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794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6分)1. (1分) 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 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j_结构的关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yn_与丰富,并不断pn_胀连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sh_了别人的梦”。2. (2分) (2019九上吴兴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借用典故,为虚度光阴而悲切;“汉文有道恩犹薄,_”,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登高望远,面对故国衰败抒发无限感慨。但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_,_”自勉,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_”,报国之心弥坚;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未泯,“_,_”,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3. (1分) (2018八上白云期中)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 虽乘奔御风_(三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答谢中书书)意与日去_(诫子书)一狼洞其中_(狼)4. (2分) 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 . 幻想性B . 现实性C . 理论性D . 逻辑性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67分)5. (4分)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松毛虫第三天,一切还都像第二天一样。这天夜里非常冷,可怜的毛虫又受了一夜的苦。我发现它们在花盆沿分成两堆,谁也不想再排队。它们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为的是可以暖和些。现在它们分成了两队,接理说每队该有一个自己的领袖了,可以不必跟着別人走,各自开辟一条生路了。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它们那又黑又大的脑袋迷茫地向左右试探的样子,我想不久以后它们就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圈子了。可是不久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当这两支分开的队伍相逢的时候,又合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整天兜圈子,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过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后来的一个晚上还是很冷。这些松毛虫又都挤成了一堆,有许多毛虫被挤到丝织轨道的两边,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轨道外面,就着轨道外的一个领袖走,这个领袖正在往花盆里面爬。这队离轨道的冒险家一共有七位,而其余的毛虫并没有注意它们,仍然在兜圈子。到达花盆里的毛虫发现那里并没有食物,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依照丝线指示的原路回到了队伍里,冒险失败了。如果当初这择的冒险道路是朝着花盆外面而不是里面的活,情形就截然不同了。一天又过去了,这以后又过了一天。第六天是很暖和的。我发现有几个勇敢的领袖,它们热得实在受不住了,于是用后脚站在花盆最外的边沿上,做着要向空中跳出去的姿势。最后,其中的一只决定冒一次险,它从花盆沿上溜下来,可是还没到一半,它的勇气便消失了,又回到花盆上,和同胞们共甘苦。这时盆沿上的毛虫队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而是在某处断开了。也正是国为有了一个唯一的领袖,有了一条新的出路。两天以后,也就是这个实验的第八天,由于新道路的开辟,它们已开始从盆沿上往下爬,到日落的时候,最后一只松毛虫也回到了盆脚下的巢里。我计算了一下,它们一共走了四十八个小时。绕着圆圈走过的路程在四分之一公里以上。只有在晚上寒冷的时候,队伍才没有了秩序,使它们离开轨道,几乎安全到达家里。可怜无知的松毛虫啊!有人总喜欢说动物是有理解力的,可是在它们身上,我实在看不出这个优点。不过,它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家,而没有活活饿死在花盆沿上,说明它们还是有点头脑的。(1) 作者想要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2) 请从原著中再举出松毛虫的其他两个习性。 (3) 选文中作者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6.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楸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倘着一个锦皮袋。 (1) 本文选自水浒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的情节(不超过10个字)。并写出与武松有关的另外一个故事。(2) 第一段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7. (12分) (2016八上澄迈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苏州园林节选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 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以_为主。 (2) 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 指出第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 第二段“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8. (10分) (2019八下宁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 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页下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C . “牛困人饥日已高”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过程,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D . “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2)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9. (16分) (2019八下慈溪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乙】浪游记快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 , 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选自浮生六记卷四)【注】选段写去朋友处借钱的返途中游虞山的经历。其人:指路上遇到的游人。罅(xi):缝隙,裂缝。(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 兴 发 挽 袖 卷 衣 猿 攀 而 上 直 造 其 巅。(2) 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循山脚_A通“巡”,巡视 B顺着 C抚摩 D遵循、沿袭怀之归寓_A居住 B寄托 C通“遇” D居住的地方(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4)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小石潭的特征,非常真切。B . 【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C . 【乙】文中高山险峻,作者下去时小心翼翼,背靠着山壁,依靠着藤蔓才下来。D . 【乙】文作者下山后,邀请同行的游人到野店饮了三杯酒,感谢他之前提醒“无径可登”。(5) 【甲】【乙】两文都叙述了作者探山访水的经历和感受。【甲】文中柳宗元起初“心乐之”,最后却说“不可久居”;【乙】文中沈复“未得遍游”,最后却说“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请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分别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0. (5分) 作文: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的确,信念支持着人生。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的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正如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6分)1-1、2-1、3-1、4-1、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67分)5-1、5-2、5-3、6-1、6-2、7-1、7-2、7-3、7-4、8-1、8-2、9-1、9-2、9-3、9-4、9-5、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