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邵文波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23976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邵文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邵文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邵文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邵文波上传时间:2004-4-2内容提要: 借用人员是指与某一个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却在另一个单位(以下称服务单位)提供劳动的身份比较特殊的劳动者。由于涉及主体多,而相关法律规定又少之又少,而且原则性强,具体适用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法律界中律师和法官对其适用法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试从借用人员的法律内涵、法律适用主体、劳动关系的本质、立法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尽快解决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借用人员的法律内涵 所谓借用人员,是指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不在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是基于用人单位和服务单位之间的借用合同在服务单位提供劳动的个人。 借用人员的身体比较特殊,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借用人员是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是劳动者;相对于服务单位而言,借用人员不过是借用合同的对象而已,双方之间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借用人员在借用期间为服务单位提供的劳动属于临时劳务,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存在本质区别。借用人员在服务单位领取的现金收入,并不是服务单位支付给借用人员的工资,只是服务单位支付给用人单位的劳务费用的转化形式。 借用人员是基于用人单位的委派在服务单位提供劳动,与借用人员在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借用人员作为用人单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理应支付工资,同时,服务单位根据借用合同应当支付必要的费用,但这种费用与工资在性质上并不相同:首先,二者发生的法律依据不同,费用的发生依据是借用合同,而工资的发生依据是劳动合同;其次,二者的义务主体不同,费用的义务主体是服务单位,而工资的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最后,二者的受益主体不同,费用的受益主体是用人单位,而工资的受益主体是劳动者即借用人员。 实践中,服务单位应当支付给用人单位的费用往往直接支付给借用人员,这种行为的法律实质是服务单位代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服务单位与借用人员之间只是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根本不可能存在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劳动法律关系。 借用人员目前的身份状态是由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与所提供劳动相对分离的结果,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事实,我们无法回避,只能从法律规范的角度予以完善。 二、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评价 关于借用人员劳动争议适用的法律法规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 16 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笔者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该法条可以这样理解:劳动合同是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证明文件,同时可以得出如果根本无法订立劳动合同或者订立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则当事人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的结论。 借用人员由于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与服务单位不可能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借用人员与服务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双方发生的争议也不属于劳动争议,当然不能适用劳动法来调整。 2 、原劳部发 1995309 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7 条:用人单位应与长期被外单位借用人员、带薪人员以及其他非在岗但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对于该法条,笔者作如下理解:借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的劳动争议适用劳动法来调整。 服务单位对于借用人员而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用人单位,该法条对借用人员与服务单位之间的关系显然不适用。 3 、 2001 年 3 月 22 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 该法条对于劳动争议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借用期间借用人员在服务单位提供劳动属于履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纠纷也只能向用人单位提出权利主张,服务单位与借用人员之之间的关系不应当适用劳动法来调整。 4 、 2003 年 12 月 1 日施行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 23 条: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指派劳动者到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实际用人单位)工作的,可以与实际用人单位约定,由实际用人单位承担或者部分承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并将约定内容书面告知劳动者。实际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承担对劳动者义务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对劳动者的义务,实际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笔者认为,该法条不正当地加重了服务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承担对劳动者的义务,具有法律和合同的依据,但要求服务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明显混淆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人为地制造了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岐义,不利于明确借用人员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准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同时,笔者认为,认定服务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足,对连带责任的定性和适用有失公允,该条款的效力存在缺陷,建议进行修改或者删除。 从以上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可以看出,借用人员的基本权利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但问题在于,借用人员与服务单位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界定?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这也正是纠纷经常发生的症结所在。至于用人单位与服务单位之间的借用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应当适用什么样的法律来调整?从现行法律法规中同样无法找到答案。 三、借用人员、用人单位和服务单位三者之间关系的法律分析 借用人员的特殊身份导致经常发生纠纷,而且很难找到具体适用的法律条文,同时与人才合理流动政策的执行也存在矛盾和不和谐之处。笔者试从借用人员、用人单位和服务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首先,借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直接从现行法律法规中找到相关依据。 其次,借用人员与服务单位,笔者认为,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劳动关系,不应当适用劳动法来调整。相应地,借用人员与服务单位之间因费用支付问题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同样也不应以劳动纠纷案件进行审理。 在实践中,服务单位除代理支付工资外,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均由用人单位缴纳。只所以称之为代理,是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服务单位应当根据借用合同支付必要费用(并非工资)给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支付给借用人员工资。当前做法不过是简化手续而已,但实质并未改变。 服务单位根据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借用合同代理支付工资,双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和服务单位,劳动者在借用合同关系中,充其量不过是借用合同的对象,与一般意义的物在法律性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最后,用人单位与服务单位之间存在借用合同关系,虽然合同对象比较特殊是借用人员,还是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而不应当适用劳动法来调整。 四、立法方面的建议 借用人员在劳动者中并非只是极少数,借用人员与用人单位和服务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也不是个别现象。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尽快通过制定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借用人员、用人单位和服务单位之间借用关系的法律性质和适用原则予以明确,也可以会同劳动社会保障部共同出台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为借用人员劳动争议法律适用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ppt课件设计制作,word文档制作,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感谢您下载我们文档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