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100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堵车,是一种城市病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说起北京那是首堵,一上路就堵是上海,广州堵得很广泛,成都自然成天堵,重庆更是重复地堵。”堵车几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城市的顽疾。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这一病症也日益严重。比如,1982年美国全部交通延时7亿小时,到2003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7亿小时,其中26个市区延时现象几乎增加6.5倍。专家研究发现,在汽车出现之前,甚至是更早的古罗马时代,人类的通勤时间一般维持在1小时左右,这一现象被称作为人类的“洞穴本能”。从生物学含义上说,母亲的子宫很像洞穴。而几十万年前人类又以“穴居”的方式生存,因此人类对类似空间会产生归属感、亲切感和安全感、现代人眼中的家就如同平静、安稳的“洞穴”,“1小时”是人类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找到的一种时间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经济学家雅科夫扎卡维也发现,不管是在美国的城市还是非洲的农村,大多数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基本上也是1个小时左右。不用说,堵车打破了这种平衡. 不但大大延长人们在路上的时间,有时还会耽误很多事情,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甚至因为堵车,很多人办事和思考的方法都会有所改变。造成堵车的原因也许非常复杂,比如车辆数的迅速增加。城市道路布局的不合理,人们不良的驾车习惯等。但一旦成为城市病,那么身居其中的人们随时都有可能赶上。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许我们还要学会如何面对疾病,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情。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就诞生了一系列“堵车产业”。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广播业在濒临式微的时候,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才能施展拳脚。十有八九的车主会将车内广播频道调在交通台上,随时收听哪里堵车了,哪里的道路出了事故;也可以听听电台的音乐和主持人的说笑调侃,以此打发时间。但“堵车产业”不能真正医治好堵车这个病,城市政府的管理部门必须要有所作为。也许有人会说,城市大了,车子多了,堵车增多是自然现象。但这未必就是必然现象。就说日本东京吧,市区人口1300多万,汽车保有量约800万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不到8平方米,然而即使是通勤高峰也鲜见长距离堵车。因为在日本,平日很少有人开车上下班,一是停车场有限且收取昂贵费用,二是日本的公共交通足够便捷。这是否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呢?1 . 第节画线句在文中具体是指:_。2 . 对上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节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美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B“洞穴本能”就是指人类对洞穴有一种归属感、亲切感和安全感。C从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人们的出行时间都维持在1小时左右。D个人自身以及客观环境等复杂的因素都可能是造成堵车的原因。3 . 以下能替换第节加点词语“濒临式微”和“施展拳脚”且不改变文意的一项是( )A面临转折发生变化B面临转折发挥特长C将要衰败发挥特长D将要衰败发生变化4 . 结合文本,判断下列措施中不能很好缓解堵车现象的一项是( )A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B建造更多更便宜的停车场地。C合理控制城市无限扩张的规模。D形成良好而规范的驾车习惯。5 . 有人认为上文可以用“日益严重的堵车现象”为题,你觉得好吗?请简述理由。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流行语的生命力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幢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然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扛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6 . 请品析第段中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7 .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8 . 下面材料是否可以用作第段的论据?请分别简述理由。材料一 “佛系青年”其实是年轻人以“佛系”、自嘲,体现的是一种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生活态度。材料二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句子默写9 . 古诗文默写。(1)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2)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3)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夕日欲颓,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6)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7)望西都,意踌躇,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9)策勋十二转,_。(木兰诗)(10)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们忘身报国之情的句子是:_,_。(11)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成为现实,手机视频很好地将友人离别后的自我慰藉变成了即时的沟通交流。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自涉史随笔)(注释)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同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事。允:符合。10 . 请给加点的字注音。(1)选贤与能(_)(2)休为人峭直(_)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讲信修睦(_)(2)上常临镜(_)(3)矜、寡、孤、独(_)(4)及为相(_)(5)是故谋闭而不兴(_)(6)何不逐之(_)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13 . 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怎样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14 . 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四、名著阅读15 . 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杭州文澜中学初一年级开展鲁迅朝花夕拾的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B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C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范爱农中提及。(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3)阅读朝花夕拾后,你将写一段话表达对鲁迅童年生活的感悟。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充横线处的内容。细细品读朝花夕拾,我们总能读出不同的味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翻砖遇蜈蚣的惊喜,也有冬天下雪等候捕鸟的兴奋;_;父亲的病里有为父亲延医治病寻找药引的无奈;也有对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的痛苦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五、综合性学习16 . 按拼音写词语。(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n xn(_)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n yn(_)游动,一晃就消失了。(3)“j gng jn cu(_),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4)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ng do f zh(_)六、作文17 . 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餐桌上的记忆(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8月23日晚的北京田径世锦赛100米半决赛中,26岁的苏炳添跑出了9秒99成为第一个跻身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苏炳添14岁开始练百米,17岁时,他起跑转平跑的天赋引起了著名教练袁国强的注意,随后他进入广东队,开始接受高水平的训练。“从那时起,我就朝着突破10秒大关的梦想努力。”有了目标,他的训练就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即使是比较枯燥的力量训练,他都做得很足、很认真。”袁国强说。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句子默写1、三、对比阅读1、四、名著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