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94242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 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A . B . C . D . 2. (2分) (2016广东模拟)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6七上宿迁月考) 原是农业产生后,中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种植的作物分别是( )A . 粟和稻B . 稻和玉米C . 豆和粟D . 麦和稻4. (2分) 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 A . 财富多少B . 选贤与能C . 治水有功D . 家庭谱系5. (2分) (2017七上连城月考) 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 A . B . C . D . 6. (2分) (2019七上景县期中) 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 . 商汤B . 商纣C . 夏禹D . 周武王7. (2分) (2016七上徐州期末)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 .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 .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 . 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8. (2分) 下图中的商朝文字反映的是( )A . 森严的等级制度B . 制定的严酷刑法C . 礼仪教化的形式D . 宗庙祭祀的制度9. (2分) 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不包括( )A . 青铜业、冶铁业等有所发展B .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C . 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D . 纸质货币被更多地使用10. (2分) (2017七上六盘水月考)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B . 促进了军事的发展C . 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D . 是历史的倒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漫长的历史11. (2分) (2017七上罗湖期中) 如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家争鸣”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家争鸣的( )A . 出现时间B . 出现原因C . 学派D . 作用12. (2分) (2018泰安)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 . 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 . 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 .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 . 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13. (2分)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 半两钱B . 五铢钱C . 铲币D . 刀币14. (2分) (2018七上郑州期末)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B . 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C . 秦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 . 秦的暴政15. (2分) (2017七上彝良期末) 图2为中国古代一种货币,上面雕刻着“五铢”二字。据此推断这些货币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时候( )A . 秦朝B . 西汉C . 东汉D . 唐朝16. (2分) (2017九下汕头月考) 战国时期,秦国境内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下列有关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都江堰是由秦国太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的B . 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C . 都江堰水利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D . 都江堰修建在咸阳附近,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17. (2分) (2017七上合肥期中) 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 )A . 秦、楚、齐、燕B . 齐、楚、秦、燕C . 燕、齐、秦、楚D . 燕、齐、楚、秦18. (2分) 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支持。其根本原因是( )A .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 .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 .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 .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19. (2分) (2016七上海西州期末) 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 . 司马懿B . 司马昭C . 司马炎D . 司马睿20. (2分) (2016七上龙岗期末)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B . 巨鹿之战C . 官渡之战D . 赤壁之战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2分)21. (12分) (2017七上新野月考) 战争,自从它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起,便 同人类数千年阶级社会的发展史如影随形,既扮演过阻碍社会进步、吞噬千百万人生命、耗费大量物质财富的角色,又起促进社会发展、为新社会“助产接生”的重大作用。【连环画战争】(1) 照连环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_。 (2) 图A和图C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战役? (3) 很多的成语典故,都源于战争。请结合下列材料说出成语及其涉及的战争名称。典故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文公以报答楚王为名,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成语:_;战役:_。(4) 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说一说战争的双重性。 22. (20分) (2016七上泰兴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三: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战国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是哪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编撰成了哪一本书?(2) 材料二是谁说的话?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3) 材料三中“书籍被烧”带来的“致命打击”指的是秦朝哪一事件?(4) 材料三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春秋战国以来思想界活跃的什么现象?你能说出还有哪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谁吗(答出其中一家就行)23. (20分) (2018扬州) 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 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 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4. (20分) (2019九下仙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4) 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2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