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28970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人物中,是女真首领的是阿保机阿骨打努尔哈赤怀仁可汗ABCD2 . “苏湖熟,天下足”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表现,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C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3 . 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A梦溪笔谈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4 . 下图是河南某纪念馆山门处一副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元世祖5 .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代的陆路向西不能通往A波斯B阿拉伯C俄罗斯D东非沿海国家6 .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造纸术印制术火药指南针ABCD7 . 每个历史盛世的出现都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选贤用能加重刑罚注重改革ABCD8 . 习近平主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C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D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9 .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王昭君 玄奘 鉴真 郑和ABCD10 .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重大努力是武力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设置驻藏大臣,强化西藏管理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西北管辖ABCD11 .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ABCD12 . 隋朝统一后,长安和洛阳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江浙一带资源丰富,十分繁华;南方广大地区大小起义始终不断,隋王朝鞭长莫及。为了进一步控制南方,隋王朝需要修建一条运河(下图)及时运兵,以镇压当地的反隋活动。由此可见隋朝修筑大运河是A为了经济和政治的需要B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南游玩C为了促进全国的农业发展D为了发动对外战争方便运输13 .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事件发生在宋代的是( )发明活字印刷术 改进造纸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BCD14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15 . 学习完了这册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后,你认为下列哪个题目最能概括本书的这段历史A封建帝国的仿徨迷茫B泱泱中华的灿烂辉煌C东方远古的初露曙光D奴隶王朝的更替兴亡16 .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哪个朝代都有了( )A秦朝B汉朝C三国D宋朝17 .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A故宫B十三陵C长城D颐和园18 .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迁都洛阳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19 . 在早期殖民扩张中,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占据中国澳门的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法国20 . “我来自元谋某,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背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以下关于元谋人和北京人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们都知道人工取火B他们都会制作工具C他们都处于新石器时代D他们都会缝制衣服21 . “除了腹里与吐蕃、畏兀儿外,全国共设十个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小明在学习此内容时,想更好地了解它在历史上的实行情况,那么他应该去查阅( )A旧唐书B新唐书C宋史D元史22 . 宋代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的突出表现是( )A“苏湖熟,天下足”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江南的瓷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23 . 如图是一位初一学生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伊犁将军的设置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戚继光抗倭24 .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25 .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会子市舶司瓦子岁币夜市、早市ABCD26 . 六百五十年前,一个王朝结束了自己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 )A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B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C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D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7 .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的历史史实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A司母戊鼎B开元通宝C锦衣卫印D金奔巴瓶28 . 学习宋代的社会生活,小强总结“瓦子”的内容如下,其中哪一项不正确?( )A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B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C瓦子是宋代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的反映D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达官贵人的需要29 .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B论语C资治通鉴D九章算术二、填空题30 .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三、综合题31 . 读图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写名字)(2)图二反映秦朝开创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与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3)图三反映秦朝在文化方面的什么措施? (4)图一中的人物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四、辨析题3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4)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此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盛世景象?(2)小历认为:“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是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地方吏治等措施有关。”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五、论述题3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二、填空题1、三、综合题1、四、辨析题1、2、五、论述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