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云月考化学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488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云月考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学期云月考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学期云月考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云月考化学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紫色石蕊遇酸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2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钨用于做白炽灯的灯丝B铜用于做导线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一氧化碳用于炼铁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一定不能形成原子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4 . 根据如图信息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微粒可表示为 Cl-B乙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5.5gC甲、乙两种微粒均属于氯元素D甲、乙两种微粒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5 .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无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氯化氢C一定有氢气D一定有一氧化碳6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B表示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C表示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销酸钾D表示在密闭容器内燃烧镁带7 . 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食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C深埋丢弃废旧电池不会造成水土污染D缺铁会引起贫血,食用单质铁可补充血液中的铁元素8 . 节日期间的商场里人头攒动,常常会让人感觉闷热缺氧此时,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1%B75%C25%D19%9 . 钼(Mo)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钼是金属单质B钼原子的质子数为42C钼原子次外层电子数x为 18D钼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阳离子10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配制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浓度偏小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点燃红磷后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导致进水偏少C用滴管吸取液体:伸入试剂瓶中捏扁胶头赶尽气体再吸液,不会污染药品D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提纯后所得精盐未完全干燥就称量,导致产率偏高11 . 下列关于化学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C6H12O6)由6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B已知F为-1价,则Na2FPO3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按氮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排列为:N2、NH3、NO2DSO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2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镁元素 MGB氧离子O2C水银HgD2个氮原子N213 .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14 . 下列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AFeBHC2NDO15 . 甲醛是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其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醛可能是氧化物B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C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个数比是1:2:1D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纯净物16 . 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对下列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B“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D“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17 . 下列关于金属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B高炉炼铁的废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C沙漠地区金属不易锈蚀的原因是沙漠地区氧气浓度低D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古代钱币不用铁铸造的主要原因是铁的冶炼困难18 .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9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除去NaOH中混有的碳酸钠滴加足量盐酸、蒸发C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AABBCCDD20 . 下列物质无毒害作用的是( )ACOBSO2CFeDPb21 . 地层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是( )AKBNCAlDO22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2 个氢原子:H2B铝离子:Al3+C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3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括号内是杂质)所加试剂或方法ANH3(CO2)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BCu(CuO)足量氢气,加热CNaCl溶液(NaHCO3)滴加适量稀盐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DNaOH溶液(Na2CO3)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AABBCCDD24 . 在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pH不会显著升高的是( )AFe(OH)3BK2CO3CAgNO3DNaOH25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BP 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4二、实验题26 . 如图所示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A实验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2)B实验中两支蜡烛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3)某同学想用C装置所示的实验证明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此装置需如何改进_。(4)D装置所示实验能实现的实验目的是_。三、推断题27 . 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种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D、F均为单质,B是一种氧化物,C、E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的合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_;(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四、科学探究题28 . 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变质后的产物俗称为。(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由此(填 “能”或“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请说明判断的理由。(3)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设计如下表实验:提供信息:a.在水中的溶解性:Ba(OH)2可溶、Ca(OH)2微溶、BaCO3难溶;b.BaCl2溶液、Ba(NO3)2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显中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取步骤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由以上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五、计算题29 .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204080生成沉淀的质量/g1.973.945.91试分析计算:(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实验题1、三、推断题1、四、科学探究题1、五、计算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