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659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很想知道你从哪里来。B一年一度的“黑五”(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网购高潮,被称为“跨界版双11”。C关于散文选自散文家喜欢的散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D靖江籍著名运动员:朱敏、朱亚运、黄妍等人为靖江市第五届运动会的开幕送来祝福。2 .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C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D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是小说。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鲜妍(yn)恣睢(z)豢养(qun)面面厮觑(x)B娉婷(png)旁骛(w)阴翳(y)强聒不舍(gu)C涟漪(nin)摇曳(zhui)淤滩(y)越俎代庖(bo)D诓骗(kung)谪守(zh)桑梓(xn)矫揉造作(jio)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B漫步于风光秀美的汉江河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C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仔细调查,认真研究,不可掉以轻心。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但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5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陨落”“消失”“愿意”“勾当”都是动词。B“雨后春笋”“感谢生命”“提纲挈领”“非常坚强”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C“文博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要在中国找文化投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就到文博来的市场氛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文博会形成氛围”。D“特警力量的收视率再创新高,是因为它不仅让观众目睹了特警战士的风采,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二、现代文阅读油烛蜡烛说道:“我的光比油烛的光亮,燃的时间也更长一些。我的位置在大厅里有罩的烛架上,在银烛台上!“蜡烛那样的生活一定很美好!油烛说道,“我不过是油烛罢了,我只能留在厨房里。”话刚说完,所有的蜡烛便被拿走了。不过油烛也一块被拿走了,夫人用娇巧的手亲自拿着它,把它拿到厨房。那儿有一个小男孩手提着篮子,篮子里装满土豆,里面还有一两只苹果。这都是善良的夫人给这个穷苦孩子的。“再给你一支油烛,我的小朋友!”她说道,“你的母亲要坐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她用得着它!”这家人的小女儿在一边站着。在她听到“到深夜”这几个字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杲到深夜!我们有舞会,我会戴上大蝴蝶结的!她的脸多亮啊!那是欢乐。见到她这副样子我真幸福!”油烛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肯定永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我去哪儿?”油烛想道,“我要到贫苦人家里去,这里连一只铜烛台恐怕都没有。而蜡烛要插在大厅的银烛台里,看着那些最高贵的人。为最高责的人照明该是多么美啊!油烛来到了穷苦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富人家对面的一间低矮的屋子里。母亲说道:“这是一支很好的烛!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油烛被点燃了。呸!呸!“它说道,“她拿来点燃我的火柴,气味刺鼻!在富人家里,是不会用这些来款待油烛的!”那边的蜻烛也都点燃了,烛光射到了街上。一辆马车隆隆驶来,载着身穿华责衣服的客人参加舞会。这时,贫苦人家最小的孩子进来了,这是一个小姑娘。她搂着哥哥姐姐的脖子,悄悄地说:“我们今天晚上吃热土豆!”她的脸发出幸福的光亮,烛光正射在她的脸上。她脸上露出的欢乐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样。油烛想道:“这边的小孩也同样这么高兴!”它打了一个喷嚏。就是说,它啪啪地响了一下。再多的动作,油烛就做不到了。桌子摆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哦,味道多美哟!然后,每人还分到一只苹果。孩子们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个吻,很快便都睡着了。母亲坐着缝衣,一直缝到了深夜,为了挣钱养活他们和她自己。富人那边蜡烛光闪闪,乐声悠扬。富人家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这真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烛觉得。它想到了两个同样幸福的孩子,一个被蜡烛照着,一个被油烛照着!(作者安徒生,有删改)6 . 仔细默读文中描写油烛心理的语句,把油烛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自卑_7 .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富人家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8 . 文章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9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C文章至段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D第段是过渡段,是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后面的直接批驳。10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道理论证B举例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11 . 第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含义是什么?请用历史或现实的具体人物加以说明。三、句子默写12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晓雾将歇,_,夕日欲颓,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_,江入大荒流;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3)三峡用“_,_ ”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四、名著阅读13 . 名著阅读。(1)在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概述相对应的书名(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_,记叙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_,通过叙写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形象。(2)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A宋江 B猪八戒 C 虎妞示例:尼德兰性情暴躁,常打算逃跑;但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如当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被鲨鱼攻击时,他用钢叉刺中鲨鱼,挽救了船长的性命。_五、综合性学习14 . 某中学拟举行以“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一:围绕活动主题,自拟一则励志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活动二: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参照示例列举出两项。示例:主题班会(3)活动三:“不忘初心”强调我们在经受各种挑战的时候不要迷失方向,不能被各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模糊了视线。请从西游记中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简述其“不忘初心”的最为感人的事迹。六、作文15 . 作文。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的内容和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引为知音。并约定一年之后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前来弹奏,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知钟子期已离开人世。死前让人把他葬在岸边,好让他的灵魂依约到此相会。伯牙来到坟前,边哭边弹,仰天长叹:“子期不在,谁是知音?”遂将古琴摔碎。围绕故事的主旨,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名著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