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来表征“国家”和“社会”这一主要范畴。他在一方面认为他们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另一方面认为他们本身就代表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和国家,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国家和社会才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发生了分化。表明了资本主义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比先前的一切社会关系更贴近于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15,4、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市民社会”是频繁出现的,马克思最初是从研究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唯物史观的。一是把市民社会看作相当于或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二是把市民社会看作工业化初期社会关系和社会经济基础。,16,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贡献:1.系统论述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规律;2.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真实关系;3.在政治经济学中找到了理解市民社会的钥匙;4.提出了消灭市民社会的途径。5、异化理论异化(alienation)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给了后世的批判主义以极大的启发。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所谓“人类的异化”首先是“劳动的异化”。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对工人来说成为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他的本质东西。工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人力量和个人意志,而是使自己地肉体受折磨,精神遭受摧残。,17,劳动不是满足生活本身的需要,而只是满足生活以外的(获取金钱)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化的性质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这种异化的劳动本身又生产出了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劳动的人的社会关系上的异化-人同人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的异化。人的异化,一般地说,是指人对自身地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地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18,6.阶级理论马克思认为,在社会有机体中与社会的经济结构密切关联的社会的阶级结构,他由在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占由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群所组成。马克思有关阶级的论述,其社会学意义在于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他们认识到自已身上所肩负的消灭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历史使命。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关系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最具决定性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的阶级关系。,19,7、中间阶层的思想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已经看到中间阶层的存在:“介于工人一方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另一方的中间阶级不断增加,中间阶级的大部分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直接依靠收入过活”马克思是研究“中间阶层”的先驱,他一方面认为,中阶阶层和传统的“蓝领”劳动者群体存在差别。另一方面,中间阶层也属于劳动群体,是工人阶级的一部份。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理论中,隐含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间阶层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的思想。,20,8、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是强调研究过程的经验性与实践性。二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侧重分析社会结构及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方法论特色: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2.整体主义的研究视觉;3.实证精神与人文价值的结合;4.实践诉求与批判理性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