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53782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八上柯桥期中) 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 , 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B .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C .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D .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非常虚心,经常向老师请教,有时为一个问题甚至要跑十几里路,他这种刻苦学习、不耻下问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B . 他学习十分刻苦,值得每个同学效尤。C . 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D . 因为关爱,我们的社会时时流淌着爱的暖流,处处播撒着爱的阳光,人人收获着爱的果实。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5鞍山) 文言诗文默写填空。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_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 ,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_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_ ,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_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 ,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余力侍左右,援疑质理,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 , _”两句,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崎壮丽的边塞沙漠雪景,将场景延伸到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8七下姜堰期中) 根据拼音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凤城河畔,碧波荡漾,戏韵yu_然;李中公园水杉参天,万鸟翔集,倒影bn ln_;靖江岳庙雕像如生,fn_围肃穆,气势恢宏。正是旅游好时节,凤城泰州欢迎您。四、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9大埔模拟)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草莓族”,现在多用来形容一部分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开始投入职场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工作时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较高薪水的工作,就会见异思迁。(1) 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草莓族”。(不超过50个字) (2) 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要求。 上联:胜地据江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桥下过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 (2019八下彭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怕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释】陶冶:愉快高兴的样子。枲: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果实,称“臬麻”。(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 欣然规往_ 麻臬之属_(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B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C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D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4)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乙文中_ 一句可以看出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山之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的相同点是_(答出一点即可)7. (12分) (2018九上潮南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薄暮冥冥_至若春和景明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B . 选文第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C . 选文第、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D . 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8.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的孩子太辛苦访问中国的外宾常会被领到幼儿园、学校去参观,令外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孩子缺乏天真、童稚、活泼的气质,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军人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自由散漫”惯了的老外们印象深刻。首先一踏进鸦雀无声的教室,孩子们立即训练有素地齐声高喊:“客人好!”明显是下了大功夫排练出来的。这情景与西方学校走廊里都能听见教室热烈的讨论声迥然不同。再看老师授课时,孩子们的背挺得笔直,待老师提问时,举手回答者如背诵圣经般地将唯一的标准答案流利道出。许多老外诧异之余,私下里气愤地指责中国教师对孩子太残酷。中国孩子实在太辛苦了,一个10岁孩子的一天典型日程表是这样的:清晨6点30分爬起来匆匆赶往学校上早自习,下午5点放学后再跑到英语补习班继续学习,晚上要一直忙到午夜睡觉前一刻,才精疲力竭地做完老师及家长布置的“双重”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的目标是为了使孩子长大了争当“哈佛女孩”“牛津男孩”。这些简直是在折磨孩子的童年。而光会整天啃书本的书呆子,在西方是没人搭理的,在西方人眼里书呆子与傻瓜没什么两样。让西方人感觉新鲜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华人小姑娘见到一屋子父亲的朋友、同事,会被父母扯着胳膊提醒她:“还不快叫叔叔阿姨。”于是可怜的小姑娘无奈地、蚊子般嗡嗡地挤出来“叔叔、阿姨好!”然后她就被勒令到一旁自己乖乖地玩儿去。而在西方,没有让孩子称外人叔叔、阿姨的习俗,孩子会被允许与大人一起聊天讨论,西方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如“小大人”般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时常被鼓励的。记得一位中国女士询问一位美国9岁小女孩在学校里最要好的同学是谁时,那女孩掏出自己与一男孩的合影说,这是她最亲密的男朋友。惊得中国女士目瞪口呆,侧眼观察一旁的美国妈妈仍然一脸坦然地微笑着。小姑娘还又赶着夸赞其男友“英俊”。中国女士兴趣盎然地与小姑娘讨论起什么样的男人称得上英俊,小姑娘居然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并时不时地对中国女士的论点大声回敬:“NO!”临别时小姑娘不忘提醒中国女士:“你穿的裙子已是去年过时的款式了。”中国教育理念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于,西方学校不会让孩子去死背标准答案,而是更注重个性化和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上课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讨论答案。西方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和独立的思维永远是被鼓励的,而一个孩子是否出色,则重在其个性鲜明和锋芒毕露的智慧表现上。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多么离奇古怪,都会得到一句“Good try(尝试得好)”的赞许。一位华人女大学生,感叹其以往的“乖”孩子成长经历,使她与同班的美国同学在表达力、思维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教师要求课下读参考书然后进行课堂讨论,美国同学个个自信、口若悬河地道出独到而有见地的评论,而她在谈自己的思想、见解时却说不出多少东西来,明显弱于那些刚会走路就与大人说话“没大没小”惯了的西方青年。到底怎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 读了本文,你认为“苦”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 造成孩子“苦”的原因是什么? (3) 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中西方学生各自的长处。 (4)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没大没小”与前文哪一处相照应? (5) 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悟。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玩儿起水来。德国家长对此往往在耐心、具体指点的同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中国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年轻母亲,总认定“全面”照顾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事事处处总想“包办代替”。也有的家长对孩子尝试各种事情的“标准”要求过高,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最后往往索性完全由自己代劳,还认为这样反而省事、省时、省心。9.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 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 (11分) (2017九上南平期中) 名著阅读。 (1) 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 水浒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B . 水浒中将八百里梁山泊描绘成“八方共域,异性一家”。C . 水浒中鲁智深是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人D . 水浒中,李逵是个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人。(2) 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大闯野猪林_误入白虎堂_风雪山神庙_(3) 结合第(2)题,任选一个故事,简要叙述其中的故事梗概(起因、经过、结果都需写清楚)。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9株洲模拟) “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每天所做的平凡琐碎的小事中。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 请以找寻身边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文内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0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8-1、8-2、8-3、8-4、8-5、9-1、9-2、9-3、9-4、9-5、10-1、10-2、10-3、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